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配送

不是實物配送,只是有配送的形式。無實物的配送

課題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世界經濟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其特徵是信息技術使信息、知識和技術的交流變得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速;“網路經濟”初見端倪;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企業和市場都已突破單一地區的限制,並按照網路加以組織,並引起企業組織結構的重大變革。網路經濟使企業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技術的湧現和套用縮短了產品的生命周期,加快了市場的變化速度。開放的、多樣化的國際市場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同時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也使得市場快速多變、難以預測。

傳統的相對固定的物流配送企業組織結構已經不能滿足網路時代市場的發展要求。如何建立一種組織結構靈活、經營模式多變、管理機制健全、能夠快速回響市場需求的物流配送模式成為眾多物流企業關注的焦點。但是單憑某一個物流企業自身內部資源的整合很難建立這樣一種靈活多變,具有較強柔性的配送模式。於是眾多物流企業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企業外部。建立一種以“雙贏”為基礎的企業合作模式已成為現代物流企業適應新的競爭環境的最佳選擇。1991年美國利海(Lehigh)大學在一份題為《21世紀製造企業戰略》的研究報告中提出了虛擬企業(virtual enterprise)的構想之後,虛擬企業就以其形式靈活,戰略性強,市場反應迅速等一系列優點吸引了各方的關注,並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而在物流領域,將虛擬企業套用於配送行業形成了虛擬配送模式。虛擬配送的實質就是以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為基礎,通過對外部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目的。

虛擬配送

1.2.1虛擬配送的提出

為了解決單個配送企業內部現有資源無法提供全面和全方位的服務,而社會資源又整體過剩的現狀,也許可以考慮兼併、收購等資源重組方式。這方面,國外的實例比國內多,近幾年國外就發生了多起物流方面的併購項目。僅2004年就有UPS收購Menlo,TNT收購Wilson,Fedex收購Kinkos,DHL收購BlueDart等。這些併購項目都在上億美元。另外,收購也成為國外物流巨頭擴大國內市場的一種方式:2003年DHL公司以250萬歐元購入中外運5%股權,成為其最大的國外投資者。從上述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只有具備強大的資金財務能力才有可能成功實施收購兼併。不僅如此,物流配送作為一個提供量身定製服務的行業,從初始投入到實現盈利的時間比一般產品企業更長,這就要求兼併投資的企業本身的資金狀況要能夠承受較長的支撐,通常在短期內是以資金狀況惡化為代價的。

對於當前國內的物流配送行業來說,兼併收購的資源重組方式尚且存在一定的困難,除了資金匱乏、產權體制等原因,更重要的是對於配送這一服務行業而言,資產方式的風險偏高:一方面配送市場的客戶需求變化過快,不同需求對配送提供者的能力要求有很大差異;另一方面配送行業的利潤並不高,但是對初始投入的固定資本要求很高,為獲得新的運力、開闢新的配送路線或是收購新的倉庫設備,都需要大量的資會投入。在這樣的背景下,虛擬配送的提出為解決當前問題給出了一個新的思路。

虛擬配送是虛擬企業的理論運用於配送行業的產物。虛擬企業屬於一種介於市場和一體化企業之間的中間性組織。它作為一種多企業的聯盟可能呈現多種形式,大多數虛擬企業的研究者們認為虛擬企業是企業之問的一種非股權聯合,因此各個成員不是嚴格受控的,而是各自享有自主權。各成員企業只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合作,以完成目標的實現。並且成員之問的合作具有靈活性,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動,擁有某項核心能力或資源的成員會動態地退出或加入虛擬組織。

這種無需大量資金投入,又能隨需應變、保持彈性的組織方式,無疑對現有的配送行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帶來的啟示是:若干獨立的配送中心或運輸、倉儲、流通加工等組織,為了回響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可以組成臨時性組織,利用彼此的物流資源,提供全方位的、覆蓋面廣的配送功能。

雖然以虛擬組織的形式進行配送的遠景(Vision)是美好的,建立合作的目的是明確的、毋庸置疑的,然而,成員企業之間合作關係的微妙性和合作的風險成為阻礙其實現的絆腳石。如何合作,如何處理好合作雙方的相互關係,如何在維護各自私有性、自主性的基礎上實現雙贏合作,這些問題對虛擬配送的參與方而言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1.2.2虛擬配送產生的背景

一、外部環境的要求

(一)、市場的快速變化

在多樣化、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的客戶需求驅動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快速多變且難以預料,市場機遇轉瞬即逝。面對如此多變而又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變化,各個物流企業不可能採用一成不變的組織模式。市場的快速變化要求企業反思已有的組織和管理模式,要求企業建立具有足夠彈性和自適應性的,更加靈活的組織和管理模式。

(二)、競爭勢態的變化

客戶需求的變化,以及市場的快速變化直接影響並導致競爭態勢的變化,並且隨著經濟全球化乃至全球化的發展,企業競爭的範圍和深度都在迅速擴展。從競爭的範圍來看,各個物流企業不僅面臨來自區域內的同行業的競爭,同時也更多的面臨著來自全球的更多的競爭者的挑戰;不僅面臨著傳統大規模物流配送企業的競爭威脅,也面臨著眾多以先進信息技術武裝起來的中小物流配送企業的挑戰。從競爭的深度看,時間和反應速度已經取代成本、質量成為第一競爭要素。此時,在繼續強調以後的成本和服務質量要素的前提下,時間正在日益成為企業競爭中的第一要素。

二、企業自身的要求

(一)、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

在當今的時代,隨著客戶要求的日益提高和多樣化,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僅僅依靠自身的資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儘管關於多樣化和專業化的爭論仍然廣泛存在,但大多數的收購和併購都發生在同一行業和相近的行業之中。而其企業越來越關注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這使得企業越來越像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但是面對市場上顧客提出的多種多樣的要求,專業化的企業是無法達到的,因此,企業必須基於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面向市場要求,進行戰略資源整合。

(二)、企業從完全競爭到協同競爭的轉變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在協同競爭觀念的驅動下,企業間只有競爭的時代正在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以合作協同為主導,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企業聯盟。這種聯盟可以是長期的,也可以是有實效的,局部的。而且這種聯盟關係著在變得更多的依賴於市場機遇而存在,並更多的依靠信息技術作為使用工具,同時這種聯盟關係正在變得更加廣泛,實施過程變得更加規範。隨著企業間競爭模式的轉變,企業的存在形式也逐漸的有實體化向虛擬化轉變。

配送模式

適合我國國情的幾種配送模式


1.3.1幾種常見的配送模式

根據我國現有的物流資源以及經濟發展現狀,適合我國國情的物流配送模式主要有三種。

一、集約型物流配送模式。

它是對我國現有物流企業加以分析和整合,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集約型物流配送體系。具體做法是首先在局部區域內對各行業內部的物流企業實行兼併、重組,最佳化配置物流配送資源。然後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整合,形成具有信息化、自動化、規模化、集成化、功能完整的網狀結構的配送體系。

二、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它是物流企業將配貨、包裝、倉儲 、運輸 、送貨等相關配送業務環節交由專業化的物流配送企業去完成的配送模式。

三、虛擬配送模式。

指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通信技術,以外界物流資源為依託進行物流代理業務的企業,通過Internet從供應商那裡獲得配送業務信息後,再通過Internet尋找最佳配送代理,並與之簽訂協定,建立物流配送動態聯盟,然後把配送業務委託給代理方,後者根據協定負責完成配送業務。

上述三種模式應相互滲透、有機結合。目前,集約型物流配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正在我國推廣和實施,並取得了一定成績。虛擬配送模式在我國剛剛起步,它將隨著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而在實際中得到套用。一方面,它是物流發展的高級模式,是前兩種模式的高度集中和統一;另一方面,虛擬配送模式的不斷發展,將有利於集約型物流配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快速實施。

1.3.2虛擬配送模式需要解決的問題

虛擬配送模式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儘管從技術角度來看,現代物流與Internet網路技術的結合套用,使物流實體網路與物流虛擬網路的結合日臻完美,但實際上能夠真正實現物流企業虛擬配送模式還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一)、物流產業政策的建立和基礎設施的建設現代虛擬物流體系建立的前提是需要先進的物流產業法律法規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在此基礎,還需要政府和企業的積極參與和推動。

(二)、加快配送產業標準化 、規範化進程,配送行業的規範應對有關物流業務流程細節做出明確的標準和規定, 對虛擬配送中所涉及到的物流用語、計量標準、技術標準 、數據傳輸標準以及服務標準等內容進行標準化和規範化。

(三)、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集團,實行集約化經營,我國物流業發展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物流規模化、社會化程度低,所以要整合物流企業,鼓勵強強聯合,組建跨區域的大型集團,強化增值服務,發展戰略同盟。

(四)、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加強網點建設一流的跨國物流企業具有 “ 一流三網” ,即定單信息流、全球供應鏈資源網路、全球用戶資源網路、計算機信息網路,所以要建立信息網路,通過Internet、信息管理系統(MIS)、數據交換技術(EDI)等信息技術實現物流企業和和客戶共享資源,對配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賴的市場共生關係。

(五)、建立全國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基於Internet上的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在該平台上發布配送信息和其他資訊,而且所有的用戶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進行互動式經營。

(六)、建立虛擬配送中心的MIS該信息管理系統應包括以下幾個子系統。系統管理子系統、客戶管理子系統,倉庫管理子系統,財務管理子系統,運送管理子系統等。

(七)、要重視物流人才培養,實施人才戰略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國和歐美物流已開發國家相比不僅在裝備 、技術、資金上有差距,更重要的是觀念和知識上的差距,所以我國要加快物流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養,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技能。

2. 虛擬配送概述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使一個企業單憑自身內部資源的整合已經很難把握轉瞬即逝的市場機遇,於是人們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企業外部。在1991年美國利海(Lehigh)大學的文科卡研究所在《21世紀製造企業戰略》的研究報告中提出了虛擬企業(virtual enterprise)的概念之後,虛擬企業就以其形式靈活,戰略性強,市場反應迅速等一系列優點吸引了眾多企業的關注。並且虛擬企業理論在物流領域被套用於配送行業,由此產生了虛擬配送這種組織形式,作為一種全新的配送形式虛擬配送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所接受,並將成為21世紀企業發展的趨勢。

概念

2.1.1什麼是虛擬企業

虛擬企業的概念最早是在1991年美國國會委託里海大學的艾科卡研究所和美國13家大型企業所作的一份研究報告提出的。報告指出,在市場變化加快,全球性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單個企業僅僅依靠自己內部資源的整合已難滿足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報告首次提出了虛擬企業的概念—即虛擬企業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成員公司組成的一種有時限的、暫時的、非固定化的相互依賴、信任、合作的組織,是以最少的投資、最快的反應速度對市場機遇做出快速反應。在這個組織中,為了組織共同的利益,每個組織成員只作自己擅長的工作,成員之間是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實行各種資源的有償共享。報告還提出了以虛擬企業為基礎的敏捷製造模式,即以競爭能力和信譽度為依據,選擇合作夥伴,組成虛擬企業,以增強企業整體的競爭能力,在最大程度上滿足用戶需求由此看來,虛擬企業具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虛擬企業產生的目的是回響市場機遇;二是虛擬企業回響市場機遇的方式是將各個核心能力組合起來構造一個完整的價值鏈,成立一個具備企業所有功能的組織。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從認識虛擬企業的本質特徵來給出其定義。

(一)、從結構的角度看,虛擬企業是由多個企業聯合形成的一種組織形式。虛擬企業所有的定義也都認為虛擬企業是由一些企業組成的企業網路或企業聯盟,即虛擬企業是網路組織的一種形式。

(二)、從成員之間的關係來看,虛擬企業夥伴之間的合作主要建立在信任和共贏的基礎之上。成員之間不存在任何上下級區別或行政上的關係,也就是虛擬企業的合作夥伴是相對獨立的。

(三)、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促進了虛擬企業的發展。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降低了企業間的交易成本和聯結成本,為虛擬企業這一組織方式的廣泛套用提供了技術條件。但同時,有許多虛擬企業,特別是一些企業集群中的中小企業組成的虛擬企業,並不具備完善的企業間信息網路系統。信息技術是虛擬企業間聯繫的最有效的方式,是企業間溝通、協調的主要手段,但並不是虛擬企業的必備要素。

(四)、從虛擬企業實現的方式來看,虛擬企業回響市場機遇主要是通過核心能力的互補和企業間的緊密合作實現的。在虛擬企業中,所有的企業成員都將自身的核心能力貢獻出來以實現整個組織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企業成員必須以整體的觀念來看待供應鏈,在工作過程中儘可能地緊密配合,就像一個企業一樣。從這些觀點我們可以看出,虛擬企業強調核心能力,更強調企業間核心能力的互補性,這也是虛擬企業存在的基本條件。

(五)、從組織壽命的角度看,關於虛擬企業壽命這個話題一直是許多學者討論的焦點。許多學者將虛擬企業描述為臨時的,這種觀點認為虛擬企業是以項目為基礎的組織,項目完成以後該組織就立刻解散。速度和彈性對適應短生命周期的新興市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現實中,所有的企業都是以時間和市場需求為界限的,能夠存在幾十年或更長的企業,是因為他們對不斷變化的環境的持續適應。雖然虛擬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回響市場機遇,但是虛擬企業的快速轉變的能力使其具有很高的彈性。在穩定的環境下,虛擬企業網路以相同的成員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並且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然而在不穩定的條件下,虛擬企業也會不斷地更換企業成員以適應環境條件的要求。從這種意義上說,虛擬企業既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因此,生命周期的長短也不是識別虛擬企業的本質要素。

(六)、從過程的角度看,虛擬企業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虛擬企業回響市場機遇的過程中,隨著市場和合作夥伴核心能力的發展變化,也會發生合作夥伴退出虛擬企業或是新的合作夥伴加入的情況。同時,因為虛擬企業的合作夥伴之間不存在行政約束,企業間是由於共同的目標和利益結合在一起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成員企業發現更好的市場機會,就很可能會退出,即虛擬企業是一個開放的組織形式。

綜合以上分析,本文給出的虛擬企業的定義如下:虛擬企業是以回響市場機遇為目的的、以核心能力為基礎的、獨立的企業或組織間通過緊密合作形成的動態的企業網路。“回響市場機遇”指出虛擬企業的目的和虛擬企業存在的原因和基礎;“以核心能力為基礎”指出了虛擬企業建立的基礎和組建的方式;“合作與信任”指出了虛擬企業合作的基礎;“獨立的企業”指出了虛擬企業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虛擬企業只關心成員企業與聯盟項目相關的經營問題,而不干涉成員企業的其它經營活動。在合作中遇到問題時,成員之間通過磋商合理解決;“動態的企業網路”指出了虛擬企業開放式的特點;“緊密合作”指出了虛擬企業的各個成員夥伴就像一個企業里的各個職能部門一樣緊密合作。

2.1.2什麼是虛擬配送

虛擬配送是虛擬企業理論在物流配送中套用的產物,所以虛擬配送的概念與虛擬企業概念有很大的相似性,上面我們已經詳細介紹了虛擬企業的概念,下面對虛擬配送的概念進行說明。

虛擬配送是指參與或從事物流配送的多個組織以虛擬企業的形式執行物流配送任務,以實現組織間的物流配送資源共享與最佳化配置。虛擬配送是一種無需大量資金投入,又能隨需應變、保持彈性的組織方式,給現有的配送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為了回響客戶個性化需求,可將若干獨立的配送中心或運輸、倉儲、流通加工等組織,組成臨時性組織,利用彼此的物流資源提供全方位的、覆蓋面廣的物流配送功能。虛擬配送模式是一種比單一企業配送效率和資源利用更高的配送模式,它可以解決單一企業所不能解決的配送難題,也可以突破制約企業配送最佳化的瓶頸。

虛擬配送中參與或提供物流配送服務的多個虛擬企業成員在保持獨立性的同時,根據客戶和物流配送市場的需要,在物流配送領域進行必要的協調與合作,以提高物流配送服務質量,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實現物流配送合理化。通過虛擬配送這種合作方式所產生的效益是企業單獨運作所不能獲得的,而且這種合作方式也可保證合作夥伴達到雙贏的目的。

特徵

一、由於虛擬配送是虛擬企業理論在物流配送中的套用產物,所以虛擬企業的特徵決定了虛擬配送的特徵,虛擬配送與傳統配送相比較,具有以下的特點:

(一)、組織界限的模糊性。

以科斯為代表的交易費用學派認為,企業是作為價格機制的替代物出現的。企業在“內化”市場交易的同時產生了額外的管理費用,當管理費用的增加與市場交易費用節省的數量相等時,企業的邊界就定格於此。所以,傳統配送企業與市場之間的界限是清晰的、涇渭分明的。虛擬配送組織形式跨越了科斯的企業邊界理論,使單個企業能夠將屬於其他企業的大量外部資源納入自我發展的軌道,企業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一方面,虛擬配送打破了傳統配送組織機構的層次和界限,各成員企業出於某種戰略考慮,本著自願互利原則組成某種鬆散型的網路合作關係,各成員之間無上下隸屬關係,而且是一種富有彈性的夥伴關係,只是在具體合作項目或規劃中,以出資額和資源投入的多少來確定控制權。另一方面,虛擬配送也打破了行業界限,通常它是由一些獨立物流企業(如運輸、倉儲、流通加工等物流企業)或競爭對手以各自具有的優勢為結點組成的臨時組織。另一方面,它本身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沒有固定的組織機構和眾多的組織層次,企業通過國內和跨國合作,使自己處於一種縱橫交錯、千絲萬縷的經濟活動網路之中,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因此企業界限明顯趨於淡化和模糊。

(二)、組織的時效性。

虛擬配送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著對等實力或互補資源的企業,出於對整個市場的預期和企業總體經營目標的考慮,為達到共同擁有市場,增強企業競爭力的目的,通過各種協定而結成的優勢相長,風險共擔的鬆散型合作組織。相互合作的各方各自擁有獨立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在合作中處於平等的地位。虛擬配送具有很大的戰略性和時效性,在共同利益的驅動下,具有共同利益的企業會走到一起,整合相互的資源以求在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企業的效益,但是隨著市場的變化,當原有的共同利益不再存在的時候,虛擬配送中的各個成員就會再去尋找其他的合作夥伴,以求得更大的發展。

(三)、合作競爭觀念。

傳統的競爭是一種基於“零和”觀念的競爭。但是市場的不斷發展使企業逐漸認識到,以合作求競爭,在合作中求得企業的雙贏甚至是多贏才是新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競爭的根本出路。虛擬配送以多贏為目的,在整合企業內部資源的同時,積極整合企業外部資源,通過合作競爭模式不斷追求配送服務的新價值。虛擬配送的合作競爭模式不僅是企業有效利用和開發新資源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企業規避風險,減少交易成本,不斷聚合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戰略手段。

(四)、戰略性。

虛擬配送是各合作企業為獲得競爭優勢而採取的一種戰略性舉措,各個企業之間的聯合也常常是從戰略的高度追求改善企業的經營環境和經營條件,其著眼點是在經營活動中積極地利用外部資源。實踐證明,虛擬配送這種組織形式可以聚集各方的優勢和資源,可以避免重複運輸,減少沉澱成本,加快配送速度,降低配送風險,並可以通過合作夥伴行銷渠道,打開新市場,從而使各方都藉助夥伴力量,使自己的競爭力迅速增強,實現戰略性的勝利。

(五)、信息技術的支持。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虛擬配送的具體實現提供了手段。在虛擬配送的運行過程中信息共享是關鍵。現代信息技術和通訊手段使得溝通更為便利,採用通用數據進行信息交換,可以使所有參與聯盟的企業都能共享配貨、路徑選擇以及運送的有關息,從而協調步調,保證較好的合作,使虛擬配送集成出較強的競爭優勢。

(六)、風險性小。

虛擬配送在具備獨特優勢的同時,也存在著特有的風險。一方面虛擬配送夥伴的選擇是面向全球的,合作夥伴之間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可能會遇到不誠實的合作夥伴出現投機或敗壞道德的行為,導致其他合作夥伴的利益受損;另一方面虛擬配送是為了抓住市場機遇而建立的,但市場千變萬化,組建虛擬配送也不一定就能完全獲得成功。比如某一合作夥伴沒有能夠完全地實現它的工作,又或者某一新技術的出現完全改變了市場,這些情況都又可能造成虛擬配送組織形式的失敗。

(七)、高效性。

虛擬配送中心根據用戶的需求情況,通過自動信息傳遞系統調整庫存數量和結構,調節訂貨數量和結構,進而調整物流配送作業活動。而對於一些非程式的活動,可通過自動信息傳遞系統進行提示或預報,進行調節物流配送,提高信息的傳輸和物流配送效率。也可使虛擬配送中心建立一套有效的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將一些程式化的活動通過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來完成,提高決策效率。此外,基於網路的信息系統也可迅速地完成信息的交流、單證的傳輸以及提高物流配送過程中的支付效率。

(八)、低成本。現代網路信息技術不僅使物流配送雙方節約了成本,而且也降低了整個社會的物流配送成本,這也是虛擬配送的優勢所在。

模式及周期

虛擬配送的組織形式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機構虛擬型,這類虛擬配送沒有有形的結構,沒有集中式的辦公大樓,而是通過信息網路將分布於不同地方的資源聯結起來,實現協同工作。另一種是功能虛擬型,這類企業儘管外觀上看起來具有完整的配送功能,如揀選、加工 、包裝、分割、組配等,但在企業內部卻沒有執行上述功能的相應的組織。該企業僅保留了自己最擅長的核心功能,而自己暫時不具備或不突出的能力,依靠外部的夥伴企業提供。與機構虛擬型虛擬配送形式相比,功能虛擬型虛擬配送形式才是的虛擬配送的典型代表。

虛擬配送是建立在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一種組織結構模式。縱觀當今配送的運作模式,比較成功的主要有:虛擬配送企業間的運作模式根據企業主體的性質可以分為橫向運作模式、縱向運作模式,和複合運作模式。分別對應了虛擬配送中心的三種結構:功能一體化虛擬配送結構、範圍擴展型虛擬配送結構、以及多重虛擬配送中心結構。

向運作模式發生在幾個功能比較單一的倉儲、配送和流通加工等組織之間,他們為了抓住市場機遇,實現一體化配送功能而建立虛擬配送的合作關係。

橫向運作模式發生在幾個提供同類功能的配送中心之間,他們或為了滿足客戶需求,或為了降低成本,互相利用配送資源,組成虛擬配送的合作關係。

複合運作模式是指既含有縱向上的合作關係也含有橫向上的合作關係,對應了圖中的多重虛擬配送中心。多重虛擬配送中心是指由倉儲企業、加工企業和運輸企業組成了一個虛擬配送中心之後,該虛擬配送中心又和盟主以及其他實體配送中心組成了一個多重虛擬配送中心,在盟主負責的溝通與協調下,使虛擬配送中心以一個實體企業的形象出現在客戶面前。

目前我國參與配送服務的企業多而複雜。大多數參與配送的國內企業存在規模小,服務能力單一的問題,或者缺乏實現更大範圍配送的能力。因此,組織和參與虛擬配送的目的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虛擬配送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分布在成員企業中,通過對這些環節的最佳化組合,可以形成一條完整而更加豐富的價值鏈。

(二)、虛擬配送可以快速重組的單元、自治並享有充分自主權的團隊使企業的管理更加靈活,可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三)、虛擬配送可以打破空間的限制,從更廣的範圍尋找最佳的合作夥伴,獲取需要的資源,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四)、虛擬配送可以通過利用成員的資源來減少直接投資,降低投資風險,同時也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五)、通過建立虛擬企業有利於進入新市場,避開市場壁壘,及時抓住市場機遇實現業務範圍的擴張。

(六)、虛擬配送使物流企業間從單純的競爭關係變成競爭一合作關係,從而減少了無序競爭。

虛擬配送這種合作模式是為了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抓住市場機遇而臨時組建起來的一種組織模式,其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虛擬配送生命周期。

問題與對策

2.4.1虛擬配送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虛擬配送超越了傳統配送的概念和範圍,嚴格說來它只是一個虛擬的團隊。虛擬配送中各個成員之間沒有從屬關係,各成員都是獨立的經濟實體,傳統的企業管理理論與原則在這裡失靈。儘管虛擬配送在整合社會資源、迅速回應市場、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但是,虛擬配送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新問題。

第一、虛擬配送組織沒有統一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對企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虛擬配送的管理面臨著由於文化差異帶來的障礙甚至衝突。虛擬配送的運作模式決定了無法實施單一的文化管理,臨時性的合作又不可能有時間來培育十分完善的企業文化。統一的企業文化的缺失,給虛擬配送的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第二、虛擬配送的流動性過大。靈活性和敏捷性是虛擬配送存在的重要依據,也是其重要的優勢。但是虛擬配送很難克服由於靈活性和敏捷性而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困難。虛擬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環境,其結構處於不斷的伸縮變化之中。每個成員企業在組織中的位置在不斷的變化,這種頻繁的變化使得成員企業之間極易產生利害衝突,導致組織的整合效果和群體優勢喪失,競爭力下降。

第三、虛擬配送沒有有效的決策與管控系統。由於虛擬配送成員之間是一種平等互利的關係,虛擬配送的決策取決於各成員企業的決策。當各成員企業都從自己的利益目標和特定的價值觀思考問題時,將導致虛擬配送很難在短時間內達成一致的意見,做出及時有效的決策。其次,虛擬配送沒有強有力的組織規則和指揮命令系統,完全靠信用、契約或協定等來約束和協調成員企業的行為,一旦出現其成員企業的越軌現象時,一般沒有強有力的制裁措施,管理失控是當前虛擬配送運作中的主要問題。

第四、虛擬配送各個成員之間通過網際網路溝通存在問題。同一網路的企業成員可以實現信息共享,彼此間的業務處理、文檔化通信都非常迅捷,容易結成緊密的業務聯繫。但虛擬配送的成員往往不屬於同一網路系統,採用不同的計算機通訊協定,這給成員企業相互間的溝通協調帶來硬體技術上的障礙。另外,信息網路的安全狀況十分脆弱,至今尚沒有統一的信息安全標準和協定。信息安全漏洞難以堵塞,對虛擬配送間的商業信息交換形成很大的威脅。

第五、虛擬配送中合作夥伴間利益協調的問題。如果虛擬配送各成員不能利用虛擬配送這一平台實現其利益目標,它們就會離開虛擬配送組織,虛擬配送組織就面臨著解體的危險。如何激勵各成員企業積極主動地將自身的核心資源、能力和精力投入到虛擬配送的共同事業之中,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第六、虛擬配送成員企業核心競爭力流失的問題。虛擬配送將各成員的核心能力和核心資源整合起來,這樣既可以形成虛擬配送組織的整體優勢,也有利於成員企業集中力量發展其優勢業務領域,增強其核心競爭力。但是,由於成員企業的真誠合作與資源共享,有可能導致成員企業的核心技術或核心資源被盜走,進而導致成員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流失。

2.4.2虛擬配送組織運作的管理對策

虛擬配送的合作要能取得成功就必須克服以上問題,具體的措施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轉變經營觀念。虛擬配送不僅是一種組織形式的創新,更是企業觀念的重大創新。它告訴我們企業不僅可以像原來那樣支配和配置其內部資源,而且還可以超越企業的界限在整個社會中通過各種方式(如契約或協定等)來尋找、支配、掌控、整合自己所需的資源。這種迅速集結資源的方式能夠保證企業快速回應市場的需求,也能夠保證企業集中精力發展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其次,虛擬配送的成員要樹立合作與共生的理念,這是合作和信任的基礎。社會經濟發展到今天,再有實力的企業也很難在其經營領域的所有環節和方面都做得最好,企業需要合作,合作競爭已成為企業競爭的主導模式。

第二、塑造團隊文化、樹立誠信意識。儘管虛擬配送組織沒有條件建立一個統一的企業文化,但是虛擬配送缺乏正式的組織管理制度,所以文化建設顯得尤其重要。虛擬配送組織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各成員企業作為合作夥伴,應該提倡和培育團隊精神、信任精神、協同精神和敬業精神。虛擬配送組織的文化管理要強調團隊文化。團隊文化不是要犧牲合作夥伴的利益來服從整體目標,而是套用並行工程技術,系統地考慮局部目標與整體目標的關係,並在項目實施中通過隨時協調、溝通達到局部目標與整體目標的一致。另外,要建立起信任關係,使各成員企業能充分、及時地進行信息溝通,從而準確理解與把握相互的需要。

第三、構建虛擬配送的治理結構,發揮盟主企業管理協調功能。虛擬配送的各組成實體是通過一定的契約安排結合在一起的,組織形式鬆散。因此虛擬配送的治理結構的安排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虛擬配送要採取多元化的治理結構,以實現交易成本的最小化。盟主企業與虛擬配送有著最為緊密的利益關係,自然要在虛擬配送中充當管理者的角色,負責整個聯盟體內及聯盟體與外界的協調工作。盟主企業在聯盟體內無論在實力上還是在聲望上都應該能使成員企業信服,應該具備“領導者”的魅力,要樹立盟主企業的威望和形象。

第四、建立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科學決策管理系統。虛擬配送的決策模式是一種基於並行工程的群體決策模式。要實現虛擬配送的群體決策必須充分依靠現代綜合信息技術,建立科學的信息集成模型以及提高信息的準確度和多種信息反饋機制。虛擬配送的決策要以各成員企業平等為基礎,由合作企業的相關人員按照某種方式共同組成決策群體,充分利用Internet、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配送管理信息系統等配送技術及會議軟體等現代綜合信息技術,建立群體決策支持系統,共同解決單一企業所無法解決的決策問題。

第五、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為實現外部資源與企業內部資源合理有效的配置,虛擬配送的盟主必須慎重選擇合作夥伴。盟主要建立科學的評價候選合作夥伴優劣的方案。根據企業的配送任務,對不同類型的合作夥伴要有不同評價方案,不能圖簡單,不顧任務的實際情況和自身在各個方面不同的側重點,搞一刀切性質的評價,這是不可取的。

第六、控制潛在的合作風險。由於虛擬配送具有邊界的模糊性和滲透性,從而為各成員企業提供了了解對方的視窗。藉助這扇視窗,各成員企業可以彼此學習對方的知識和技能。隨著合作的發展,成員企業投入資源的重要性會出現變化或流失的風險。因此,企業應採取適當的措施控制合作風險。要加強對本企業關鍵資源的保護,須在技術保護與技術轉移之間尋找恰當的平衡,並採取措施防止技術擴散。虛擬配送要設立一個技術轉移和信息共享的獨立實體,以保證成員企業提供的技術和專有知識以及合作帶來的成果都能由各方合法地聯合擁有。

虛擬配送已逐漸滲透到我們的經濟生活中,虛擬配送管理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國內外許多管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如何結合虛擬配送的具體實踐探索出一條適合虛擬配送的新管理模式,是當前管理科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技術等現代科學和技術相結合的前沿課題,值得我們做深入細緻的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