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始建於唐初,相傳曾有唐“尉遲敬德督建”石碑。唐貞元至太和年間(785—840),續有擴建,殿宇雄偉,有大佛殿、戲台等20多進,長約一公里,俗傳“跑馬關山門”。唐高僧惟儼於德宗貞元年間從衡山移居藥山寺,一時禪風大振。周圍百公里的官吏均到此參拜,並賦詩留墨,惜多失散。惟儼禪師圓寂後,葬於藥山,墓塔名化城,唐伸撰碑銘。碑、塔年久湮滅,明崇禎十三年重修,墓碑尚存。後藥山寺損後修,修後又損,終於文革期間徹底衰敗。
1983年以來,日本佛教界權威人士曾四次組成尋根參拜團到藥山寺參拜。
90年代初,藥山寺開始重修,留下兩進小院,現也殘破不堪。藥山寺遺址僅剩宋碑一塊,另有古樟,古羅漢松多株。現闢為湖南省重點佛教活動場所,並且列入國家重點寺廟。
2013年12月18日,民宗局聘請明影法師為藥山寺主持,現明影法師正著手主持藥山寺恢復重建工作。寺院各種建制基本規範,晨鐘暮鼓,禪修活動正常開展。
開山祖師
藥山寺開山祖師是惟儼禪師。惟儼(745~828),又名藥山惟儼。俗姓韓,唐絳州(在今山西侯馬市東北)人。禪宗南宗青原系僧人。藥山惟儼禪師是曹洞宗始祖之一,是聯繫馬祖道一神系和石頭希遷 禪系的重要禪師;在禪宗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17歲時,依潮陽西山慧照禪師出家,後從衡山希遷禪師(世稱石頭和尚,著有《參同契》,《草庵歌》)受法。唐貞元初(785—805),於澧州藥山(今津市市棠華鄉境內)創藥山寺,宗風大振。惟儼博通經倫,時譽甚高。嘗嘆“大丈夫當離法自淨,誰能屑屑事行於布巾耶!”郎州刺史李翱幾次請其講“道”,惟儼不赴約,李只得前來聆聽。相國崔群、常侍溫造皆從其“道”。惟儼不贊同持戒,不許門人看經,獨具“純任自然”。在衡山時,希遷禪師曾作偈語稱讚惟儼行事崇尚“離法自淨,不事細行”。惟儼悟禪通慧,民間傳其月夜長嘯,聲震澧陽90里。藥山長嘯峰故此得名。
唐大和八年(834年)農曆11月6日惟儼圓寂,終年79歲,葬藥山。唐文宗賜謚弘道大師,塔曰化成。唐伸為其撰碑銘。惟儼屬禪宗南宗青原行思一系,經雲岩曇晟再傳至洞山良價。良價弟子曹山本寂繼承師法,大振洞門禪風,著《寒山子詩集》。曹洞宗教以“正、偏、兼”三概念,配君臣之位,分析佛教真如與其派生之世界萬有關係。禪風以“回、互、細、密”著稱。南宋時傳入日本。公元1983~1984年,日本佛教尋根參拜團2次到津市藥山寺尋根,參拜惟儼禪師墓。 在《祖堂集》卷四、《景德傳燈錄》卷十四的<藥山惟儼傳>中記載了惟儼的禪法語錄。惟儼繼承希遷的禪法,認為修行貴在自然,不必執意讀經和修禪觀想。一日閒坐,有僧問他:"兀兀地思量什麼?"他回答:"思量個不思量底。"問:"不思量底如何思量?"答:"非思量。"惟儼不要求弟子看佛經,但自己常常看經,《惟儼大師碑》說他常看的經有《法華經》、《華嚴經》、《涅槃經》。有一天他在看佛經,弟子問:"和尚尋常不許人看經,為什麼卻自看?"他回答:"我只圖遮眼。"弟子問是否可以學他也看經?惟儼則說:"若是汝,牛皮也須看透。"(《景德傳燈錄》卷四)(注9)意思是怕弟子無有休止地讀下去而忘記識心見性的本旨。惟儼門下的道吾(圓智)、雲岩(曇晟)是親兄弟。一日,惟儼寫一"佛"字問道吾是何字,道吾說:"是佛字。"惟儼則訓斥說:"咄,這多口阿師!"(《祖堂集》卷四)示意"佛"字是不能用言語表述的。 在中國哲學思想史上,李翱與惟儼的交往被傳為佳話。李翱(772-841),字習之,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官至山南東道節度使,是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他與惟儼相見是在元和十五年(820)出任朗州刺使、湖南觀察使的時候。朗州與澧州毗鄰,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大概藥山連亘這兩州,所以《宋高僧傳》等史書記載惟儼在"朗州藥山"。《宋高僧傳》<惟儼傳>記載,李翱到藥山初訪惟儼時,惟儼"執經卷不顧",侍者提醒他"太守在此"。李翱等不及他回應便高聲喊道:"見面不似聞名。"於是惟儼直呼李翱名,李翱答應。此後二人相見。從韓愈開始,儒家學者重視探索"道"、"道統"的問題。李翱曾師事韓愈,自然也關心這個問題。他見到惟儼辟頭就問:"何謂道耶?"是想探詢佛教對"道"的見解。惟儼運用禪宗接引學人慣用的隱喻方法,用手指天,指淨瓶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大意是道不可正面表述,但它真實自然,就像雲在青天,水在瓶一樣。據載,李翱當即"警悟",如同"暗室已明,疑冰頓泮",立即作偈二首,其一曰:"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相問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此後在太和九年(835)檢校戶部尚書、襄州刺使,充山南東道節度使的時候,又會見在唐州(治所在今河南泌陽)紫玉山傳法的馬祖系的"紫玉禪翁"(據《宋高僧傳》卷十<道通傳>,當為道通的弟子金藏),向他問法。此外,據《景德傳燈錄》》卷七記載,李翱還曾向馬祖的弟子智藏、大義問法。
現任住持
明影法師,祖籍河北,1967年生,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90年開始研讀佛經,2001年在河北省趙縣柏林禪寺淨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得傳曹洞宗、臨濟宗兩宗法脈。歷任河北柏林禪寺監院,河北真際禪林監院,河北佛學院副院長。現任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佛學院副院長。2013年12月,應津市市宗教局禮請,任藥山寺住持。在明影法師的主持下,藥山寺於2014年恢復了寺院建設、禪修、誦經、講學、生態農業等生活禪學修功課。
祖庭恢復
藥山寺歷經千餘年,屢興屢廢,目前僅存老樹三株,古碑三塊,由民房改造的佛殿幾間。值此國泰民安之際,津市市市委政府為延續千年文脈,開展藥山寺改擴建工程,現任住持明影法師和四眾弟子發心重建祖庭, 希望將藥山寺建成寧靜的國際禪修中心,恢復藥山寺作為禪宗重要道場應有的地位。本著“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成就,大眾分享。”的生活禪宗旨,明影法師正在組織社會各界善心人士一起來建設祖庭,希望將藥山寺建成一個散落在田邊林下的唐式精品寺院群。學風和道風是寺院的靈魂,在寺院建設的同時,禪修與講學相結合的各種修行活動正在陸續展開,藥山寺常年接待各界來訪,針對不同需要的參訪團隊,將會安排不同風格的坐禪、行禪、誦經、講學、座談和農禪活動。
農禪並重
禪宗僧人參加農業勞動,自耕自種,將修行融入到農耕活動中,這種修行和生活方式成熟於百丈懷海禪師,百丈禪師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農禪並重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中華禪宗的重要品格。在藥山寺的規劃中,農禪活動是重要修行內容之一。用傳統生態的方式種植大米和中草藥,利益當代,利益後人。把生活禪的奉獻精神落實到勞作生活中,以陶冶禪心。
寺內藏品
藥山寺因文革期間破壞嚴重,現存古代遺蹟不多,寺內古代遺存僅存約2000年樹齡的古榔樹、樟樹各一株,1000多年樹齡的古羅漢松一株。寺院周邊山上,有惟儼祖師塔靜靜地立在山腰,周邊有歷代僧人墓數十座。寺院另有碑刻三塊,均為重點保護文物。
藥山故事
藥山留下禪宗公案很多,除了藥山還銀、榮枯二樹之外,最有名的,就是李翱問道了。
李翱,字習之,唐河北趙郡人,韓愈門人,亦為愈之侄婿。不為師之思想所拘,以客觀採取佛學之精華。為朗州刺史時,訪藥山禪師,禪師於松下閱經,不理睬。李曰:“見面不如聞名。”禪師曰:“何得貴耳賤目?”李問:“如何是道?”禪師向上一指,向下一指,曰:“雲在青天水在瓶。”李聞之,茅塞頓開,呈偈曰:
練得身體似鶴形,
千株松下兩函經。
吾來問道無餘說,
雲在青天水在瓶。
後著《復性書》三篇,教人復性滅情。性即本心,情即煩惱。妙覺本心為煩惱所覆,智慧光明為情愛所障。譬如性如水,情如沙,水因沙而混,所謂“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
贊曰
松下問道 示以無言 聞名見面 何說何傳
用耳代目 玄中之玄 水在瓶中 雲飛天邊
又說偈曰:
明善復初悟本源 通權達變了循環
青出於藍為俊傑 紫超乎紅拜藥山
水清月現塵沙淨 性定情空煩惱蠲
摩訶般若波羅蜜 如是如是大自然
地位影響
自唐以來,藥山寺就是我國著名的佛教文化聖地。唐貞元初年(705年),南嶽石頭希遷的法嗣弟子惟儼移居藥山傳授禪法,使禪宗南宗得以發揚光大。惟儼因此成為南中國禪系中頗具影響的一代禪師。藥山寺寺院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重點寺院,信眾曾遍布東亞、東南亞各地。
藥山山水
藥山為武陵余脈,山勢連綿起伏,丘林崗坡植被茂盛,最高處海拔 377.1米。藥山景色四季分明,春賞花,夏聽雨,秋觀葉,冬看雪,無不引人入勝。作為嘉山國家森林公園最著名的景區,藥山不僅以山聞名,更以水為特色。藥山屬湖南沅水和澧水水系之間的丘陵地帶,境內雨水充沛,水質優良。域內水庫湖泊眾多,山環水抱相映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