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白扁豆炭疽病

藥用植物白扁豆炭疽病

白扁豆( 學名 Dolichos lablab L.)為豆科一年生蔓生纏繞草本植物,藥用花及花梗,稱“南豆花”。具和胃化濕、健脾、止瀉之功效。分布在華南、華東和華北。具和胃化濕、健脾、止瀉之功效。分布在華南、華東和華北。

基本概況

首載於《名醫別錄》,又名藊豆,南扁豆(《滇南本草》).白扁豆來源於豆科植物扁豆的Dolichos lablab L.的成熟種子;其性微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化濕和中、補脾的功效,臨床上主要用於脾胃氣虛證以及夏月暑濕吐瀉轉筋,常生用或炒用[1].自古以來的多數本草都記載其能補中益氣,健脾化濕,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暑濕內蘊,噁心嘔吐,腹痛泄瀉等,但卻很少有本草談及白扁豆具有解毒的作用.而貴州一帶的苗族民間醫生卻用白扁豆來治療毒蛇咬傷以及疔瘡癰腫均能獲得奇效,說明其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基本症狀

藥用植物白扁豆炭疽病 藥用植物白扁豆炭疽病
白扁豆 白扁豆

白扁豆炭疽病苗期引起子葉病害,成株期為害真葉、 莖、莢和豆粒。子葉染病白扁豆種子發芽後出土時,子葉尚未 展開即染病,子葉邊緣出現淺褐色至紅褐色的凹陷斑,濕度大 時其上長出粉紅色粘稠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和分生孢子。嚴重的子葉乾枯而死;成株期真葉染病初在葉片上生黑褐色小點,後病斑沿脈擴展成多角形小條狀斑,赤褐色至黑色;葉柄和莖染病與子葉上的病斑相似;未成熟豆莢染病產生圓形至長圓形凹陷斑,大小0.5—1cm,中央黑褐色至黑色,邊緣淺褐色或褐紅色,白扁豆成熟後,病斑顏色漸淺,邊緣稍隆起,中央凹陷;種子染病病斑不定形,黃褐色至暗褐色。扁豆莢和葉上炭疽病邊緣呈輻射狀擴散,擴散邊緣的存在別於其它炭疽病。濕度大時,病部泌出橙紅色分泌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盤和分生孢子。

病因原理

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稱豆刺盤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形態特徵參見本書上冊蠶豆炭疽病。有性態Glomerella lindemuthianum稱菜豆小叢殼,屬於囊菌亞門真菌。子囊殼球形至洋梨形,直徑250一380μm;子囊大小70×7—8(μm);子囊孢子圓筒形,大小15—22×4—6(μm)。無性態分生孢子盤直徑50一100μm,四周有剛毛,大小30—60×3—5(μm);分生孢子橢圓形,大小15一19×3—5(μm)。為害扁豆、菜豆、大豆、綠豆、蠶豆、豌豆、豇豆等。此外,有報導C.truncatum (Schw.)稱平頭刺盤孢,也可引起該病。

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菌絲潛伏在種皮下或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地面上越 冬。翌年播種帶病種子引致幼苗子葉或嫩莖染病,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通過昆蟲及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豆莢染病,病菌透過莢殼進入種皮,致種子帶菌,成為翌年初侵染源。氣溫17—20℃,相對濕度100%利於發病。生產上溫涼多濕或多雨、多露、多霧及地勢低洼、密度過大、土壤粘重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選留無病種子。從無病莢上採種,必要時進行種子消毒, 用45℃溫水浸種10分鐘或40%福馬林200倍液浸30分鐘,然後沖淨晾乾播種。也可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粉劑或0.2%的50%四氯苯醌、0.2%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 種。(2)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以減少菌源。(3)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重病田實行2—3年輪作。適時早播,深度適宜,間苗時注意剔除病苗,加強肥水管理。(4)對舊架桿應在插架前用50%代森銨水劑1000倍液噴淋滅菌。(5)發病初期開始噴灑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9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新萬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1:1:240倍式波爾多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3天停用用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