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追蹤單一但多元的哲學術語“虛無”(emptiness)在歷史上獨特的互文道路,揭示一段重要但未引起注意的歷史,即它在美國20世紀詩歌和詩學中的嬗變。這一概念的遷移分兩部分進行詳述。第一部分聚焦“跨太平洋佛教詩學”,第二部分側重“跨太平洋道教詩學”領域。本書通過多重解讀這些文本結構,試圖釐清美國詩歌和詩學裡最重要但仍不為人所知的故事。作品目錄
2l世紀北美中國文學研究著譯叢書 編輯說明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研究書系 總序
致謝
中文版序
引言 跨太平洋意象之嬗變
導論 虛無詩學或虛無崇拜
一 佛教千變萬化 道教以靜制動:虛無的多面性
二 各章綜述
第一部分 佛教意象
第一章 流動中的虛無
歐內斯特 費諾羅薩《作為詩歌媒介的漢字》中的佛教詩學
一 費諾歲薩的佛教
二 新佛教。天台哲學和費諾羅薩的“虛無詩學”
三 《作為詩歌媒介的漢字》的佛教色彩
四 埃旌拉 龐德和歐內斯特 費諾歲薩
第二章 模式化和諧怫教,音調以及歐內斯特 費諾羅薩的關聯宇宙論詩學
一 虛無與和諧
二 宇宙哲學的形式主義
三 翻譯關聯韻律學:《作為詩歌媒介的漢字》的遺失卷
四 現代派的音調和關聯詩學
第三章 授法:加里 斯奈德的虛無詩學
一 授法
二 佛教浪漫主義和超驗的翻譯
三 作為跨越者的斯奈德
第二部分 道教意象
第四章 虛無語言:葉維廉的道教課題
一 葉式虛無詩學的定位
二 翻譯的難題
三 美國現代主義之道
四 道教與詩歌形式
五 黑暗中的道教
六 結語
第五章 步虛:車學敬的《聽寫》
一 虛空的失落
二 虛空的起源
三 虛空的入口和終點
四 “藝術家之路是一條中庸之道”
五 虛空與虛己(道化肉身)
六 變異詩學:爍丹術
參考資料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