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山[藥山——中國禪宗祖庭]

湖南省津市市藥山,位於棠華鄉岳山村,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唐高僧惟儼禪師在此住錫四十餘年,其再傳弟子開創了禪宗五葉之一的曹洞宗,並延傳至今。

介紹

藥山寺位於湖南省津市市棠華鄉岳山村(原名藥山村,文革後,改為現名),藥山寺相傳曾有唐“尉遲敬德督建”石碑。唐貞元至太和年間(785—840),續有擴建,殿宇雄偉,有大佛殿、戲台等20多進,長約一公里,俗傳“跑馬關山門”。唐高僧惟儼於德宗貞元年間從衡山移居藥山寺,一時禪風大振。周圍百公里的官吏均到此參拜,並賦詩留墨,惜多失散。惟儼禪師圓寂後,葬於藥山,墓塔名化城,唐伸撰碑銘。碑、塔年久湮滅,明崇貞十三年重修,墓碑尚存。後藥山寺損後修,修後損,文革期間徹底衰敗。90年代初,藥山寺開始重修,留下兩進小院,現也殘破不堪。藥山寺遺址目前僅剩宋碑一塊,另有古樟,古羅漢松多株。現闢為重點佛教場所,列入國家重點寺廟。

1983年以來,日本佛教界權威人士四次組成尋根參拜團到藥山寺參拜。2013年12月18日,民宗局聘請明影法師為藥山寺主持,現明影法師正著手主持藥山寺恢復重建工作。目前寺院各種建制基本規範,晨鐘暮鼓,禪修活動正常開展。

開山祖師

藥山寺開山祖師是惟嚴禪師。惟儼(745~828),又名藥山惟儼。俗姓韓,唐絳州(在今山西侯馬市東北)人。禪宗南宗青原系僧人。藥山惟儼禪師是曹洞宗始祖之一,是聯繫馬祖道一神系和石頭希遷 禪系的重要禪師;在禪宗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7歲時,依潮陽西山慧照禪師出家,後從衡山希遷禪師(世稱石頭和尚,著有《參同契》,《草庵歌》)受法。唐貞元初(785—805),於澧州藥山(今津市市棠華鄉境內)創藥山寺,宗風大振。惟儼博通經倫,時譽甚高。嘗嘆“大丈夫當離法自淨,誰能屑屑事行於布巾耶!”郎州刺史李翱幾次請其講“道”,惟儼不赴約,李只得前來聆聽。相國崔群、常侍溫造皆從其“道”。惟儼不贊同持戒,不許門人看經,獨具“純任自然”。在衡山時,希遷禪師曾作偈語稱讚惟儼行事崇尚“離法自淨,不事細行”。惟儼悟禪通慧,民間傳其月夜長嘯,聲震澧陽90里。藥山長嘯峰故此得名。

唐大和八年(834),農曆11月6日。惟儼圓寂,終年97歲,葬藥山。唐文宗賜謚弘道大師,塔曰化成。唐伸為其撰碑銘。惟儼屬禪宗南宗青原行思一系,經雲岩曇晟再傳至洞山良價,創曹洞宗,著《寶鏡三昧歌》。良價弟子曹本寂繼承師法,大振洞門禪風,著《寒山子詩集》。曹洞宗教以“正、偏、兼”三概念,配君臣之位,分析佛教真如與其派生之世界萬有關係。禪風以“回、互、細、密”著稱。南宋時傳入日本。公元1983~1984年,日本佛教尋根參拜團2次到津市藥山寺尋根,參拜惟儼禪師墓。 在《祖堂集》卷四、《景德傳燈錄》卷十四的<藥山惟儼傳>中記載了惟儼的禪法語錄。惟儼繼承希遷的禪法,認為修行貴在自然,不必執意讀經和修禪觀想。一日閒坐,有僧問他:"兀兀地思量什麼?"他回答:"思量個不思量底。"問:"不思量底如何思量?"答:"非思量。"惟儼不要求弟子看佛經,但自己常常看經,《惟儼大師碑》說他常看的經有《法華經》、《華嚴經》、《涅槃?經》。有一天他在看佛經,弟子問:"和尚尋常不許人看經,為什麼卻自看?"他回答:"我只圖遮眼。"弟子問是否可以學他也看經?惟儼則說:"若是汝,牛皮也須看透。"(《景德傳燈錄》卷四)(注9)意思是怕弟子無有休止地讀下去而忘記識心見性的本旨。惟儼門下的道吾(圓智)、雲岩(曇晟)是親兄弟。一日,惟儼寫一"佛"字問道吾是何字,道吾說:"是佛字。"惟儼則訓斥說:"咄,這多口阿師!"(《祖堂集》卷四)示意"佛"字是不能用言語表述的。 在中國哲學思想史上,李翱與惟儼的交往被傳為佳話。李翱(772-841),字習之,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官至山南東道節度使,是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他與惟儼相見是在元和十五年(820)出任朗州刺使、湖南觀察使的時候。朗州與澧州毗鄰,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大概藥山連亘這兩州,所以《宋高僧傳》等史書記載惟儼在"朗州藥山"。《宋高僧傳》<惟儼傳>記載,李翱到藥山初訪惟儼時,惟儼"執經卷不顧",侍者提醒他"太守在此"。李翱等不及他回應便高聲喊道:"見面不似聞名。"於是惟儼直呼李翱名,李翱答應。此後二人相見。從韓愈開始,儒家學者重視探索"道"、"道統"的問題。李翱曾師事韓愈,自然也關心這個問題。他見到惟儼辟頭就問:"何謂道耶?"是想探詢佛教對"道"的見解。惟儼運用禪宗接引學人慣用的隱喻方法,用手指天,指淨瓶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大意是道不可正面表述,但它真實自然,就像雲在青天,水在瓶一樣。據載,李翱當即"警悟",如同"暗室已明,疑冰頓泮",立即作偈二首,其一曰:"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相問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此後在太和九年(835)檢校戶部尚書、襄州刺使,充山南東道節度使的時候,又會見在唐州(治所在今河南泌陽)紫玉山傳法的馬祖系的"紫玉禪翁"(據《宋高僧傳》卷十<道通傳>,當為道通的弟子金藏),向他問法。此外,據《景德傳燈錄》》卷七記載,李翱還曾向馬祖的弟子智藏、大義問法。

現任住持

藥山寺現任住持為明影法師。明影法師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2001年在河北柏林禪寺出家,師從淨慧長老。歷任河北柏林禪寺監院,河北真際禪林監院,河北佛學院副院長。明影法師接了淨慧長老曹洞宗與臨濟宗的法。淨慧長老為虛雲和尚侍者及傳法弟子,為禪宗五家七宗之嗣法傳人,歷任河北佛教協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是當代最著名的禪宗高僧之一。明影法師思維縝密,對禪宗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頗深。他住持藥山寺的一年裡,不僅用古法開展了曹洞禪修活動,還結合當今,開展了山林行禪成活動,頗受信眾歡迎。

藥山故事

藥山留下禪宗公案很多,除了藥山還銀、榮枯二樹之外,最有名的,就是李翱問道了。李翱,字習之,唐河北趙郡人,韓愈門人,亦為愈之侄婿。不為師之思想所拘,以客觀採取佛學之精華。為朗州刺史時,訪藥山禪師,禪師於松下閱經,不理睬。李曰:“見面不如聞名。”禪師曰:“何得貴耳賤目?”李問:“如何是道?”禪師向上一指,向下一指,曰:“雲在青天水在瓶。”李聞之,茅塞頓開,呈偈曰:練得身體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吾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後著《復性書》三篇,教人復性滅情。性即本心,情即煩惱。妙覺本心為煩惱所覆,智慧光明為情愛所障。譬如性如水,情如沙,水因沙而混,所謂“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
贊曰
松下問道 示以無言 聞名見面 何說何傳用耳代目 玄中之玄 水在瓶中 雲飛天邊
又說偈曰:
明善復初悟本源 通權達變了循環
青出於藍為俊傑 紫超乎紅拜藥山
水清月現塵沙淨 性定情空煩惱蠲
摩訶般若波羅蜜 如是如是大自然

藥山遺珍

藥山寺因文革期間破壞嚴重,現存古代遺蹟不多,目前寺內古代遺存僅存約2000年樹 齡的古榔樹、樟樹各一株,1000多年樹齡的古羅漢松一株。寺院周邊山上,有惟儼祖師塔靜靜地立在山腰,周邊有歷代僧人墓數十座。寺院另有碑刻三塊,均為重點保護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