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蘇-37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開始型聯合股份公司研製的多用途全天候超動性戰鬥機,蘇-37在蘇-27基礎上為俄羅斯空軍研製一系列第四代戰鬥機和第五代多功能戰鬥機計畫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一步。蘇-37採用“不穩定三翼面”氣動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技術,實現了發動機推力量控制系統與收音機電傳操縱控制系統的一體化,使其獲得了前所未有所優異的氣動性能,因此,使蘇-37在“零”速度和大攻角下同樣也可以具有高機動性,超敏捷性使其可以在任何位置鎖定和攻擊目標。該機採用了集成式遠程電子控制系統以及現代化的數字式武器控制系統,可以推帶14枚空空飛彈或8000千克的武器,多功能前視相控陣雷達可以風時跟蹤15個目標,4個廠角液晶顯示器用於顯示器用於顯示戰術和飛行-導航數據。蘇-37原型機於1996年4月2日首飛,在1996年范堡羅航展上首次分開露面,它所完成的“尾沖”、“鍾”等機動動作都屬首創,使其成為公眾先進軍機中的“明星 ”.裝備情況
蘇-37用於替換蘇-30MK戰鬥機,以及改進型殲擊機蘇-27SK殲擊機和蘇-27SM殲擊機。據稱,在第五代殲擊機還未製造出來之前,該型機可提高蘇-27系列殲擊機的出口潛力。蘇-37型殲擊機也是向第五代殲擊機發展的過渡機型,它保留了蘇-30MK型機的結構,同時利用了在前掠翼蘇-47型機上已經試驗的新技術。此外,蘇-37型機也將使用為第五代殲擊機而研製的機載設備和武器,並對其進行試驗。該機將於2006~2008年間製造,因為第五代殲擊機不會早於2010~2012年才能開始製造並裝備部隊,而且形成戰鬥力。專家指出,在蘇-37型機上使用的AL-31F改進型發動機也是第五代殲擊機所使用AL-41F型發動機的過渡型,AL-41型發動機由"薩圖恩"企業設計。形態特色
俄羅斯開始製造四代半殲擊機蘇-37,其唯一的一架試驗型機於2002年底墜毀。儘管該殲擊機仍處於研製階段,但其技術性能,以及與原型機蘇-35型機的原則區別眾所周知,而且將繼續進行試驗。據稱,與原型機所不同的是,蘇-37型機首先改變了機身結構,並且在機載電子設備方面有較大的改進。蘇-37與蘇-35一樣,都採用"非穩一體化三翼面"外形,這一外形被視為傳統外形,早在帶前翼的蘇-27系列飛機上進行了試驗。此外,在新型飛機上,安裝了帶推力矢量的AL-31FP型發動機,並且由機載計算機或通過專用的側部手柄來手動控制噴氣流。總體上講,蘇-35型機還存在與穩定性和震動有關的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主要是依靠改變水平和垂直安定面的尺寸,以及使用鋁鋰合金和複合材料。蘇-37的新型機翼厚度相對增加,不但可使殲擊機能夠抗受大攻角時的巨大負載,增加燃油量,也可攜帶補充的飛彈炸彈負載,飛機共有14個外掛架,可攜帶達8噸的作戰負載。
飛機更大的改變是機載電子系統。由於使用了多通道數字電傳操縱系統,包括人工智慧系統,與蘇-35相比,蘇-37獲得了補充的能力,例如,可對任何空中之敵(包括小型目標)實施提前攻擊,所有信息和瞄準系統的多通道性和算法保護性,不進入敵防空區便可對地面目標實施攻擊,超低空飛行並且飛越或繞過地面障礙物,包括自動飛行狀態,對空中目標和地面目標的自動集群行動,對抗敵方的無線電電子和光學電子設備,所有飛行階段和作戰使用的自動化等。
蘇-37還配備了最新型的脈衝都卜勒機載雷達系統,帶有固定式相陣控天線陣和後視雷達。此種全天候機載雷達可同時跟蹤空中和地面上的數種目標。改進型光電瞄準系統包括熱成像儀,它與雷射測距目標指示儀一起工作。光學雷達系統與機載雷達和改進型飛行員頭盔瞄準儀組成統一的系統,還配備與集群其它飛機進行目標信息交換的系統。在唯一的一架樣機(機號711)墜毀後,有訊息稱墜毀的是蘇-35。這主要是因為在飛行過程中,殲擊機上安裝的是使用在蘇-35型機的老式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