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是對同巢工蜂使之通知蜜源存在的報信的一種形式。體表上剩下的花香,傳遞了蜜源植物的香味;蜜源距巢的距離超過100米時,就對重力方向保持一定的角度,先劃直線,然後向右或左鏇轉,再恢復原來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直線與重力方向所成的角度,是從蜂巢來看太陽方向與食物方向所成的角度一致的。此外,跳舞的快慢及當時發出的斷斷續續的翅振動頻率和距離成反比,藉此也傳達了蜜源的距離。跳舞的延續時間越長,則表示蜜源越豐富,需要出動較多的工蜂。
研究
早在一個世紀前,Maeterlinck做了—個實驗,他讓工蜂在1個裝有糖水平碟中採集糖水,然後標記採集糖水的工蜂,等標記工蜂返回蜂巢後再次出巢時,抓住標記工蜂,不讓標記工蜂去採集。但他發現裝有糖水平碟中進行採集活動,顯然標記採集工蜂回到自己的蜂巢後,一定告訴了同群工蜂相關食物的信息。
弗里施的研究指出,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先派出“偵察蜂”去尋找蜜源。這些“偵察員”一旦發現了有利的采蜜地點或新的優質蜜源植物,它們就會變成採集蜂,並飛回蜂巢跳上一支圓圈舞蹈或“8”字形舞蹈來指出食物的所在地,並以舞蹈的速度表示蜂巢到蜜源之間的距離,還以附在身上的花粉的味道告知食物的種類,通知大家一塊兒去采蜜。偵察蜂找到距蜂箱100米以內的蜜源時,即回巢報信,除留有追蹤信息外,還在蜂巢上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轉著小圓圈,以“圓舞”的方式爬行。
如果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偵察蜂便改變舞姿,呈“∞”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擺尾舞”。如果將全部爬行路線相連,直線爬行的時間越長,表示距離蜜源越遠。直線爬行持續1秒鐘,表示距離蜜源約1000米;持續2秒,則約2000米。3秒約為3000米
蜜源與蜂巢的距離和舞蹈動作的快慢有直接關係。距離越近,舞蹈過程中轉彎越急、爬行越快;距離越遠,轉彎越緩,動作也慢。蜜蜂的舞蹈動作,不僅能報告花蜜距巢遠近,還能指示花蜜所在的方向。如果跳搖擺舞時,蜜蜂頭朝上,則是說:“朝太陽的方向飛去,能找到花粉。”反之,則是報告:“在背向太陽的地方可以找到食物。”
1923年,奧地利昆蟲學家弗里希博士專門研究了蜜蜂各種動作的含義,揭示了蜂舞的秘密。他在實驗中發現,蜜蜂在蜂巢上轉圓圈這種動作是告訴同伴蜜源離這裡很近,一般在45米範圍之內。這樣的舞蹈可以連續幾分鐘,然後又到蜂巢的其他部分鏇轉,最後從出口飛出,其他蜜蜂跟隨而去,到預定的地點去采蜜。另一種叫做搖擺舞,蜜蜂先轉半個小圈,急轉回身又從原地一點向另一個方向轉半個小圈,舞步為∞字形鏇轉,同時不斷搖動腰部,左搖右擺,非常有趣。這種動作表示蜜源不在近處,大約為90米至5公里範圍之間。具體距離與舞蹈的圈數有關,如果每分種轉28圈,表示蜜源在270米處:如果僅轉9圈時,蜜源就在2700米的地方,非常準確,誤差極小,它們的舞蹈語言並不亞於人類的語言信息。
當路程確定以後,蜜蜂應向哪個方向飛行呢?經過昆蟲學家的仔細觀察,發現蜜蜂的方向定位能力也非常強,它們是利用日光的位置來確定方向的,傳遞信息的蜜蜂是通過太陽、蜜源和蜂巢的位置來定位的。蜜蜂在跳舞時,頭朝太陽的方向,表示應向太陽的方向尋找蜜蜂。若是頭向下垂,背著太陽的方向,則表示蜜源與太陽的方向相反。如果蜜蜂的頭部與太陽的方向偏左形成一定的角,表示蜜源在太陽的左側有相應的夾角,如此往復鏇轉,方向準確無誤。在傳遞信息的蜜蜂跳舞時,會激發周圍的許多蜜蜂都隨著前者起舞,由於舞蹈的隊伍不斷擴大,會使更多的蜜蜂得到蜜源的信息。
更加有趣的是,蜜蜂的舞蹈語言不完全相同,在不同地方的蜜蜂之間有“外語”。例如,我國養殖的義大利蜜蜂會跳圓圈舞和∞形搖擺舞和彎彎的鐮刀舞。奧地利蜜蜂只跳∞形搖擺舞,它們之間則無法進行舞蹈語言的溝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