蟋蟀式自行火炮

蟋蟀式自行火炮

在1942年,德國為了謀求加強戰車的火力,便開始研究如何在舊有坦克的底盤中加裝重型火炮。設計者把捷克的Panzer 38(t)H型坦克的炮塔移去,並在坦克頂部劃開一個隔間,再在這個隔間中加裝了150毫米sIG 33重型火炮,便成為了一架自行火炮。

歷史沿革

蟋蟀式自行火炮(Grille)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所使用的一款自行火炮(即自行榴彈炮)。它是以捷克製造的Panzer 38t坦克的底盤作基礎,再加裝上150毫米sIG 33榴彈炮而成。

蟋蟀式H型

德國方面在1943年生產了91輛這種戰鬥車輛。官方更將之命名15cm schwerer Infanteriegeschütz 33(SF) auf PzKpfw 38(t) Ausf H,SdKfz 138/1 "Bison"/"Cricket"

蟋蟀式M型

而蟋蟀式的第二款型號則以這一型自走炮採用1943 年3 月開發出來的K 型車體。這一款車體和之前的車體的不同之處在於將其戰鬥室的位置往後移,引擎則放置在中間。另外,駕駛座的位置是獨立的,並有其專用的出入口,並在裡面裝配15cm SIG33/2 L/12 重型步兵炮。與H型不同的是,它這個隔間被劃在車身的較後部份,亦稍微比H型的更小且更高。

德國要求開發這架戰鬥車輛是因為原本的蟋蟀式自行火炮並不能有效率地使用,其重型大炮安放在車身的前端使得車身重量不平衡,令車輛行進時極不穩定。這架新型的蟋蟀式把火炮安放在車身較後位置,使得車身得以平衡。

在1942至1943年間,總共製造了約282 輛,還另外生產了96 輛做為彈藥運輸車,並被命名為“蟋蟀K型”。

投入戰爭

兩款蟋蟀式都被德軍裝甲師及裝甲擲彈兵師所採用,大大提高了火力。

性能數據

裝甲與武器

裝甲 30毫米裝甲

主要武器 170毫米 K 72 L/50自行火炮

次要武器 1 x 7.92毫米 MG34機槍

機動性

發動機 邁巴赫HL230P30或

邁巴赫HL230P45發動機

700匹馬力

懸掛系統

平地時速 45千米/小時

馬力/重量 12.6匹/噸

行動距離 250千米

超級蟋蟀

虎式自行火炮系列

德軍1942年研製的以虎式或虎王坦克為底盤的虎式重型自行火炮系列,也都以“Grille”(蟋蟀)為代號。其中:

“Grille”17,裝備170mm K 72 L/50火炮,重量52到58噸。

“Grille”21,裝備210mm Mortar 18/1 L/31臼炮。

“Grille”30,裝備斯柯達305mm GrW L/16臼炮。

“Grille”42,裝備420mm Grw臼炮。

根據克虜伯的計畫,這些武器的生產將在1945年中正式開始,當然只是計畫而已。

虎王底盤加裝170mm50倍徑的K72,克虜伯的設計,軍方要求53噸~58噸,在1943年至1944年,克虜伯開始出產樣車,稱為Grille17。基於這個底盤,德軍還有Grille 21/30/42的設計,對應的口徑為210mm、305mm、420mm。

Grille17有8名成員,駕駛員、車長、炮手、無線電操作員和四名裝填手,由一台邁巴赫引擎驅動,最高車速45km/h,行程250公里,長13米,寬3.27米,高3.15米。全重約60噸,前裝甲厚30毫米,兩側裝甲厚16毫米。1945年5月,“Grille”17已經有了一輛幾乎完成的樣車,重量58噸,彈藥卻只能帶5發。“Grille”21也已經有了眉目,52.7噸的重量,彈藥量只有可憐的3發。 Grille 17的原型車和170mmK72於1945年5月分別完成,但隨後帕德博恩附近的豪斯滕貝克被英軍繳獲。

未完工的蟋蟀17樣車 未完工的蟋蟀17樣車
蟋蟀17自行火炮模型 蟋蟀17自行火炮模型
蟋蟀17自行火炮 蟋蟀17自行火炮
蟋蟀式自行火炮 蟋蟀式自行火炮
蟋蟀式自行火炮 蟋蟀式自行火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