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治療學術語。出《難經·六十九難》。即根據五行相生的理論,確定五臟母子關係,生我者為母,所生者為子,用來治療五臟虛證。如腎為肝之母,肝的虛證,不僅補肝,還須補腎。又如脾為肺之母,肺虛的病人不但補肺,還要補脾,即所謂培土生金。在針灸療法中,可補其所屬的母經或母穴,來治療子經的虛證。如肝虛證取用腎經水穴陰谷,或本經水穴曲泉治療。
針灸方面:所有虛火,就針刺“曲泉穴”,用補法。“曲泉”是肝的合穴,合者水,水者腎。
名稱 解釋“曲泉”是肝的合穴,合者水,水者腎“。 針灸方面:肝有實火,就剌“行間”穴,用瀉法。 “行間”是肝的榮穴,榮者火,火者心。
補法為八法之一,補益氣、血、陰、陽,治療各種虛證的治法。補法通過補益氣血陰陽,增強臟腑的生理功能,從而使之恢復正常。
補法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病證名。脹病之一。因氣血臟腑虛虧所致脹悶不適之證。
簡介 相關詞條病名,中風手足軟弱,不能舉動,外症自汗者,虛中風也。參見虛中條
簡介 相關詞條大體有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壯水制陽,益火消陰;瀉表安里,開里通表,清里潤表等治則。 壯水制陽是指採用滋陰壯水的治法,治療一般寒涼治法不能控制的陽亢證...
迎隨補瀉:進針時針尖隨著經脈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為補法。針尖迎著經脈循行來的方向刺入為瀉法。
介紹 出處虛暈是病證名。見《東醫寶鑑·外形篇》。由氣虛、血虛、陽虛、腎虛等因所致的眩暈。詳見氣虛眩暈、血虛眩暈、陽虛眩暈、腎虛眩暈條。
簡介 相關詞條晁補之(1053年-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
人物生平 文學成就 歷史評價 家族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