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液滴鼻療法是將藥汁滴入鼻腔,達到開竅、治病目的的一種方法。早在公元8世紀,藏醫就用此法治病。藏醫經典《月王藥診》和《四部醫典》專書一章,總結了滴鼻法延用。
【療法介紹】
一、平息法
(1)藥方:紅花、融酥油、冰糖少許,調汁滴入鼻中,適用於頭部風、血交雜病症、陣發性頭痛;甘草、余甘子、白糖、融酥油,適用於耳病、腮部疾病、腦病;蘿蔔汁滴,治頭及耳雜疾病;新鮮融酥油汁,治鎖骨以上一切龍病;新馬糞,用布包裹擠汁,滴入鼻中,止鼻衄、治腦蟲及目中蟲病。
(2)用法:清晨或晚上,患者仰臥,頸部墊高,頭後仰。將鼻藥滴入5-7滴,稍臥片刻。
二、清瀉法
1、操作方法
(1)藥方:山奈、紫貝齒、川烏、光梗絲石竹,各等份,煅存性研末。花斑蝥5個(頭足齊全,去內翼)、白硇砂(與斑蝥同量)研末。6味藥包入紗布浸泡於童便,半月後取出擠汁。此方為峻瀉劑。短穗兔耳草、白硇砂、石菖蒲、廣木香、甘草各等份,同上法浸泡於黃牛溲中,擠汁,待用。此方為緩瀉劑。
(2)用法:先以油脂塗擦患者頭部,炒青稞熨敷額頭、然後令患者清潔鼻腔、仰臥,頭部後垂。將以上藥汁用山羊乳拌和,灌入細竹管,緩慢地將藥吹入鼻中7-9滴,稍待後以溫開水漱口。如藥物流入上齶,即用口呼氣堵回,藥後靜臥數分鐘。
2.注意事項
用藥時如果藥物難以達到病所,可用菸葉粉及光梗絲石竹粉吹入鼻腔少許。如藥後鼻中疼痛、作癢及鼻涕增多者,可使患者坐起,擤淨鼻涕。如有黃水和膿液排出,或喉部上齶有遺藥,則用溫開水漱口洗鼻腔,並以白芸香、新鮮酥油焚煙燻之。如果出現“瑪爾克”蟲侵入腦中而昏厥現象者,將錫片用“三果”(訶子、毛訶子、余甘子)水浸泡研末,加驢尿滴入鼻中,定會有效。
3.術後處理
在施行滴鼻法時,如果出現鼻衄等反應者,可於頭額、上身、印堂等處冷水噴激。噴激無效者,宜服用有關止血方劑,如“百濟查里”止血散、“那乙果若”止血散等。也可灸左右肩頭鼻孔吹氣所至處及小尖脈放血等。如發生目赤、頭額、刺痛,是藥力未達病所的原因,可取鼻脈、額脈及舌下脈等處放血,然後再在頭部用冷水噴激。
【療法評析】
一、適應症適用於頭部及鎖骨以上各種疾病。特別是清瀉法,對感冒久冶不愈滲人鼻腔的鼻塞、膿腫等鼻腔疾病,白喉,炭疽,目赤,麻風,黃水病,頭部外傷引起的脈竅潰散等,有顯著效果。
二、禁忌症凡瘟病初起,外部創傷,以及酒醉,食油脂類後,切禁用平息法;凡屬隆病引起的頭暈,眼朦朧症,倒睫,齒病流膿血,均禁用清瀉法。
三、優缺點用之適當,則能清除鼻腔及頭部疾病,醒腦開竅,振奮精神。施術不當,有時可能發生鼻衄、嗆肺、昏厥等不良反應和弊端。
四、原理探討藏醫認為,“鼻為腦之戶”。藥力通過鼻黏膜吸收,滲人耳、目、頭腦等處瀉出病邪,起到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