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竹圖[清代鄭板橋創作繪畫]

蘭竹圖[清代鄭板橋創作繪畫]

《蘭竹圖》為清代畫家鄭燮創作的一幅紙本水墨畫。現藏於揚州博物館。

基本信息

名畫賞析

畫卷中有蔣士銓的題跋:“平生愛所南先生及陳古白畫蘭竹。既又見在滌子畫石,或依法皴,或不依法皴,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遂取意構成石勢,然後以蘭竹彌縫其間,雖學兩家,而筆墨則一氣也。”從這一題跋中可知,這幅畫取法於鄭所南、陳白陽和石濤,但卻是“取其意之法而成為自成一體”。

《蘭竹圖》以半幅面作一巨大的傾斜峭壁,有拔地頂天、橫空出世之勢。峭壁上有數叢幽蘭和幾株箭竹,同根並蒂,相參而生,在碧空迎風搖曳。《蘭竹圖》的布局十分嚴謹,畫面石、蘭、竹三者組織安排得和諧。以石為龍脈,把一叢叢分散的蘭竹有機地統貫一氣,顯得既嚴整而又富於變化。三者不分主次,渾然天成。

壁岩以放染間施的筆法運籌,空白以見平整,峰峻以顯倔巍,用筆用墨用水,都恰到好處地顯示了元氣凝結的峭岩體勢。濃墨劈蘭撇竹,蘭葉竹葉偃仰多姿,互為穿插呼應,氣韻儼然,疏枝勁葉,極為醒目。從畫中可以看出,作者畫石、蘭、竹確實取法於古人,所以有鄭所南的峭拔,有陳白陽的瀟灑,又有石濤的沉雄秀髮,但卻沒有全部接承,而是“十分學七要拋三”,所以形成了自己蒼勁挺拔、磊落脫俗的獨特風格,給人一種清高拔俗、自然天成的趣味。作者把中國的書法用筆與繪畫用筆巧妙地融為一體,以草書中豎長撇法運筆,秀勁絕倫,塑造了生動的藝術形象,達到了神形兼備的效果。

畫家小傳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中的領軍人物,在市場上,其畫價一直高過他人。鄭燮(1693-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揚州府屬興化縣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丙辰(1736年)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歷時12年,在職期間,勤政於民,因得罪豪紳而罷官。鄭板橋的書法與繪畫一樣,具有狂草的意趣,他初學黃庭堅,融入蘭竹筆意,揉合草、隸、篆等書體,自由揮毫,章法別致,人稱“板橋體”。

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取法於徐渭、石濤、八大諸人,而自成家法,體貌疏朗,風格勁峭。工書法,用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自稱〖六分半書〗。並將書法用筆融於繪畫之中。主張繼承傳統“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重視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所謂“未畫之先,不立一格,既畫之後,不留一格”,對當代仍有借鑑意義。詩文真摯風趣,為人民大眾所喜誦。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印冊》等。

鄭板橋以詩、書、畫的才華被世人稱為“三絕”,而繪畫又是“三絕”中最為突出的。他一生的畫題只有蘭竹菊石几種,而又以蘭竹為最。經過他不斷地探索和創新,從而使他的繪畫藝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曾說:“三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鄭板橋學習傳統而又反對泥古,師從自然,這也正是他的作品中透有靈氣的根本。他的作品富有思想性、創造性、戰鬥性,把深刻的思想內容與切合的藝術形式較好地統一了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板橋風格。

鄭板橋認為“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養生民,而以區區筆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應“慰天下之勞人”。在創作手法上,鄭板橋主張意在筆先。他畫竹不拘泥於成局之法,而從“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最後為“手中之竹”。其畫蘭,用焦墨揮毫,以草書的中豎長撇法為之,脫盡時習,“畫到天機流露處,無今無古寸心知”。他的蘭竹畫是寄託思想情緒和抒發胸臆的途徑,是他身處逆境中所持堅韌性格的寫照。清詩人蔣士銓有詩讚鄭板橋的畫:“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翻;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見姿致。”

鄭板橋詩書畫皆精,他的畫學徐渭、八大山人等,尤其擅長水墨寫意,蘭、竹、石為其代表作。鄭板橋作畫強調的是“入世”精神,他認為“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養生民,而以區區筆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繪畫給人以審美愉悅,應“慰天下之勞人。”在創作手法上,鄭板橋主張意在筆先。他畫竹不拘泥於成局之法,要會心深神,寫出竹子的君子豪氣,不為俗屈的凌雲之志,為竹傳神,為竹寫生,從“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最後變為“手中之竹”,竹成為寄託感情的化身。

鄭板橋善畫竹、蘭、石、松、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格勁鍵的蘭竹為著稱,尤精墨竹。主張不泥古法,師法自然,“極工而後能寫意”,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階段論,把深思熟慮的構思與熟練的筆墨技巧結合起來。畫竹“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運之”,收到了“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的藝術效果,所畫之竹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特彆強調要表現“真性情”、“真意氣”。他筆下的竹挺勁弧直,具有一種弧傲、剛正、“倔強不馴之氣”,被世人視為他自己的人格寫照。畫石則骨法用筆,先勾出石的外貌輪廓,再作少許橫皴便成,配以蘭竹,極為協調統一。其作品無一雷同,莫不賦予它們性格和生命。在藝術手法上,鄭板橋主張“意在筆先”,用墨乾淡併兼,筆法疲勁挺拔,布局疏密相間,以少勝多,具有“清癯雅脫”的意趣。他還重視詩、書、畫三者的結合,用詩文點題,將書法題識穿插於畫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藝術價值

鄭燮的代表作品之一;

清花鳥畫中的精品;

繪畫與書法相結合的典範。

作者簡介

鄭燮(1693—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今興化市,舊屬揚州府)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曾官山東縣令等職。為人耿直,不事權貴,能書擅畫,工繪蘭、竹、石等。其畫取法於明徐渭、清石濤等的大寫意,運筆秀勁瀟灑,橫塗豎抹而不失章法。書法創“六分半”體,又稱“亂石鋪街體”,以隸書體參入行、楷體而別有韻致。著有《板橋全集》。因其獨具藝術創新的言行和長期流寓揚州賣畫,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