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水峽

藥水峽

藥水峽谷呈南北走向。由於受地質褶皺變化的影響、群峰突兀,山勢陡峭,峽谷幽深。這裡四季分明,涼爽濕潤。獨特的地理地形和氣候,孕育了典型而豐富的生物種群,喬木主要有冷杉、雲杉[植物]、落葉松、油松、樺、椴等十餘種。

基本信息

簡介

藥水峽藥水峽
太子山自西向東綿延百餘里,雪峰高聳,林海浩瀚;峽谷縱橫,流水潺潺。它是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的明顯標誌。在這裡我們不僅可以領略藍天白雲、雪山草原的高原風光,又能品味到黃土地厚重的人文景觀。位於太子山北麓的藥水峽是太子山自然保護區最具代表性的景區。

藥水峽谷呈南北走向。由於受地質褶皺變化的影響、群峰突兀,山勢陡峭,峽谷幽深。這裡四季分明,涼爽濕潤。獨特的地理地形和氣候,孕育了典型而豐富的生物種群,喬木主要有冷杉、雲杉、落葉松、油松、樺、椴等十餘種。灌木、草本植物有740多種,野生動物中獸類有38種,鳥類123種,兩棲和魚類動物11種。這些山水草林、飛禽走獸互相依賴,和諧共存,構成了自然生態的生物鏈。春天,峽谷山花爭艷,萬木吐翠,山頂白雪皚皚,雲霞飛渡。夏天,煙雨朦朧,林濤起伏;激流飛珠,蜂鳴蝶舞。秋天,紅葉如霞,山果垂枝;鷹矯鹿肥,候鳥雲集。

人文歷史

藥水峽藥水峽
藥水峽的取名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大唐貞觀年間,這裡樹高林密,瘴霧籠罩,峽口一帶瘟疫流行,百姓無藥醫治,貧病交加,苦不堪言。訊息傳到京城,朝廷派名醫孫思邈前來查看瘟疫。他發覺這裡日照不足,瘴氣有毒、腐葉阻流,飲水不潔,人畜均受其害。便就地採集藥材,分發給百姓。瘟疫治癒後,他又在峽谷水源旁廣撒藥種,讓雨水浸其藥性,人畜飲用後,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從此,各種藥草代代繁衍,含有藥汁的溪水常流不息,藥水峽由此得名。與此同時,相傳當地一孕婦難產,已氣息奄奄,家人已感無望。孫思邈聞知後立即趕到搶救,他一把脈,母子均有脈相,只是失血過多,生命垂危,當即決定採取破腹產,使母子均得救。他對屋外等候的家人說:"胎兒巨大,腹裂而降,此兒當記母之所痛,就名叫裂娃吧。"此事一傳開,人們把烈娃的村莊也叫成裂娃,後來的人們不知其故,依音將裂娃寫作列窪。也就是現在的八松鄉列窪村。老百姓為紀念這位神醫,家家簽牌位供祭,後來又在藥水峽修了藥王廟,代代香火不絕。

藥水峽常見的野生藥材主要有黨參羌活防風、冬花、獼猴桃、刺五加、柴胡、黃芪、赤杓等三百餘種。可食用的菌類山珍有木耳、柳花、地耳、髮菜、蘑菇以及蕨菜等。

藥水峽的自然生態自明、清以來隨著當地人口的增加,砍伐加劇,成了康樂、臨洮沿川一帶木材和燒柴的主要來源,喬木分布逐年由淺山向腦山退移;特別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峽口的樺、椴等喬灌林被砍伐殆盡,拉柴、拉椽的架子車出出進進延續近二十年。後來省上決定設立太子山林業總場,垂直管理,濫伐之風才得以剎住。經二十多年的封山育林,加之民用建材、炊用能源的改進,這裡的生態有了顯著的恢復。

發展

避暑山莊樓閣巍,碧波綠水映暑雪;母山遠眺蔥蘢動,藥王廟前搖奇卉;太子亭旁車如水,荷葉湖畔人忘歸;帳中飄出山珍味,耳聽"花兒"莫問誰。1983年7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在肖華、楊靜仁等同志的陪同下視察了藥水峽的林場,提出"種草種樹,治窮致富"的號召。近十多年,太子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護林育林,並保護性地利用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多方籌集資金,在藥水峽建山門、鋪油路、修賓館、圍湖泊、開發景點,挖掘人文,強化優勢,完善服務,集玩、住、吃、行於一體,使遊人在這裡賞山水之靈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