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傍一石婦,無記復無銘。
傳是此鄉女,為婦孝且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
夫行二十載,婦獨守孤煢。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寧。
其婦執婦道,一一如禮經。
晨昏問起居,恭順發心誠。
藥餌自調節,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歸,婦德轉光明。
後人高其節,刻石像婦形。
儼然整衣巾,若立在閨庭。
似見舅姑禮,如聞環佩聲。
至今為婦者,見此孝心生。
不比山頭石,空有望夫名。
【繁體對照】
卷424_22【蜀路石婦】白居易
道傍壹石婦,無記復無銘。
傳是此鄉女,為婦孝且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
夫行二十載,婦獨守孤煢。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甯。
其婦執婦道,壹壹如禮經。
晨昏問起居,恭順發心誠。
藥餌自調節,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歸,婦德轉光明。
後人高其節,刻石像婦形。
儼然整衣巾,若立在閨庭。
似見舅姑禮,如聞環佩聲。
至今為婦者,見此孝心生。
不比山頭石,空有望夫名。
注釋
①這首詩作於元和間。
②復:全詩校:“一作亦。”
③禮經:指《周禮》、《儀禮》、(禮記》等。
④《禮記·曲禮井:“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⑤婦德:謂婦女貞順的德行。
⑥山頭石:即望夫石。《太平御覽》卷四四O引《幽明錄》:“武昌陽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者。傳雲,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婦攜弱子餞送此山,立望而死,形化為石。”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貞元十六年進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緝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通俗易懂,相傳其詩作要老嫗聽懂為止。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首開中唐文人倚聲填詞之風。有《白氏長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