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歷史上,江蘇省轄區的長江兩岸在元代以前大多分屬不同的政區。
江南古鎮
春秋末期,蘇南地屬吳國,後勾踐滅吳,境域併入越國,及楚滅越,其地又納入楚國。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將王翦“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蘇南地區則為秦會稽郡屬地,秦時以吳縣為會稽郡治所(相當於首府)。其後秦又分會稽郡西部地區設鄣郡,治鄣縣(今浙江安吉西北鄣吳鎮),今南京以及蘇南西部地區(茅山以西)則屬於新設立的鄣郡。
西漢初年,蘇南地屬吳王劉濞,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平七國之亂,吳王濞兵敗身死,吳國除。會稽郡則屬漢中央直轄。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改故鄣郡為丹陽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蘇南西部地區的秣陵縣(今江蘇南京)、江寧縣(今江蘇南京)、江乘縣(今江蘇南京)、溧陽縣(今江蘇溧陽市)、胡孰縣(今屬江蘇南京)、句容縣(今江蘇句容)等縣均屬此郡。漢成帝元延、綏和之際(約前8年),會稽郡領二十六縣,其中包括現如今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四市。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治所仍然在原會稽郡的治所吳縣,吳郡所轄屬縣:吳縣,婁縣(今崑山東北),由拳(今嘉興南) ,海鹽(東漢在今平湖東南),餘杭,錢唐(今杭州),富春(今富陽),烏程(今湖州),陽羨(今宜興),無錫,毗陵(今常州),曲阿(今丹陽),丹徒(今鎮江)。蘇南西部地區的南京以及茅山以西地區仍屬丹陽郡。
漢末至隋初,蘇南地域仍然大體分屬為丹陽郡和吳郡。
唐初平定江南後,於武德三年(620年),改丹陽郡隸屬揚州刺史部。武德四年(621年),改吳郡為蘇州。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十道,蘇南地屬江南道。唐玄宗開元年間因江南道轄區過於龐大,劃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以及黔中道,蘇南地區改隸於江南東道。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析江南東道設浙江西道,蘇南地區的蘇州,潤州,常州等地均納入浙江西道轄區。
唐末五代十國時期,今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等地屬於錢氏吳越國(907年-978年),南京地區則為南唐國(937年-975年)國都(江寧)。
北宋(960年—1127年)今南京地區屬江南東路境,其它蘇南地區在北宋時為兩浙路境,南宋時(1127年-1279年)則為兩浙西路境。
元初,至元十三年(1276年)滅南宋,蘇南隸屬於元浙西道宣慰司行政區,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設定江浙行省,浙西道宣慰司隨而廢罷,蘇南諸地改隸屬江浙行省。
明代一同劃歸南直隸後,江南屬於應天巡撫(江北江浦,六合二縣屬京師金陵應天府),江北屬於鳳廬巡撫。
清代江蘇建省後,曾有數次以長江為界南北分治。江南(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屬於駐紮蘇州的江蘇布政使管轄,江北和南京屬於駐紮南京的江寧布政使管轄。清末一度在江北清江浦(淮安)設立江淮巡撫,與駐紮蘇州的江蘇巡撫並立。
1927年3月,國民政府設上海特別市,從江蘇省劃出;同年5月,設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從江蘇省劃出。1929年到1949年江蘇省會設在鎮江,汪精衛政權時期,江蘇省省會遷往蘇州,但其實際管轄區域限於長江以南。
1949年-1952年,中共在華東大區下分別設立蘇南行署區(駐無錫)、蘇北行署區(駐揚州)和南京直轄市。
1952年9月,蘇北、蘇南行署區以及直轄市南京市合併為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
1958年,蘇南劃9縣,蘇中劃1縣(崇明縣)共10縣劃歸上海,江蘇省由此得來。
地理環境
蘇南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中心,東靠上海,西連安徽,南接浙江,東北依長江(蘇中,蘇北)、東海。
蘇南地區土地總面積27872平方公里,占江蘇省土地總面積27.17%,其中平原面積占蘇南土地總面積50.45%,山丘面積占28.4%,水域面積占21.15%。
地形地貌
蘇南地區區內低山、丘陵、平原、江河、湖泊縱橫交錯,有機組合一體;東部和中部總體上極為低平,為坦蕩的太湖平原,太湖周圍偶爾分布一些孤丘,如無錫的惠山(328米)等;西部南京、鎮江一帶丘陵起伏,包括南京紫金山(448米)、茅山(372米)等。
蘇南氣候
蘇南地區位於亞洲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南京紫峰大廈
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以及蘇南地區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徵的綜合影響下,氣候呈現四季分明、季風顯著、冬冷夏熱、春溫多變、秋高氣爽、雨熱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顯著、光熱充沛、氣象災害多發等特點。
蘇南地區降水量在1000mm以上,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我省雨水充沛,年際變化小,年降水變率在12%~24%之間。夏季6月和7月間,受東亞季風的影響,蘇南地區進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區在250 mm左右,梅雨期內暴雨頻發,強降水集中。
蘇南水文
蘇南地區大部分地方河道縱橫,尤其以東部太湖平原的河網最為密集。蘇南地區擁有眾多湖泊,包括太湖、陽澄湖、滆湖等,其中太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具有調蓄、航運、灌溉、養殖、供水、旅遊等多功能作用。長江東西橫貫境內,長432公里,沿江有南京、鎮江、江陰、張家港、太倉等港口,萬噸級海輪可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