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芳

蘇春芳

蘇春芳,1946年生,漢族,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原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南華村公東圩人,著名揚劇表演藝術家揚劇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

基本信息

揚劇藝術教育家、國家二級演員蘇春芳

人物簡介
蘇春芳女士蘇春芳女士
蘇春芳,1946年生,江蘇省揚州廣陵區頭橋鎮(原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南華村公東圩人,著名揚劇教育家,國家二級演員。出生頭橋

蘇春芳女士於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都縣頭橋鄉(今揚州市廣陵區區頭橋鎮南華村公東圩)。蘇春芳女士的老家頭橋鄉境,於明代中葉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即為江都(今揚州)轄區,頭橋鎮的前身是明代江洲古鎮“吳家橋”(遺址在今揚州頭橋鎮南華村大三圩,又名韋三圩一帶),這座由古頭橋吳氏望族聚族而居的“江洲第一大鎮”,於清乾隆四十八年坍入江水,致使集鎮兩度搬遷,始定今址,並根據清代古橋“江洲頭橋”(遺址在今揚州頭橋鎮頭橋村)更名為“頭橋鎮”至今。

蘇春芳女士珍貴照片蘇春芳女士珍貴照片
“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史上原名“江都縣頭橋鄉”,頭橋鄉境在明、清、民國時均為揚州(古稱維揚、江都、邗)的行政轄區,蘇女士的祖居地所在沙洲,在明、清時代史稱“維揚安阜洲”、“江都縣安阜洲”,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改洲為鄉,始有“民國江都縣頭橋鄉”的稱謂出現,1956年,根據“蘇民辛字第27697號”文和國務院“第25次會議”同意,析原“江都縣”之一部為“邗江縣”,頭橋隨屬。“邗江縣”的縣名由時任國務院內政部長的謝覺哉查考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史料後確定並沿用至今。2000年,根據“國函(2000)130號”文,撤銷原“邗江縣”,批准設立“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隨屬。2011年,經國務院、江蘇省批准,揚州市區行政區劃再度調整,析原邗江區之一部入廣陵區,頭橋再次隨屬至今。故而,蘇春芳女士的故鄉“頭橋鎮”在民國時屬當時“江都縣”(“民國江都縣”即今“揚州市”,“民國江都縣”的縣城位於今揚州市中心的“廣陵區”一帶),便是這個原因。藝術成就

頭橋鄉賢蘇春芳女士在揚劇業界被譽為“一朵質樸純真的瓊花”,曾長期擔任江都揚劇團主要演員,唱腔優美、表演細膩,尤擅悲角

蘇春芳經典揚劇作品蘇春芳經典揚劇作品
其成功的代表作有《朱買臣休妻》、《珍珠塔》、《活捉王魁》、《梁山伯祝英台》等等。 蘇春芳女士與著名演員楊國彬合作的《王譙樓磨豆腐》,更是享譽滬、寧、揚等地,婦孺皆知,以致成為老揚州人均耳熟能詳的懷舊經典揚劇作品。
1981年,由蘇春芳女士主演的《香羅帶》,獲揚州地區專業劇團青年演員會演一等獎,蘇女士個人亦榮獲優秀表演獎。 1988年,蘇春芳女士以其紮實的表演功底,與深厚的藝術造詣,而一舉獲得“上海揚劇廣播電視大獎賽”白玉蘭金獎,為家鄉爭得了榮譽。
蘇春芳的藝術生涯中作品眾多,並出版發行了40多種錄音磁帶、錄像帶、CD和VCD碟片,中央、上海、江蘇等電視台、廣播電台,都播映、播放過由她主演的揚劇劇目。目前蘇春芳女士與著名揚劇表演藝術家李開敏楊國彬等人共同擔任揚州揚劇票友會的藝術顧問,為揚劇在家鄉的普及與發展繼續作出相應的貢獻。
蘇春芳劇照蘇春芳劇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