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典故
傳說清朝末年,崑山正儀鎮有個叫趙慧的女子,發現一種醬麥草是做青糰子青汁的好原料,而用手工磨的粉做的糰子更為柔軟細膩,又不粘牙,存放數天不破裂、不發硬、不變色。後來一糕團店的陳四寶老大娘從趙慧處學得了這個秘方,從此青糰子供應於市場,成了一種色味兼美,饒有鄉土特色的點心。而後在改進糰子餡心上又下了功夫,用百果心,採用棗子去核切成細粒,加白糖、玫瑰花、松仁配合;另一種是豆沙心。在這兩種餡心做成的糰子中嵌一小塊水晶般的豬油,這樣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壓舌生香,其味醇美。從此青糰子的色、香、味勝過蘇州黃天源、上海沈大成而聞名於江浙一帶。
食材用料
糯米粉200克、大米1/2量杯、茼蒿菜1小把、紅豆沙餡適量、豬板油1小塊、食用油適量、白糖。
製作方法
茼蒿菜的處理1.用手把茼蒿菜的菜也和根莖分開。
2.摘下來的茼蒿菜葉備用。
3.摘下來的茼蒿菜葉用清水沖洗乾淨
4.洗淨的茼蒿菜葉放在料理機的磨漿杯內,可以加入少量清水。
5.磨漿杯安裝在主機上,通電,把茼蒿菜葉攪打成菜汁。
6.打好的菜汁倒在鍋里,開火煮開
1.取4勺糯米粉200克,放在和面盆里。
2.取1/2量杯大米放在料理機的研磨杯內,通電,把大米攪打成粉末狀。
3.打好的大米粉用手搓捻,細細的無顆粒狀的,如果感覺到顆粒感,放回研磨杯內重新攪打幾次。
4.打好的大米粉放在和面盆內,
5.用筷子把大米粉和糯米粉攪拌均勻。
6.煮開的茼蒿菜汁分次趁熱淋在粉料里。
7.每淋入一次菜汁就用筷子把粉料和菜汁攪拌均勻,直到攪拌成黃豆大小的無白色粉末的顆粒狀疙瘩。
8.蒸鍋里放入適量水燒開,攪拌好的麵疙瘩放在蒸架上,大火蒸製5~10分鐘至粉料熟
9.蒸好的綠色粉料倒在和面盆里。
10.因為蒸熟的粉料有粘性不易操作,需準備少量食用油,用手指蘸取少量食用油
11.用手在綠色粉料上來回揣揉。
12.直到把粉料揉製成光滑的麵團
1.揉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用手搓成粗細均勻的長條。
2.搓好的長條分割成大小均等的50克左右的劑子。
3.取一個劑子放在手心裡,兩手掌心相對把劑子搓成圓球狀。
4.兩手掌心相對把圓球狀劑子按成圓餅形。
5.左手的大拇指按在圓餅形劑子的中心位置,其餘四指放在圓餅形劑子的背面托著餅皮,右手的指頭捏著劑子的邊緣,左手和右手相配合,一邊朝一個方向鏇轉劑子,一邊用右手把劑子的邊緣捏薄。
6.直到圓餅性劑子捏成一個邊緣薄中間厚的圓形餅皮。
1.取紅豆沙適量。
2.取一小塊豬板油或者豬肥膘肉,用刀切成小丁。
3.切好的板油丁里加入少量白糖,攪拌均勻形成糖板油丁。
1.取一個捏好的餅皮放在左手上。
2.放入適量紅豆沙餡在餅皮中央,豆沙餡上放1~2個糖板油丁
3.左手的大拇指按在餡料的中心位置,其餘四指放在圓餅形劑子的背面托著餅皮,餅皮的邊緣放在右手的虎口處,左手和右手相配合,一邊朝一個方向鏇轉餅皮,一邊用右手把餅皮的邊緣捏合。
4.形成一個圓錐形狀的坯子並把封口處捏緊。
5.兩手掌心相對,把圓錐形狀的坯子搓成圓球形。
6.重複以上動作,把所有的麵團都做成圓球狀坯子。
1.鍋里放入適量清水,支好蒸架,蒸架上鋪一層油紙。
2.做好的坯子間隔放在油紙上。
3.蓋好鍋蓋,開大火蒸製10分鐘至糰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