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棘蜈蚣

多棘蜈蚣

呈扁平長條形,長16厘米餘,寬1厘米許,全體22節,尖部紅褐色,背黑棕色,腹部黃棕色,稍有腥氣,並有特殊刺鼻臭氣,味辛微鹹。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多棘蜈蚣 多棘蜈蚣

體長可達160 mm,觸角18節,基部6節光滑無毛,齒板齒數6+6,第2~20背板具完整平行縱縫線;大部分背板無棱緣,第14(15或16)~20背板具不完整側棱緣。第2~19腹板具不完整的平行縱縫線,基側板突起末端具3小棘,無背棘和側棘。第20、21對步足無跗刺。最末步足前股節腹面外側2小棘,內側2小棘,背面內側2小棘,隅棘末端具3小棘。雄性成體前生殖節腹板兩側無生殖肢。

消化系統

多棘蜈蚣 多棘蜈蚣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食物從口腔進入消化道,經機械作用和化學分解過程,才能夠被蜈蚣吸收和利用。 消化道簡單,從口到肛門為一條縱貫身體中央的直管道,口後為膨大的咽,它的收縮有利於吸吮食物。咽後的消化道為前腸、中腸及後腸三部分。

前腸及後腸都很短,中腸卻很長。前腸主要起著接受、運送及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

中腸是食物消化及吸收的主要場所,後腸擔任形成糞便及運送至尾節的肛門排出體外的任務。消化腺為一對葡萄狀的唾液腺,通過唾液管開口於前腸,唾液腺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唾液,能夠濕潤及初步分解食物。

藥用實踐

種中文名:多棘蜈蚣

多棘蜈蚣 多棘蜈蚣

【藥 名】:多棘蜈蚣【拼 音】:DUOJIWUGONG

【來 源】:為蜈蚣科動物多棘蜈蚣的全體。

【相關藥材】入地蜈蚣舌狀蜈蚣藻 飛天蜈蚣 蜈蚣旗根 蜈蚣草根 蜈蚣藤 蜈蚣萍 蜈蚣草 蜈蚣蘭

【功 效】:息風止痙、消腫解毒。

【主 治】:用於驚癇抽搐、破傷風、面癱者。 用於瘰癧結核、瘡癰腫毒等症。

【性味歸經】:甘,微寒。入肝、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條。

【別 名】:撣子蟲(《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我國廣西、雲南等省。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夏季捕捉,用沸水燙死,然後用兩頭削尖竹片插入頭尾兩部,置陽光下曬乾。

【拉丁名】:Scolopndra subspinipes multidens (Newport)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生藥材鑑定】:藥材呈扁平長條形,長16厘米餘,寬1厘米許,全體22節,尖部紅褐色,背黑棕色,腹部黃棕色,稍有腥氣,並有特殊刺鼻臭氣,味辛微鹹。

【注意】:蜈蚣有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