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藥材基源:為芸香科植物多葉花椒的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anthoxylum multijugum Franch.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挖根,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葉,曬乾。
【原形態】攀援狀灌木。莖枝木質,灰褐色,著生下彎如鳥嘴狀的皮刺。奇數羽狀複葉互生,紙質至革質,邊葉柄長可達60cm;葉軸背面著生下彎而短小的皮刺;小葉柄長不及1mm;小葉21-51,歪斜的卵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為長圓形,長2-4cm,寬1-1.5cm,先端急尖或鈍而略斜,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兩側不對稱,邊緣有不明顯的細鋸齒或近全緣,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青綠色,散生腺點。聚傘花序腋生,長達15cm;苞片細小;萼片4,卵形,長約1.5mm,邊緣薄膜質;花瓣4,青色,卵狀長圓形,長約2mm;雄花的雄蕊4,長3-4mm,藥隔先端有色9澤較深的腺點一顆;退化心皮短小。果梗長3-6mm;心皮4,成熟的通常1-3,紫紅色;分果爿有略粗大的腺點,先端幾無喙嘴狀突起。種子卵珠形,直徑4mm,黑色,光亮。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雜木林中林緣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貴州、雲南等地。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溫濕潤的環境。以排水良好夾沙土或沖積土較好。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四川地區於2-3月播種。整地作苗床,開1.3m寬的畦,畦上開橫溝,溝距33cm,深約7cm,播幅約10cm。把種子連牛糞粉勻撒溝里,每1hm2用種子22.5-30kg,播後施入畜糞水,上覆草木灰1cm厚,再蓋1-2cm厚的細土。培育2-3年,苗高1m左右時,即可移栽。於3-4月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使成1-2個主幹。在選好的地上,按行、株距2-2.5m開穴,每穴栽苗1株,蓋土壓緊,再蓋土與地面齊平,最後澆水定根。
田間管理 幼苗出齊後,注意拔草。苗高10-13cm時勻苗,每隔7-10cm留苗1株,並中耕除草、追肥1次。在8月、11月各再中耕除草1次,並在11月中耕除草後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移栽後,當發出新芽時,鬆土、追肥1次,同時插設支柱。以後每年冬季都鬆土、追肥1次,同時把下部過多、過低的枝條剪除。
【性狀】性狀鑑別 葉為羽複葉,小葉21-51,葉片卵狀披針形,長2-4cm,寬1-1.5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兩側不對稱,全緣,或有不明顯細齒,綠色,有光澤,下面有眾多黑色小腺點;葉軸有倒鉤刺。葉革質。氣弱,味辛、苦。
【性味】辛;苦;溫;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接骨止血。主風寒濕痹;牙痛;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研末撒布或香油調搽。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
蜈蚣[動物]
蜈蚣(Chilopoda)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又作吳公,又稱百足蟲、百腳蟲、蝍蛆、天龍。是一種有毒腺的...
成長歷史 概述 機體介紹 生活習性 雌雄鑑別 -
蜈蚣舞
蜈蚣舞起源於清同治至光緒年間,由西門鄉人陳成錦與好友石文勇首創。是一項廣場性的大型動物舞蹈,一經問世,便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傳承至今。現為汕頭市澄海區西門...
簡介 澄海蜈蚣舞觀賞性強 舞蹈者全有“武功”底子 費用大人數多使絕藝傳承難 -
蜈蚣[節肢動物]
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龍、百腳蟲、少棘蜈蚣、吳公、蝍蛆等,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
簡介 體型特徵 機體功能 生活習性 雌雄鑑別 -
海蜈蚣
海蜈蚣學名沙蠶,沙蠶在分類學上屬於環節動物門、多毛綱、遊走目、沙蠶科,俗稱海蟲、海蛆、海蜈蚣、海螞蝗。動物性釣餌的一種。身體分節明顯,體節兩側突出成具有...
外形特徵 生長繁殖 生活習性 地理分布 經濟價值 -
《蜈蚣嶺》
《蜈蚣嶺》是短打劇目《武松》系列之一,武松在血濺鴛鴦樓以後被發配,來到十字坡,遇到張青、孫二娘夫婦,他們為了武松路上的安全,讓他改扮成行者。他來到蜈蚣嶺...
簡介 評價 -
舞蜈蚣
舞蜈蚣是流傳於廣東省的傳統舞蹈。傾注著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並以其獨特的藝術思維濃厚的生活氣息,神奇瑰麗的色彩純真質樸的藝術境界,煥發出現代民俗藝術的獨特光彩。
廣東汕頭澄海舞蜈蚣 廣東雷州烏石舞蜈蚣 -
少棘蜈蚣
少棘蜈蚣,別名金頭蜈蚣,是模棘蜈蚣的近似種。體長110~130毫米,喜居於潮濕陰暗的處所,多以其他節肢動物為食。主要分布於中國和日本,在長江中下游常見。...
外形特徵 生活習性 生長繁殖 棲息環境 分布範圍 -
多棘蜈蚣
呈扁平長條形,長16厘米餘,寬1厘米許,全體22節,尖部紅褐色,背黑棕色,腹部黃棕色,稍有腥氣,並有特殊刺鼻臭氣,味辛微鹹。
外形特徵 消化系統 藥用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