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來源
2018年1月開始,朋友圈不曬娃,改曬“蛙”了:這是一隻自帶倔強小眼神的青蛙,吃飽了會出去溜達,背著行囊就開始了說走就走的旅行。扮演父母的玩家最大的樂趣,就是獲得呱兒砸寄回來的明信片和帶回來的手信,剩餘的時間就是等待寶貝兒子回家。
這款遊戲會在中日的文化圈裡引爆,最大的原因來源於東方的家庭模式所塑造的“蛙系情結”。玩這款遊戲的青年無形中也變成了“蛙系青年”。
發展經過
不管是在外還是在家,蛙系青年總是穿著單色的外衣,永遠一副“喔,然後呢?”的表情,眼神中透露著叛逆、倔強。
蛙系青年不喜歡交流,寫信也不給媽媽看,不知道在給誰寫,天天宅在家裡看書。
蛙的冷酷,有時候是一種不符合年齡的成熟,蛙的叛逆,有時候是一種不願妥協的態度。雖說隨緣,其實是看透了大多事情的本質,相比佛系,蛙系青年更具禪意。
特徵一
吃飯不挑,給啥吃啥,好養活,從來不會問爸媽給他帶了啥,有啥帶啥,沒有拉到。問了反正也不會改變,麻煩的東西能少一點是一點。
不太喜歡動物,養啥都不活。普通青年喜歡各種寵物,細緻耐心,充滿活力。而蛙系青年可能養狗嫌煩,養鳥嫌髒,養條魚……呵呵,這是啥?
特徵二
一宅宅好久,出門找不著。在外浪的飛起,可能在普通青年的照片裡永遠少不了自己的身影,而蛙系青年的照片裡永遠只有他到過的景色,簡稱打卡……
如果說普通人比較注重個人感受,那蛙青則更喜歡放空自己,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特徵三
蛙系青年就像叛逆期的少年,他要去哪爹媽根本管不了。老母親天天為兒子操碎了心,但是他們也不乏柔情的一面,那種偶爾寄來的“明信片”勝過千言萬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