繃框
小繃框通常的造法如下:用長短四根木桿,長的兩根是繃軸,短的兩根為插閂。繃軸各長93公分,兩端為方形,各長10公分,中間為圓形,各長72公分,距方端16公分,有插兩根短木桿的閂眼,眼寬4公分,高1.3公分,圓形桿的一面各作狹槽一條,為卷繃時嵌入嵌條使用,嵌條可用細繩或竹片。插閂各長61公分,大小如閂眼,高1.3公分,有洞眼的一端長4.5公分,外20公分長,2公分厚,再外則36.3公分長;插高1公分眼,距厚六分處3.3公分起小孔如豆大,成雁行形,以備插繃釘,伸縮長短配合繡底寬狹之用。大繃框的製造方法與此相同,只是尺寸大一些罷了。繃布兩塊,長短如槽,寬20-30公分,一端縫於繡底,一端嵌入木桿槽。繡底兩邊各有竹子一根,長短不定,適中的為35公分長,以備縫連繡底之用。繃繩兩邊各一,用粗棉紗繩扣繞繡邊竹子與短木桿上,長短以收緊繡底兩邊,使其平正為度。
繃架
繃架,用三腳凳一副。三腳凳外兩腳,內一腳。架的高低須看人的身高酌情增減。過高,則抬臂失平,久之脅酸;過低,則要俯背,久之傷肺。如照中人身高,腳高可89公分,外腳檔10公分,下檔方形,離地33公分,上檔圓形,離下檔50公分,可用來掛拭手毛巾;內腳的位置在外兩腳的中間,橫距40公分,用橫下檔與外連線成丁字形。架面長70公分,寬10公分,厚3.3公分。教室或工場用繃架可以分排裝置長架。用長架面兩根,在兩端各裝兩腳及橫檔成架,能放若干繃框。各排高低可酌情根據繡工的高矮,分高、中、低三等增減高度同,架的一旁可用鉸鏈裝一活板,取去繃架後,可以改作課桌之用。
三、站架
繡精品須精密對光,對光時則要用站架,將繡件斜立在站架上,將畫稿釘在架上或牆上,繡者站著對照,對光配色。站架的造法:用高2公尺長的木桿兩根,上下用橫木柵連線,上寬43公分,下寬66公分,距離地面高50公分。後面裝一梯形板,距離地面高60公分。板下裝一外斜足。外斜足與橫木柵相連,再在長木桿下部分鑿幾個圓孔,插入活的木釘,以備蹬高攀下、放置繡件繃之用。(見繃架圖)
剪刀
剪刀宜用小的,要鋒利;不用時,可放在近身不繡的地主,以免牽絞繡線。剪線時,須斜平不豎起,防止剪壞繡底。五、針
針最細者為羊毛針,為明代朱湯所創。其次為蘇針,針身勻圓。針尖銳而針鼻鈍,不易傷手。一線繡完,剪線時,須將針平臥食指之上,免傷針孔。針以習用者為佳,要格外注意保護,使其耐用。
六、線
蘇繡用線有數種:花線、紗線、金線、銀線及絨線等。其中花線是蘇繡的基本用線,金線和銀線則用以繡平金盤龍等,紗線用來繡布料枕套、桌布和童裝等日用品,絨,過去以用戮紗為多,而現在蘇繡中卻很少使用。
繡線成絞如環。剪線在環的兩端,不可太長,也不可太短。太長易斷,太短則要多換線。繡細的物體(如金魚尾巴等),就需要劈線。一線可劈為二,劈成以後,仍可條分縷析。劈線手法的好壞對於刺繡影響很大,劈得不勻,則粗細不一;劈技不熟,容易起毛。凡劈線為一根二線,劈時先分二絨。繡粗的繡件捻其一端再合而為一,穿入針孔套用;更粗的可以三線合用;較細的就用一絨(即半根線);繡細的繡件,一絨需數劈,甚至劈到十數絨。如要劈得不斷不毛,根根如一,則須平時多練習。劈時,兩手十指一齊動作,一手將線反捻鬆開,另一手五指分開,套進分開的線梳開到底,不勻的再劈,如要更細者,還可再劈;梳開時不可用力太猛,以免中斷。劈好的線不可多抹,以免起毛。
線穿入針眼後,在捻緊的一寸左右中間,連穿三四針,線就不脫了。繡到線剩下一寸左右的時候,連用短針打暗針兩三次,然後剪下線頭。如果繡雙面繡,開頭同樣不打結,也用短針打暗針,一物繡完,最後暗針藏在針腳內。同用一種一樣粗細的線,有繡得光潔,有繡得毛滯,其原因就在於有的落針快,抽線快;有的落針慢,抽線慢。凡落針快,抽線快的就光潔,凡落針慢,抽線慢的就毛滯。繡線肌分色按深淺順序編號放置,以便取用。剪用的線,夾人線本,則更便利使用。
用植物顏料染成的色線,耐久性強;用礦質顏料染成的色線,容易褪色。因此,刺繡者宜選用科學方法染成的不褪色的線,以達到經久耐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