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埃蘭古城。在今伊朗西南部卡倫河支流迪茲河沿岸迪茲富爾西南。波斯帝國大流士統治時(公元前521-前485年)的都城。有完善的驛道,西通美索不達米亞直達小亞細亞愛琴海沿岸。這條帝國最大的幹線,稱“御道”。城內建有著名的王宮。十九世紀中葉以來,考古學家在此發掘出公元前三千年埃蘭王國以及公元前六到前四世紀波斯帝國的大批遺物。歷史
蘇薩在《聖經》中作“書珊(shushan)”,希臘文作“Σέλεύχεια、塞勒喀亞”,拉丁文作“SeleciaadEulaeum、埃蘭的塞琉基亞”,現代則作蘇西(Shush)。蘇薩位在今日底格里斯河東方150英哩的位置,是古代埃蘭王國、波斯、帕提亞的重要都城。除了是現代考古重要的地點之外,此地也因為什葉派穆斯林與猶太人先知但以理而著名。
蘇薩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公元前7000年,該地就有人類聚集居住的跡象,並可能在前4000年建城。發掘出土的彩陶文化定年,可以上溯至公元前5000年。歷史上,蘇薩是埃蘭王國(中譯或稱“以攔”)的都城。它的名字可能源自於當地語言,並以不同的方式書寫(Šušan,Šušun)。蘇薩受到新巴比倫王國的入侵,其後更受到亞述帝國的暴力洗劫。
在希伯萊聖經的詩歌智慧書(Ketuvim)里曾提及蘇薩,最主要是出現在以斯帖記,而在尼希米記、但以理書中也曾出現記述。公元六世紀的巴比倫囚虜時期,但以理和尼希米都是居住在蘇薩的先知。以斯帖成為王后,她救助了猶太人免於受屠的命運。一座非對稱的白色錐石,被認為是但以理的墓石。
興盛
公元前538年,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的居魯士大帝奪取了這座城市。居魯士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將帝國首都遷到蘇薩。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但他的猝死讓帝國分裂,蘇薩便成了塞琉西亞王國的中與泰西封齊名的兩個都城之一。後來帕提亞興起,帕提亞統治者習慣將泰西封作為夏都,而蘇薩則為冬宮所在。羅馬皇帝圖拉真在公元116年從帕提亞波斯手中攻下蘇薩,但他旋因後方的反叛而被迫撤兵。直到三世紀後的薩珊波斯時期,蘇薩仍是一座繁華的大城。
衰落
蘇薩在歷史上至少有兩次遭到毀壞。在前647年,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在戰爭後夷平了這座城市;直到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大流士一世定都於此,蘇薩才得以復興。公元1218年,入侵的蒙古人軍隊毀壞了這座城市。從此之後,這座古老的都市便逐漸萎縮。
蘇薩城址
伊朗銅石並用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遺址。又名蘇桑,希臘語稱蘇錫安,現名舒什。位於扎格羅斯山下,距迪茲富勒約20公里。遺址面積約2平方公里,由4個土丘組成。1897年開始,法國考古學者M.-A.迪約拉富瓦(1844~1920)、J.de摩爾根(1857~1924)、R.吉爾斯芒等人發掘。
約公元前第4千年前半期,蘇薩出現了最早的居址,稱為蘇薩A。其陶器以杯、缽等器形為主,器表呈淡黃色,其上用黑褐色顏料繪出幾何化的水鳥、羊、蛇等動物、人物及波形、三角形、十字形、圓形等幾何形紋飾。這種陶器被命名為蘇薩Ⅰ,同歐貝德文化有較深聯繫。接著而來的蘇薩Ⅱ式陶器,時代當前第3千年中葉,其器形、紋飾同烏魯克文化、傑姆代特奈斯爾文化均有聯繫。在這裡還發現了亞麻布、石印章、銅器等遺物。前第3千年末,蘇薩是埃蘭的首都,經常同美索不達米亞各國發生戰爭。前12世紀,埃蘭人入侵巴比倫尼亞,把納拉姆新戰勝碑、漢穆拉比法典碑等珍貴文物劫運到蘇薩。約前636年,亞述國王毀壞蘇薩城。前5世紀,波斯兼併埃蘭。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以蘇薩為國都,修築城牆,建造王宮。王宮位於蘇薩城的北面,宮牆表面裝飾著上釉的磚,上面有獅子、衛兵、公牛等彩色浮雕,在幾個庭院周圍,建造許多房子,還有廊柱建築,整個宮殿把美索不達米亞和伊朗的建築風格融為一體。在王宮遺址中出土一塊記載宮殿建築的古波斯語銘文板。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占領蘇薩,蘇薩處於希臘文化的影響之下。薩珊帝國時期,國王沙普爾二世以蘇薩城是基督教中心而進行大規模破壞。此後,蘇薩逐漸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