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國小

虎山國小

虎山國小,位於南昌縣小蘭工業園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東鄰富山鄉政府,西靠金沙四大道(富霞公路),北臨富山四大道。校園面積15畝,新校舍建於2005年。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虎山國小位於南昌縣小蘭工業園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東鄰富山鄉政府,西靠金沙四大道(富霞公路),北臨富山四大道。校園面積15畝,新校舍建於2005年,造價130多萬元,鋼筋混凝土結構,三層共15間現代化教學大樓,建設面積1490平方米,附屬廁所190平方米,食堂(兩層)面積120平方米,學校築有圍牆,設有門衛室21平方米。

校園環境優美,交通非常便利,五米寬的水泥路從金沙四路直通教學大樓,大道兩旁,樟樹、塔柏蒼翠,校園操場中央設有14個花壇,茶花、桂花、蘭花、紅錦木、含笑等花香溢人,圍牆四周花、樹更是鬱鬱蔥蔥,操場東面是環形跑道,西面是藍球場、桌球、羽毛球、單槓、雙槓等體育運動場所。

學校設有微機室、閱覽室、實驗室、體美音器材保管室、大型會議室(多媒體教室)、校長辦公室、教導教研信息處、廣播室。

虎山國小現有學生221人,7個班(其中一個幼兒班),13名教師,2名幼兒教師,其中女教師6名,具有本科學歷的有1人,大專學歷的有6人,中師學歷的6人。國小高級教師10人。為加強教學和班級班隊管理,教師努力提高了業務水平,教學質量年年上台階,教育教學論文不斷推廣和發表。

辦學理念

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注重素質教育,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以“面向未來、開拓進取、文明守紀、誠實友愛”為校訓,在教師中提倡“嚴格、規範、改革、創新”的教學風格,倡導“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服務宗旨。以“文明、和諧、勤奮”校風推動學校教育工作的不斷發展。

校內活動

攜手太陽能創綠色校園

青島虎山路國小環保與節能教育活動紀實與展望

教室里的燈光來自太陽能發電、操場上的路燈帶著太陽能電池板、當教室溫度低於18度,太陽能溫控系統自動開啟……這所把太陽能“武裝”到每個角落的、集中電光熱為一體的太陽能學校就是青島虎山路國小。

平台,以紮實作為奠基

虎山路國小太陽能綜合利用項目是一套總裝機容量為30千瓦、平均日發電量約為120-150千瓦時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總投資為500萬元,為學校所用的各種照明設備和教學設備提供電力;另外還有一個採光面積達600平方米的太陽能供熱系統,為30個教室提供地暖。此設備的投入使用,將每年節約標準煤261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95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67噸,起到了良好的節能減排作用。

學校以此為平台,開展了“節能環保四個一”活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一、節約每一度電:將照明電經過改造引入辦公區,改造利用後每年節電12萬度;二、節約每一滴水:對沖廁進行了改造,由原來每月用水200多噸,變成每月20多噸;三、節約每一張紙:基本實現無紙化辦公,材料全部正反列印;四、節約每一粒糧食:鼓勵並要求全校師生節約糧食從午餐開始。在此過程中,收穫了實惠,更收穫了認同和習慣。

學校還充分利用並挖掘我校特有太陽能光電、光熱資源研發校本課程,開展太陽能與環境保護教育活動,目前學生髮明的太陽能作品已獲省、市、區一等獎多次,在這一過程中,孕育了辦學特色,校園更趨和諧。

探索,從好奇開始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色彩絢爛、充滿神奇的,他們為周圍事物的點滴變化感到新奇,他們在動手探索中為此著迷,這正是科學探究的起源和不竭動力。從搬進新校的第一天,從見到太陽能路燈、太陽能電板,孩子們的眼睛久久盯著高高地大燈泡,入迷的站在太陽能光板前,不停的討論著,此時他們的小腦袋瓜中正閃動著許多小問號,迫切想知道答案。虎山路國小太陽能的使用不只局限於能源的節約,更是讓孩子置身在太陽能環保節能的教學基地中,讓環保節能意識深入到孩子的心中,讓他們了解、明白太陽能乃至新能源,有利於社會人才的培養,推動全社會普及太陽能的套用。

知識,讓他們神往

細心的觀察、用心的思索、伴著他們收穫知識,收穫智慧,收穫快樂,收穫成長!

帶著那么多的謎團,他們走進了太陽能的知識領域:在圖書室查閱、在網上衝浪、在詢問老師。知識,在迅速的積累。

他們知道了,地球上的化石燃料—石油、煤炭等均不可再生,能源問題已經是人類的共同課題之一。而太陽是人類生存的能量之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使用太陽能,不會出現大氣污染,不必擔心生態平衡被破壞。所以,二十一世紀將開始一個以太陽能為主要能源的新世紀。

他們知道了,直接利用太陽能可通過三種途徑;即光熱轉換、光電轉換和光化學轉換。(我們學校中主要套用與物理學直接相關的前兩種轉換。)

他們知道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提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北京奧運村使用的生活熱水,主要依靠太陽能。奧運會主場館"鳥巢工程"將首次採用太陽能電。

這些知識,猶如一顆顆種子,開始了生根,發芽……

觀察,讓他們心動

每到課間,電子螢幕前會圍著一群學生在熱烈地討論:有的納悶搖頭,有的情不自禁在歡呼“現在又變了”,有的在不停的記錄著。

原來,這就是先進的數據採集電子顯示屏,這裡記錄並顯示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各類參數,運用通訊設備及數據接口將系統運行數據在網際網路上發布,相關人員在全球隨時隨地都可以對光伏發電系統的運行數據進行全面的監測和診斷。這些智慧型化高科技套用技術對於小學生來說可真是高深莫測呀!但是虎山路國小的每一位小主人又迫切的希望地了解自己的學校,為學校的發展做出貢獻。教師結合這一點指導學生開展了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觀測記錄及分析天氣變化對太陽能電站運行的影響等,以培養孩子探索的興趣及節能、環保、創新理念。

觀察,延伸到家庭、社區,同學們將太陽能資料蒐集整理,印發宣傳節能通告,走進社區號召居民共同關注節能、環保,發揮了宣傳、監督的作用。

小課題研究,讓孩子們成了“專家”

虎山路國小五年級學生曲淑媛在參加了學校的太陽能科技活動小組後,高興的對老師說:“自從參加了我們的太陽能科技小組,我才知道原來我們學校的太陽能供熱系統竟然能為全校師生提供生活用熱水、供暖、照明及太陽能供熱系統供電,它的作用可真大呀!”2007年9月,我校以“太陽能的開發與環境保護”這一主題為依託,開展活動,進一步深化這一研究項目,並順利的申報成功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課題《基於素質教育的勞動技術教育實踐深化研究》的子課題——《在小學生中開展太陽能的利用與環境保護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的立項。本課題將充分發掘學校科技教育的資源,結合校本課程、太陽能國小的特色和地方資源確定研究課題,體現學生的個性和實際需要。以學科實踐活動為基點,開展系統性的綜合實踐活動,使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學生在經歷每一個主題實踐活動過程中都能生成一些與學科課程相關的能力,將知識與技能,理論與實踐,學習與生活、社會、發展結合起來,不斷探究、不斷實踐,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科技意識、科技能力以及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素養。

綜合實踐活動,展示了孩子們無窮的樂趣與創造

學校在推出以“金色的校園”為主題的、以研究“太陽能的開發與環境保護”為中心的綜合實踐活動。活動引起了同學們強烈的好奇心。他們精心撰寫了活動計畫,通過多種的渠道蒐集大量關於太陽能科技綜合套用的資料,並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辦成了各種精美的手抄報,並且在活動的各個階段形成了大量的“問題卡”、“資料卡”。一次,老師通過“問題卡”發現,他們對樓頂上一塊塊金光閃閃的太陽能電池板充滿了好奇。為了給孩子們解惑,我們專門聘請了凱特太陽能的技術人員為學生科普講座,帶學生參觀太陽能電池板,親自動手製作太陽能小玩具等。綜觀這一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從課本內走向課本外,視野延伸到了大自然,充分感受到世界原來是這樣廣闊,唱響了整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前奏曲。

在我們學校,科技活動展室是最吸引孩子的教室,那裡配備了各種的小型太陽能獨立發電系統教具、太陽能手電、太陽能玩具等。一個孩子在介紹自己已拼裝好的太陽能小玩具時,得意洋洋地說:“這個太陽能的騎腳踏車小人,我拼裝了三個星期呢!你看!在陽光下,它騎的多高興呀!”這些太陽能的科技小品都是可循環再利用的,一個孩子拼裝好之後,拆卸可以進行再一次不同造型的拼裝,極大的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培養了孩子們動手動腦、科技實踐的能力。同學們製作的這些太陽能小玩具,還在李滄區首屆科技節中大顯光彩,也讓學生們對太陽能等可持續能源有了新的認識,從小培養了孩子重視利用可持續能源的意識。

生活有多寬,綜合實踐活動就有多豐富。相信在新一輪的教學探究活動中,我們會更加大膽的開展以“太陽能的開發與環境保護”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研究。

展望未來,腳下的路在延長

隨著學校各種設施的日益完善,為了更好的利用這一資源,對學生進行環保與節能教育,從小培養學生對太陽能等新能源的興趣,讓孩子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理解環保與節約能源的重要性,搭建創造發明的平台,學校構想下一步工作如下:

打造一支梯隊:借勢借力,組建專家型顧問團。通過與凱特太陽能公司的密切聯繫,得到他們的技術指導;爭取山東創造教育學會的支持,為我校在校本課程開發、教材編撰、理論指導等方面提供支持與支撐,為學校的科學發展作好方向性的指導;學科融合,組建專業的指導教師隊伍。以我校科技輔導員秦和敏老師為核心,組建由美術教師、信息技術教師、科學老師為成員的學校指導教師隊伍,同時在不同的學科、不同的領域進行滲透教學,使學生在不同層面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

編好一本教材:結合學校實際,編寫太陽能與我們的生活教材。結合我校現有的物質資源、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尊重學生及周邊社區實際,編寫我校太陽能的利用校本課程,並利用課堂輔導和學生自主探索相結合的形式開展研討活動;發揮環境育人功能,讓整個校園變成一本大的活的大教科書。在校園文化氛圍布置上注重發揮處處育人的功能,讓每一面牆壁會說話,讓每一個角落能育人,使學生受到良好環境的薰陶與教育,使我們的校園猶如一本開放的大書。

開展一系列活動:開展普及性活動,讓每個孩子都不再陌生。通過上大課、少先隊活動、客體資助探索等形式開展普及性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走進太陽能,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開展並參加各級各類活動,搭建學生參與展示的平台,讓學生在比賽中激發潛能,展現創造;開展“太陽能進我家”活動,通過孩子帶動家庭。

路,越走越寬;路,越走越長。因為,這裡充滿陽光!

學校奠基

本報訊(記者楊志堅)昨日上午,作為李滄區2006年政府為民要辦實事之一的青島虎山路國小奠基。虎山路國小計畫總投資1980萬元,建設規模30個班,能容納學生1400名,學校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300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李滄區建設規模最大的國小。學校設施將全部按照省級規範化學校標準設計,並將建設李滄區第一個青少年科普中心。學校建成後,將為周邊新建小區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提供極大方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