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院概況及辦學基礎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由三系二所一中心構成:化學系、化工系、環境科學系,綠色化學實驗與教學研究所、城市生態與環境研究所(與甘肅省城市發展研究院共建),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學院現有化學、環境科學及化學工程與工藝(石油化工方向)三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其中化學本科專業分師範方向、主修化學輔修英語教育方向、化工工藝教育三個方向。還有化學教育、套用化工技術、科學教育三個專科專業。專業設定涵蓋化學、環境科學及化學工程與工藝三個學科門類,從而形成以理學為主,工學為輔的專業格局。
學院現有"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校級A類重點學科1個。化學專業四大主幹課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為省級精品課程,《物理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無機化學實驗》、《儀器分析》為校級精品課程。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優良、富有活力、勇於創新的師資隊伍。現有在職教職工41人,其中專任教師32人,教學管理人員3人。專任教師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含高級實驗師)10人,中級職稱11人,初級職稱4人,高職稱比53%。有博士6人,碩士18人,另有4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高學歷比75%。在年齡層次方面35歲以下教師11人,36~45歲10人,46歲以上教師11人,青年教師比65.7%。平均年齡38歲。教師中有1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人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1人獲霍英東教育基金獎,2人獲甘肅省園丁獎,5人獲甘肅省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成才獎,1人獲甘肅省高等學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先進工作者,1人獲全省師德標兵,1人獲全省思想政治先進個人,有兼職碩士生導師2人(蘭州交通大學1人,甘肅農業大學1人),現有校級學術帶頭人5人。教師來自全國10餘所大學。現有本科生625人,專科生159人,全院共有學生784人。
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有基礎化學實驗室(無機化學實驗室,分析化學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專業化學實驗室(包括物理化學實驗室、化工基礎實驗室、儀器分析實驗室、環境監測實驗室、生物實驗室、中學教學法實驗室)、分析測試中心(包括液相色譜室、紅外光譜室、紫外光譜室、螢光光譜室、原子吸收光譜室、氣質聯用分析室、掃描探針顯微鏡室各、天平室)、研究性實驗室(包括納米材料實驗室、微波有機合成實驗室、電分析化學實驗室、水環境化學實驗室、環境生態實驗室各1個)。共有各類實驗用房40間,1750平方米。共有800元以上儀器設備1000多台件。儀器設備總值645多萬元。實驗中心規章制度健全、人員配備合理。現有專職管理人員7人,其中有高級實驗師1人,實驗師4人。
二、學院突出成果
(一)化環院具有開展科學研究的優良傳統,2006年以來,完成並通過鑑定的科研項目3項,其中1項達國際先進水平,2項達國內領先水平。獲甘肅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甘肅省教學成果三等獎2項。目前在研項目18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國家948項目(橫向)子課題1項,省科技廳項目3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5項,甘肅省工信委科技創新項目1項,蘭州市科技局資助項目4項,博士科研啟動2項,獲資助科研經費102.2萬元,專任教師人均科研經費2.4萬元。在省級以上刊物獨立或合作發表學術論文118篇,其中在SCI及SCIE檢索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2篇。主編《無機化學實驗》、《無機化學學習指導》等教材或教學參考書2部,參編《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1部。學術交流形式多樣,受邀參加各級各類國際、國內學術會議14人次,邀請國際知名專家來院講學3人次、國內知名專家來院講學15人次。先後承辦了甘肅省高校化學學科建設研討會、甘肅省化學會第25屆年會及第七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會。
(二)為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我院從2007年9月開始在學院內進行《化學導論》課程的雙語教學試點工作,2008年9月專業主幹課程《有機化學》也實現了雙語教學,2008年我們開始在化學專業本科生中實行主輔修教學,2009年我們實現了專業主幹課程《分析化學》的雙語教學,同年,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招收化學專業雙語班,將輔修英語列入學校培養計畫。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目標在於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使學生在未來擇業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具有更寬的選擇面。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主輔修制是促進複合型人才培養的一項有益的教學改革,對滿足社會對人才規格多樣化的需求,增強學生對外交流的能力,增強學生畢業時在人才市場上求職競爭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專業外語水平得到了同步提高,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
學院領導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黨總支書記:汪曉艷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趙國虎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陳明凱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辦公室副主任:劉敏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學工辦主任:王小安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團總支書記:王莉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環境系主任:劉玲玲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化工系主任:霍彩霞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化學系主任:楊彩玲
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實驗中心主任:李康蘭
綠色化學實驗與教學研究所所長:白林
科研成果
一年來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在核心刊物1篇,國際會議論文2篇。論文題錄如下:
1. 張應年, 羅榕. 理論聯繫實際, 教學注重套用--談化學教育中拓寬套用知識面問題,甘肅教育,2006,(8),56.
2. 張力,白林, 李康蘭. 微波化學實驗Ⅱ. 乙醯苯胺的製備,甘肅高師學報,2006,10(5),86-87.
3. 張國福, 彭亮, 賀殿. 交流示波極譜法測定工業污水中的微量汞, 分析科學學報,2006,22(3),365-366. 核心
4. 彭亮, 張國福, 張力. 師範學院搞好教育實習的幾個關鍵環節,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06, (1), 30.
5. 張國福, 王喜存, 賀殿, 彭亮, 劉玲玲. 工業污水中微量苯酚的交流示波極譜測定, 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06,42(9),734-736.
6. 賀殿, 邵長江, 張國福, 等. 赭朴九味潤燥顆粒劑成型工藝研究, 中成藥, 2006, 28(4), 578-579.
7. 李生英, 許世紅, 徐飛, 何麗君, 王永紅, 楊學博. Co3O4納米粒子的固相合成及磁性研究, 合成化學, 2006, 14(6), 571-573.
8. 王桂良,孟仟祥,房嬛, 張應年. 葡萄籽和烴餾份中生物標誌化合物分布特徵, 甘肅科學學報, 2006, 18(3), 31-34.
9. 袁冬梅, 楊玲娟, 劉玲玲. 羅丹明B催化光度法測定亞硝酸根的研究, 套用化工, 2006, 35(1), 67-68.
10. 袁冬梅, 劉玲玲. 測定維生素B1含量的HPLC法, 中國釀造, 2006, (12), 57-58.
11. 何麗君. ZMS-分子篩的改性研究及其酸性特徵, 甘肅高師學報. 2006 , 11(5), 19-20.
12. 霍彩霞, 宋精鋒, 何玉鳳, 等. 甲磺酸帕珠沙星與牛雪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譜法測定研究, 西北師範大學學報, 2006, 42(6),48-51.
13. Cai-Xia Huo, Jing-Feng Song, Rong-Min Wang. Interaction of Pazufloxacin Mesilate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FCFP-XVI & NMS-II, Lanzhou, 362-363. ISTP
14. Jing-Feng Song, Cai-Xia Huo, Rong-Min Wang. Interaction of Chitooligosaccharide-5-Fluorouracil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FCFP-XVI & NMS-II, Lanzhou, 356-357. ISTP
15. 徐飛, 李生英, 張應年, 葉鶴琳. 化學實驗的綠色設計--磷及相應化合物, 甘肅科技, 2006, 22(4), 166-167.
16. 徐飛, 李生英, 王永紅, 許世紅, 陳明凱. 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的探討, 甘肅科技, 2006, 22(7), 216-217.
17. 劉茂棟, 傅正生, 徐飛, 等. 光致變色化合物吲哚啉螺苯並吡喃的合成, 鹹寧學院學報, 2006, 24(6), 105-107.
18. 王雲普, 岳斌, 高敬民, 等. 新型水性帶銹轉銹乳液的合成及環保型防鏽塗料的製備研究, 現代塗料與塗裝, 2006, 9(7), 16-19.
19. 岳斌, 王雲普, 高敬民. 國內外建築塗料發展, 甘肅高師學報, 2006, 11(5), 39-41.
20. 朱彥榮, 張應年, 李雪. 我國聚合物改性瀝青現狀分析, 甘肅科技縱橫, 2006, 35(5), 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