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鼎杯”簡介
宗旨與形式
“藝鼎杯”大賽旨在體現豐富多彩的中國木雕藝術及其傳統與創新的結合,發現有真才實藝的業界俊秀,促進創意提升和市場繁榮,推動我國工藝美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海峽兩岸同行的交流合作。
“藝鼎杯”大賽採用現場創作的方式,分設個人賽和團體賽兩種形式,(從第四屆開始同時舉辦“首屆國際木雕大師邀請賽”)凡有真才實學者均可報名參賽,通過對選手創作作品的題材特色、工藝技巧、創意美感等方面的評估來綜合考察選手的創作能力。現場創作的方式能夠最真實地展現創作者的技藝和藝術思想,這是大賽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可貴的地方。通過比賽,還將產生代表行業至高榮譽的“年度中國木雕狀元、榜眼、探花”及團體金、銀、銅牌,堪稱業界具有“藝言九鼎”分量的重量級獎項。
影響力
“藝鼎杯”大賽與著名展會——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先後舉行,形成兩大盛事。現場創作與展覽相得益彰,“藝鼎杯”是“藝博會”開幕之前的熱身賽,為藝博會增添了許多精彩和亮點。“藝博會”是“藝鼎杯”創作成果的展示平台,可集中展現“藝鼎杯”的精英們的精湛技藝和精美作品。
“藝鼎杯”大賽採用現場創作的方式,凡有真才實學者均可報名參賽,通過對選手創作作品的題材特色、工藝技巧、創意美感等方面的評估來綜合考察選手的創作能力。現場創作的方式能夠最真實地展現創作者的技藝和藝術思想,這是大賽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可貴的地方。
截至2011年,“藝鼎杯”大賽已經在莆田工藝美術城成功舉辦了三屆,吸引了來自台灣、黑龍江、山東、山西、浙江、廣東、江西、貴州、福建等地諸多木雕高手前來參賽,在業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廣受好評,“現場獨立創作”的比賽形式備受推崇,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工藝美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海峽兩岸同行的交流合作!
更多賽事情況,請登錄 中國·莆田工藝美術城官方網站了解。
第四屆藝鼎杯
2012年4月12日,第四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暨首屆國際木雕大師邀請賽在中國·莆田工藝美術城鳴鑼開賽。本屆大賽分為個人賽、團體賽和國際大師邀請賽三部分,共吸引兩岸26位個人選手、22組團體代表及7位國際大師同台競藝,創下了歷屆參賽人數之最。經過十天的角逐與競爭,最終個人賽和團體賽分別評出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3名、優秀獎4名、入圍獎10名。來自重慶的楊恆清勇奪個人賽金獎,榮膺“2012年度中國木雕狀元”,莆田的鄭春輝木雕工作室則將“2012年度藝鼎杯團體賽金獎”收入囊中;七位國際木雕大師各具風格的創作和理念,則代表了當今世界木雕藝術發展的多元面貌和最高水準!
重慶選手獲封木雕狀元,莆田團體勇奪鼎杯金獎
4月22日,是“藝鼎杯”的最後一個比賽日,也是最重要的獎項評選日。當天下午,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組織的專家評審團,對所有選手的作品進行一一評點、投票表決,而此時的賽場外面,早已擠滿了焦灼等待結果的選手們。經過細緻而嚴謹的評選工作,來自重慶的楊恆清選手以《幸福》即榮膺“2012年度中國木雕狀元”、莆田的師徒組合“鄭春輝木雕工作室”,以《鄉情悠悠》獲2012藝鼎杯團體賽金獎”!
《幸福》題材源自楊恆清的真實生活,作品中親昵地撫摸著高隆腹部的孕婦形象,正是以作者懷孕的老婆為原型的。評審對於該件作品的點評是:構思新穎、結構嚴謹、人物形象生動優美、情感流露自然真實、雕塑般的靜穆唯美,在局部與整體、大體與細節、形象與情感的關係處理上,顯得得心應手,恰到好處!
莆田鄭春輝木雕工作室的《鄉情悠悠》作品,利用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布局,以莆田圓雕及精微透雕的特長進行創作,生動展現了一幅遠山祥雲飛鳥、近處農人悠然、黃狗緊隨其後,溪水潺潺鴨子悠遊、廊橋掩映水車轉動的田園風光圖。評審點評道:整幅作品動靜結合、層次豐富,在人物、植物、動物的刻畫上都顯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顯示出作者紮實的基本功底與豐富的經驗積累。
其實早在評選結果揭曉之前,到訪的參觀者與業內人士就對以上兩件作品給予高度評價與肯定,公認它們是最具“冠軍相”的作品,而這樣的結果既是公平、公正的體現,亦乃眾望所歸、當之無愧。
其他各大獎項也已花落各家,塵埃落定。山西殘疾人選手王平創作的弘揚汶川地震中師德光輝的《生·師·門》與遼寧王洪偉刻畫的彌勒與老子長夜“論道”的《夜話》作品同獲個人賽銀獎暨“2012年度中國木雕榜眼”;莆田選手鄭雲貴致敬4.23世界讀書日、弘揚中華重學精神的《無“讀”不丈夫》、台灣簡明光“人龍合一”的《飛龍在天》、以及連江王林寶對發展變遷中的雕刻工具充滿哲思的《傳承與發展》作品,同獲個人賽銅獎暨“2012年度中國木雕探花”。
廣西80、90後組合“學仕苑”在“一立方”體上雕以斑斑龜裂與垂危小魚,以表現嚴重水枯竭問題的《一方水土》與浙江俞柏青雕塑館描繪的充滿詩意畫境、淡泊寧靜的《崗上村居圖》則同獲“團體賽銀獎”稱號;仙遊“祥瑞工作室”倡導以“荷”為貴、“荷”而不同的《和氣》、“小武工作室”古今結合、前衛傳統的《兵馬俑之密》,以及 “正前方藝術創作室”寓生活哲學以根雕形式的《小橋流水人家》一同入選“團體賽銅獎”作品。
另外,蔣達成的《又來訂單了》、吳奇旺的《蒼龍教子》、朱建山的《開心就好》、陳淑戀的《吻》皆入圍個人賽前十名,榮獲“個人賽優秀獎”;“神奇木雕”的《江山如此多嬌》、“一箭雙鵰”的《尋根》、“藝語”的《脫穎而出》、“虞定良木雕創作室”的《浩然正氣》分別進入團體賽前十名,榮獲“團體賽優秀獎”。
更多賽事情況,可登入莆田工藝美術城管理委員會的新浪官方微博了解。
歷屆賽事盛況
首屆盛況
鼎杯閃光傳佳話 現場大賽獲好評
——首屆 “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述評
2009年4月30日,首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頒獎儀式在第四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開幕式上隆重舉行。本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共評出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3名、優秀作品獎4名、入圍佳作獎10名。至此,首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圓滿落下帷幕。
本次大賽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福建省工藝美術玩具行業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莆田市工藝美術協會、莆田工藝美術城管委會承辦,於4月21日至4月29日在莆田工藝美術城藝術長廊舉行。大賽吸引了來自台灣、福建、浙江、廣東、四川、江西等地的25位木雕高手前來參賽。近十天的比賽時間裡,選手們雕、鑽、鋸、劈、磨,各展精藝,創作出了一件件木雕精品,充分展現了木雕這一中國傳統藝術的無限魅力。
大賽亮點多 獲業界廣泛好評
本次大賽呈現出多個亮點:莆田、東陽、潮州三大中國木雕產地均有代表性高手參賽;還有四川、江西選手加盟,具地區廣泛性;台灣地區頂級選手首次跨海參賽,海峽兩岸木雕精英首次同台競技;主辦單位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規格高,極具學術權威性;老中青選手同台競技,年齡最大的兩位選手己經年屆六十七高齡,而最年輕的選手則僅二十二歲。
另外,本屆大賽採取現場創作的比賽方式,顯得頗具特色,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木雕這一中國傳統技藝的神奇,詮釋雕刻技藝的無限魅力。
來自台灣的評審張家琪先生認為,木雕作品的形成需要一個很好的規劃,通常要經過劈鋸、構圖、深入、完成等步驟。而通過現場創作大賽這種方式,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學徒、學生、老師充分見識木雕作品的形成過程,理解工藝師創作過程的艱辛與不易。這對於展現木雕藝術魅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都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同時,通過舉辦本次現場創作大賽,可以有效地發掘出業界俊秀,促進木雕的可持續發展。現場創作對於選手的創意、刀法、臨場創作等方面的要求極高,可以較為有效地評測出選手的創作能力。台灣三義木雕協會張家琪總幹事與官當雅老師在賽後對榮獲“優秀作品獎”的林文強的刀法盛讚不己,認為林是所有選手中電動鏈鋸操作最好效果最佳者,並擬特邀林於8月赴台參加三義國際木雕邀請賽。
大賽得到了來自省內外木雕業界專家、學者、老闆、工匠的廣泛關注和好評。許多人專程前來觀摩,甚至天天在現場學習。有的選手滿頭木屑粘著汗水,邊雕邊說:手藝在身雖不能忘,但拳不離手藝不可荒廢;是騾是馬,拉起來溜一溜,才能真正比出高低!
創作題材廣 呈百花齊放之勢
本次大賽要求參賽的作品形式為木質立體圓雕,題材和表現手法不受限制。比賽過程中,選手們充分發揮了各自的想像力,創作的作品既有傳統的木雕題材,也有現代的木雕題材,還有反映四川抗震救災題材的木雕。如金獎作品—由來自浙江東陽的選手夏浪創作的《眾志成城》,即是以四川抗震救災為題材的。作品生動刻劃了一個並不富裕的老太太捐贈自己珍藏已久的積蓄和童真小孩把自己僅有的一點零花錢也捐贈給地震災區人民的動人場景。在粗獷和細膩手法的表達下,通過老人和孩子的強烈對比,更鮮明的反映了中國人民團結互助、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與金獎作品得分僅差0.2分的銀獎作品《軍魂》,構圖以斜倒三角的造型,刻劃戰士在被漩渦往下吸拉的同時奮力托起落水兒童的驚險剎那,讓救死扶危的赤膽忠心和作品中戰士的危險處境緊密連在一起,是作品引人入勝的亮點。被救兒童和解放軍戰士與漩渦聯成大線,線條大膽而優美,令作品的外輪廓格外清晰;同時讓小水浪襯托作品,既有大線條又有豐富的點綴和層次感。作品以捨己救人的生動感人的情節作為創作的制高點,以展現“軍魂”。作者黃文壽本人在部隊有過武裝泅渡的實踐經驗,對創作“軍魂”作品富有生活積累—包括勇敢精神、軍人氣質和游泳姿勢。刀法幹練利落,粗細有致。體現了立意高度和功力難度。可謂一件不是金獎的金獎力作!
而獲得銀獎的另一件作品《幸福時光》,則將傳統的民間寓意與時代主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作品以三隻山羊在一座小山上小歇為創作載體,以兼工帶寫的手法把傳統的雕刻技藝和現代雕塑語言相揉和,表現作品的肌理效果。題材立意既有傳統民間寓意“三陽開泰”之意,同時又表達了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生生不息的美好願望,激發人們保護大自然、關愛野生動物的時代主題。
榮獲銅獎的三件亦頗具特色。台灣選手曾安國的《天地晨露》,其修長渾圓的造型,猶如蒼蔭滋潤的山體承露朝陽,正如清朗俊秀的大自然,成為生命氣機流蕩的象微。那奮力紮根而後在春風中舒放的蘭花與動靜相諧的棲蛙,共同營造了滋潤生命主體的自然情致。作品結合抽象思維和寫實手法,顯現空靈巧妙的美感,大自然在這裡可三人觀望,也可三人親近,令人時時賞玩,充滿幸福的情趣。
仙遊游良照創作的《鑿壁偷光》,刻劃西漢匡衡家境貧寒,以鑿牆借用隔壁燭光,認真攻讀,逐成大器。啟示人們:欲展凌雲志,先善借光功。要巧創學習環境,唯有刻苦攻讀,擁有豐富的知識,而後才有可能做出一番業績。
台灣施振木創作的《對話》,通過蟾蜍形態皮膚質感的完整度而古磚歷經年代的風化斑駁 ,那皆是外在的真實卻也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真誠。施振木的創作構想寫道:人類靠著語言的溝通進而了解彼此的思想和生活經驗、文化,讓你我分享喜悅,這次參加比賽也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跟大陸同胞對話,希望有不同視野能讓木雕芸藝有所提升與進步。
榮獲“優秀作品獎”的四件作品也很有看頭。四川成都李先海創作的《走街串巷》,反映四川舊時的磨刀老匠人的生活情景。尤將老匠人勤勞樸實的可敬形象刻畫得格外詼諧有趣。作品具有川西巴蜀文化特色,最具中國畫傳統寫意手法,既抽象又寫實,雅俗共賞。
陳文遠創作的《待到山花爛漫時》,雕刻作者畢生喜愛的毛澤東胸像,抒發對這位新中國締造者的崇敬之情。為了突出毛澤東形象,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作品以印鈕形式來作嘗試,並在印鈕前刻下毛澤東詩句:“待到山花爛漫時”——老一輩革命者的宿願,終於在幾代人的奮鬥下得以實現。
林文強創作的《福在眼前》,借用吉祥民神鍾馗造像,進行傳統題材的創新嘗試。一改古早形象怪誕可憎之弊端,構想出英武中蘊含文雅的新造型,令人望之威而感之溫。作品以鋸代刀,以鏤傳神,先用電動鏈鋸劈出基本型,再用電動直磨機進行局部修整和定型,最後用鏤銑機進行人物臉部、手部、衣飾的細部鏤雕、修光、俏影,做到刀法粗細結合,詳略有致。
陳雨良創作的《和澤四方》,試圖刻畫觀世音傳播“和”之理念於四方眾生,作品以四方形體結構表現四海五洲,觀世音無私奉獻,與四海共為一體,真正達到四方和諧!
獲得入圍佳作獎的《乾坤一著》、《漁翁得利》、《悟》、《將軍吟》、《孺子牛》、《傳承》、《老農新思考》、《二甲傳臚》、《永不言棄》、《聽雲》也以各自的創意博得了行家和觀眾的讚賞。
還有五件入圍作品則因題材、造型、構圖比例等缺點暫且“名落孫山”。其中不乏木雕高手,他們的心情難免有點失落,或有個別的不服輸。但也都很珍視這次參與,並期待下次能有奪魁機會。
交流互動好 領現場點評之先
為促進評審與選手間的交流,分享彼此對木雕的看法,遵照主辦方—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的批覆精神,本次賽事的評審點評會特意採用了先現場點評再座談交流的方式。在絕大多數作者在場的情況下,由評審逐一對作品進行全麵點評。不論作者資格多老、職稱多高、年齡多少、名氣多大,好就是好,好在哪?差就是差,差幾何?從創意、構圖、工藝到規範、章法、態度,既有高度的肯定和期許,又有嚴厲的批評與警示。……點出的是要害,評出的是信服。
座談交流中,評審會主任—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莊南鵬從藝鼎杯的名稱規範、獎項設定、評選程式等方面發表了對本次賽事的看法。莊院長說,藝鼎杯賽事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名稱要有連續性、規範性,這也符合國際慣例。關於獎項設定,莊院長認為工藝美術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為推動和促進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可以在工藝美術類賽事中多設獎項,來促進創意提升與市場繁榮。會上,莊院長還向大家詳細介紹了本次大賽的評選程式。第一輪在集體討論、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選出獲獎作品10件。但獲獎作品必須是公認的,是7個評審一致通過的。如出現有爭議的作品,則通過投票表決來決定。在以上評選的基礎上,評審各自打分,互相之間不討論、不溝通。評審打分後,由統計人員獨立統計結果,不與評審接觸。然後按慣例,去掉最低分和最高分,最後算出平均分,即為作品的最後得分。同時,莊院長也指出了本次賽事存在的不足之處,如沒有初賽,憑作品圖片來篩選出入圍作品,可能會出現偏差。
來自台灣的評審、台灣三義木雕協會總幹事張家琪先生也對本次賽事發表了看法:他認為,本次賽事的規則充分體現了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公正表現在所有的木料都是同一個標準的規格。在時間規範上,要求選手在9天的時間內由自己來完成作品的創作。不管是老的技師或者是年輕的優質工藝師,都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來完成一件作品。張家琪認為,首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為兩岸的雕刻好手們搭建起了一個嶄新的交流與合作平台,讓選手們可以在這一平台里充分地分享彼此的技藝。而他認為本次賽事最成功的一點就是賽事過後,選手們可以將分享到的技藝帶到各自的家鄉,用新的器具、新的語言甚至於用新的形式去詮釋雕刻的魅力、將木雕這一中國傳統藝術發揚光大。在談到本次賽事對兩岸文化交流的影響時,張家琪認為木雕是中國的傳統工藝,其發展需要有不同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來產生出不同的創意。木雕技藝將是未來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平台。
參賽選手代表、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黃文壽也在座談會上發表看法。他認為參加比賽的目的不是為了獎金、名次,主要是為了交流技藝,共同來推進木雕乃至整個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和兩岸文化交流。同時,他也指出了本次賽事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如在比賽用材規格方面,有的工藝師喜歡雕刻大型的作品,有的則喜歡小件作品的雕刻。因此,他認為賽事主辦方應根據工藝師的雕刻特點來為其準備相應規格的比賽用材。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工藝師的技藝特長,進而創作出更為出色的作品。
宣傳造勢 擴大賽事影響力
為擴大本屆中國木雕“藝鼎杯”現場創作大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大賽組委會緊緊圍繞“雕刻傳奇藝術之巔”的大賽主題,按照賽前宣傳造勢、賽中集中宣傳、賽後跟蹤報導的宣傳思路,通過各類媒體,硬廣、軟文相結合來對大賽進行全方位宣傳。
從4月初開始,大賽相關宣傳工作通過電視、報刊、網際網路、戶外廣告等媒介在各大媒體上全面鋪開。
——多渠道預熱
其一、媒體宣傳預告。如大賽前夕,組委會在《湄洲日報》報眼上刊登“藝鼎杯”廣告10天來為大賽宣傳造勢。
其二、在觀眾的組織上,組委會通過短息、電話、行業協會等多種途徑組織觀眾前來觀賽。
此外,組委會還組織通知莆田市內高等院校學生、工藝美術類學生前來觀看藝鼎杯比賽。這對聚集人氣、加強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其三、現場氛圍布置。為營造濃厚的比賽氣氛,組委會對比賽現場氛圍進行了精心布置,在指示牌、選手簡介、比賽用具、服務點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細緻工作。
——多媒體參與
本屆大賽吸引了多家媒體前來報導比賽盛況。中國新聞網、新華網福建頻道、中國古典工藝家具網、網易新聞中心頻道、中國輕工業網、福建新聞網、福建日報、福建電視台公共頻道、東南新聞網、東南快報、莆田電視台、湄洲日報、莆田新聞網、東陽新聞網、藝界等眾多媒體均對本屆大賽進行了相關報導,產生了較好的新聞宣傳效應,有力地擴大了大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特別是中國新聞網的《兩岸木雕高手福建莆田一比高低》、新華網福建頻道的《兩岸木雕高手會聚福建莆田現場創作》和福建日報發表的題為《兩岸工藝師分獲“藝鼎杯”創作大賽獎》等新聞,分量重、影響大,對擴大比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多方位跟蹤
大賽落幕後,相關的宣傳工作並沒有停止——
大賽結束後,組委會及時將所有的參賽作品擺放在第四屆藝博會的展館內展出,吸引了眾人前來駐足觀賞,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同時,組委會還向全國各地工藝美術協會、參賽選手等郵寄了介紹比賽情況的《莆田工藝》報紙、比賽光碟,並在《莆田工藝》、《藝界》等媒介上對藝鼎杯進行後續宣傳,如藝鼎杯綜述、藝鼎杯作品展示等,使大賽的整個宣傳工作顯得更為全面、系統。
此外,為保障大賽的順利進行,組委會對大賽的後勤工作進行了精心部署,為評審、嘉賓及參賽選手在住宿、飲食、出行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服務,獲得了評審、嘉賓及參賽選手的一致好評,為大賽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勤保障。
總而言之,首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以其全國性、專業性、公正性、權威性和真實性等特點給評審、選手及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於體現豐富多彩的中國木雕藝術及其傳統與創新的結合,發現有真才實藝的業界俊秀,促進我國工藝美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海峽兩岸同行的交流合作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二屆盛況
問鼎藝鼎誰說英雄無用武之地
——第二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述評
李宇光∕文
6月6日至16日,備受業界矚目的第二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在莆田工藝美術城藝術長廊隆重舉行。今次大賽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莆田市工藝美術協會、莆田工藝美術城管委會承辦。參賽的23位選手來自台灣、浙江、山西、江西、貴州、福建,其中有8位選手來自本市。參賽作品形式為檜木立體圓雕,題材和表現技法不限。從16日下午起至17日下午,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組織業界權威專家組成評審會,評定以下獎項:金獎1名,並獲“2010年度中國木雕狀元”獎盃一個;銀獎2名,並各獲“2010年度中國木雕榜眼”獎盃一個;銅獎3名,並各獲“2010年度中國木雕探花”獎盃一個;優秀創作獎4名,並各獲“2010年度中國木雕精英”獎牌一面;入圍獎10名。
但見大賽現場高掛一對巨幅對聯:“問鼎藝鼎誰說英雄無用武之地登廊即是,比雕木雕眾望狀元有及第佳期指日可待”。選手們雕、鑽、鋸、劈、磨,各施絕招,透過電花木屑和鋸煙汗霧,23塊半圓形木料,從粗坯到逐漸成型,直至定格收刀,人們欣喜地發覺:作品整體水平比首屆作品高——作品的形式更加多樣、題材更為豐富,作品創意上也有所提升,而且賽事整體上了一個台階。有這么多優秀的選手來參賽,而且在那么熱的天氣下,在那么短(除中途休息一天,實際操作時間僅八天半)的時間裡拿出一大批這么好的作品確實很不容易。
今次大賽有以下七大看點:
一、參賽地域添黔晉
由於首屆“藝鼎杯”大賽的品牌效應,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把報名和初選地點定在北京(協會總部),並在協會網站上提前頒布並宣傳大賽通知,各省協會積極跟進發動,所以才有來自山西太行和貴州安順的選手加盟參賽;福建本省也新增福州、泉州、閩清等市縣選手;浙江省東陽、樂清兩市協會非常重視,認真選薦,積極備戰。從而增加了參賽地域的廣泛性與代表性。
二、四老正是出山虎
俗語道:“黃忠七十五,正是出山虎”。今次參賽的四位“60前”選手,年齡最大的是1942年出生的陳文遠,雖然年近七旬,但仍老當益壯。刀刀鋸鋸親自下手,日日堅持冒暑創作。其參賽作品《朱鎔基》榮獲銀獎,整件作品刀法嫻熟、形象逼真,全賴其1969年福建工藝美術學校雕塑專業畢業之深厚功底。行家皆知,雕人物難,雕名人更難。三年前,他創作的黃楊木雕《朱鎔基》立像,便由朱鎔基身邊工作人員以6萬元人民幣購藏。1949年7月出生的山西榆社縣老太行木雕工作室梁峻維,人如其名,操刀的脊粱宛若太行之峻,雕就的拖犁老牛更顯太行之巍。其榮獲優秀獎的作品《太行耕耘》,用純手工雕成,獨具一格。1951年出生的浙江省樂清市包國勝,從1966年始學黃楊木雕到2006年應邀到樂清市職業中專黃楊木雕班任教,從業四十三個歲月,參賽作品《鍾馗》,將傳統的中國武將造型以誇張的手法體現出來,很是大氣!1954年出生的貴州安順楊正坤的作品《吞口》是根據虎的性格和虎頭的形象設計製作而成,甚具黔風。
三、中青精英占大半
今次參賽的“60後—80前”年齡段選手有12位,占參賽總人數一半以上。他們大都是企業第一線的創新領軍人物或技術骨幹。四十歲左右的工藝美術從業人員是目前整個工藝美術行業的骨幹,他們在創意、技巧、體力等方面都較為成熟,所以他們當然亦是獲獎主力。例如金獎得主金立群(作品《好日子》),銀獎得主吳金良(作品《長征》),銅獎得主王啟瑞(作品《永不放棄》)、楊鴻謀(作品《遊刃有餘》)、徐永平(作品《臨池志逸》),優秀獎得主鄒啟壽(作品《生生不息》),還有林文強的《虎迎世博》、官小欽的《蛻變》、黃敏的《抓雞·抓機》、馮怡法的《緣》、倪成忠的《美好時光》、柯淇森的《溫馨》、萬早平的《蟬聯》等作品,都是或宣傳主鏇律,或回歸原生態,或突顯裝飾性,均不乏創意,極富功力。“藝鼎杯”大賽應積極鼓勵這一批人前來參賽,以擴大大賽的影響力,提升大賽水平。
四、刮目相看八零後
今次參賽的“80後”選手有五位。年齡最小的是1989年出生的林志祥。參賽作品《望雁南飛去》,以三角為構圖,線中求動,刻畫人物虛實對比,立法流暢,大展蘇武高風亮節,頗得其師閔國霖真傳。1986年出生的詹國燦亦是閔大師門徒,參賽作品《人法自然》的構思是:以《易經》為代表的思想發展軌跡中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提倡在當代現實生活中,遵循自然法則,實踐科學發展觀,在創造和諧社會中可持續發展。1983年出生的黃仙焰,出自鄭春輝大師麾下,擅刻動物,尤擅雕馬。作品《風雨相依》刻畫相依為命的兩匹駿馬,馬鬃和馬尾及野草被勁風吹作狂舞狀。試圖通過馬的形象語言,來闡述生活、愛情的觀念。
1981年出生的彭茶水則是盧思立大師門徒,作品《酒中仙》刻畫李白、佩劍、酒罈,視覺猶如水滴般的平靜,有梳可跑馬之遼闊、密不透風之細膩。1980年出生的余春州,來自閩侯上街,作品《福報》通過兇殘的兩隻豹子的示愛,試圖將雄強與柔美,恰到好處的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另外一種美。以上五位“初生牛犢”均為首次參加全國性大賽,雖然作品各有稚嫩或瑕疵,但其勇於參與、敢於一搏的精神卻確值得讚許!
五、狀元及第《好日子》
來自浙江東陽的金立群以作品《好日子》刻畫一位風姿卓越的農村婦女胸挎腰鼓,臉上笑容燦爛,在風中翩翩起舞。作品通過圓雕、鏤雕、虛實細膩結合的木雕技法,生動體現了這位農村婦女興高采烈地打著腰鼓舞的動人場景,反映了農民奔向小康好日子的喜悅心情。作品的高明之處是獨闢蹊徑地成功雕造了另一種女性美——不是嬌媚的仕女美,亦非豐滿的少婦美,而是健康向上的中年女性美,令人不由聯想起入夜街頭村口那些自發成群、翩翩起舞、各得其樂的中老年婦女們。因而博得評審如下評語:“作品緊扣時代主題,造型完美、雕法細膩,人物表情逼真、動作舒展,特別是人物手中的飄帶雕刻得頗為傳神”。
無獨有偶的是,金立群恰巧來自上屆“狀元”夏浪創辦的夏藝雕刻廠。這僅僅是一種巧合嗎?據說有人質疑《好日子》的泥稿是否作者本人的獨立原創?但大賽實施規則只規定選手不得帶雕塑稿入場,並無禁止選手在賽前集思廣益或虛心請教高手。大賽以作品講話,好作品有目共睹,應無可厚非才是。即便作品是在觀察臨摹過多少個腰鼓女模特、修改過多少次畫稿泥模或請教過多少位大師名匠後不斷完善定型的,事實只能說明,金立群的準備非常充分,十分認真,很是到位。甚至筆者以前常寫常說的這句話:“東陽木雕以平雕為主,莆田木雕以圓雕稱著”應該改為“東陽木雕以平雕為主,但連中圓雕狀元;莆田木雕以圓雕稱著,亦不乏平、透雕高手”矣!
六、海東佳作續佳話
今次參賽的台灣選手楊鴻謀和官小欽,均是海東木雕界的獲獎常勝將軍。楊鴻謀說,島內舉辦過大大小小的比賽,他經常參加這類活動。一來是展示自己的技藝,二來也是學習與交流的好機會。因為經常參加國際性大型比賽的緣故,他的作品風格更為現代、抽象。榮獲銅獎的《遊刃有餘》作品以似魚非魚之造型,用簡潔線條呈現空間之虛實與立體感,期能賦予創新風貌與現代感。這只是他想做的“年年有‘魚’”系列中的一件。因為年年有餘感覺上較具吉祥意味,作品以魚為元素,以中西合璧的概念和手法塑造了一種力爭上遊的理念。
官小欽則以雕創龍的系列為專擅,作品《蛻變》以彎月造型殼體的表現來呈現歲月的搖籃,以醒龍的氣勢來體現中國近年來的迅速發展。作品除了強調內外對應的圍繞性空間,也嘗試挖空實木,產生包覆效果的殼體表現;透雕技法則切割出小空間,將陰刻、陽刻、鏤空工藝相配搭,以分布弧形平面的空洞,營造出玲瓏的輕巧感,以及捕捉光影的美感。
楊、官兩位選手是繼去年曾(安國)、施(振木)兩位選手首次跨海參賽後的第二撥海東使者。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為海峽兩岸木雕同業交流錦上添花,而始搭橋者,正是筆者2007年從網上搜尋相識的三義木雕協會總幹事張家琪。是他向我提供了台灣木雕現場創作大賽規則,助我寫成實施方案;是他三天兩頭與我郵件不斷,切磋賽事相關進程;作為大賽顧問兼評審,他幾乎每天都和選手同甘共苦,續寫著海峽兩岸木雕藝術交流的佳話。
七、莆仙八郎憾未金
今次參賽的莆仙選手有8位,占選手總數的三分之一強。賽前業界有人向組委會放話:“這次莆田人一定要拿金獎”!……但歷史再次開了一次無情的玩笑,莆田選手再次與“狀元”失之交臂!當然,這一切並不至於即可斷言:“莆郎才盡”,更不等於說明莆田木雕從此再無奪金實力高手。以技術實力論,吳金良、王啟瑞等人不可謂技術不全面,但他們畢竟偏擅傳統人物創作,所以吳作《長征》,王雕“抗震救災”,可能都是在避長揚短。他們不約而同地陷入某種創意誤區,認為現代題材即創新,其實在他們最擅長的傳統人物領域,並不是全無創新空間。刀法不是中狀元關鍵,創意仍乃奪金要件。“一倒不算輸”是莆田俗語,“二倒不算輸”可以算自嘲。然“事不過三”,如若“三倒”,恐怕就臉丟大了!但願第三屆“藝鼎杯”大賽,莆田選手能殺出一流高手,創出一批令人眼晴一亮、心志一振的空前大作,為莆田木雕爭一口氣!
總而言之,天下沒有不散的酒席,也沒有未了的賽事。“藝鼎杯”大賽並非十全十美,亟待很多補漏糾錯工作。綜合海峽兩岸業界權威人士、選手的種種議論、批評和建議,我認為“藝鼎杯”大賽需要從以下幾點不斷完善和維護大賽的公正性:
一、選材備料應更加科學務實,確保收藏價值,儘可能提前3-6個月購料;
二、大賽應嘗試“命題”創作,可以單一命題,也可以多項命題,考前抽籤確定其中某一命題,以期考證選手臨場發揮的真才實學;
三、對於將作品留由莆田工藝美術城收藏的選手,大賽組委會應向其頒發“收藏”證書,以應他們報評專業枝術職務或榮譽稱號材料時,作為重要附屬檔案上報之需;
四、大賽組委會應常設電腦評審專家庫,隨機抽籤選定評審。評審條件應注意地域避嫌、親屬避嫌和師徒避嫌,確保評獎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的品牌效應己經漸獲公認。但如何做到不斷完善或無瑕可擊,如何做到令兩岸業界完全心悅誠服,仍需我等不懈努力!……
(作者系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高級工藝美術師)
第三屆盛況
開斧同鼎比高手 現場創作識真才
——第三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述評
文∕李宇光 蔡志偉
第三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於2011年4月17日至26日在莆田工藝美術城舉行。大賽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莆田工藝美術城管委會承辦。共有來自台灣、黑龍江、山東、山西、浙江、福建等地的78位木雕高手參賽。其中有24人參加個人賽,有23個團隊(54人)參加團體賽。本屆大賽各評出個人賽和團體賽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3名、優秀獎4名、入圍獎10名。在2011年4月28日上午的第六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開幕儀式上,隆重舉行了第三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頒獎儀式。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國台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全國人大常委、全國台聯會長梁國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杜同和等領導向榮獲金、銀、銅、優秀獎的選手頒發了獲獎證書和獎盃。
亮點迭現:新增團體參賽 巾幗不亞鬚眉
本屆大賽採用新的比賽形式,使比賽內容更為豐富,更富有創意:
前兩屆比賽只設立個人賽,多少有點“單打獨鬥”的味道。為了鼓勵更多的木雕高手參加“藝鼎杯”大賽,第三屆大賽新增了團體賽(每隊以不超過三人為限),不但豐富了比賽內容,擴大了比賽規模,還有利於發揮選手們的特長。例如有的選手擅長打胚,有的則拿手修光,團體賽可充分將每個選手的特長激發出來,從而可以相得益彰,創作出更為理想的作品。
此外,團體賽的比賽木材是選手自帶,選手可根據作品的創意、形狀等選擇最為合適的材料。如,獲得此次團體賽金獎的福建閩侯的首邑木雕廠的作品《天倫》就巧妙地利用杉木瘤的紋理和天然的斑點,刻畫三隻豹子的形態與情景,作品灑脫自然,受到了評審的一致好評。又比如獲得團體賽銅獎的福建霞浦的善鈺根藝有限公司的作品《教誨》,則發揮了陰沉木的材料色質,使整件作品顯得沉穩大氣,人物形象的刻畫亦頗為生動。
可以說,增設團體賽是本次大賽的一大進步和亮點,不但充分發揮了選手的技藝特長和分工協作能力,也靈活利用了材料的形、色特質,豐富了作品的品類與風格。
大賽的另一亮點就是首次有女選手參賽。個人賽因為是單人參賽,對選手的體力是個極大的考驗。因此,前兩屆大賽都是清一色的男選手參賽。而本次大賽新增了團體賽,也為女選手提供了展現雕刻技藝的舞台,在這裡女選手可以與男選手合作,充分發揮女性細膩刀功的特點,將作品雕刻得更為精美。女選手也成為了“藝鼎杯”大賽賽場上另一道靚麗的風景。
例如獲得團體賽銀獎的“丹桂傳奇” 團體女將黃淑欽,是莆田第一位參加“藝鼎杯”大賽的女選手。她出身於黃氏五代雕刻世家,之前,她也參加過一些其他級別的比賽,但都不如參加“藝鼎杯”這種大規模的全國性比賽,這種比賽不僅比較正規嚴格,而且還能結識許多同行高手。她表示:此次與師兄黃國華的合作,主要目的是為了與各地選手互相交流學習。
此外,本屆大賽還首次有殘疾人前來參賽。來自山西芮城的殘疾人團體“永樂理天桃木雕刻坊”,參賽選手們身殘志堅,創作的作品《中華大地》,通過較為精妙的雕塑語言來表現道教思想,富有地域特色,最終獲得入圍獎。
精彩紛呈:藝廊雙金輝映 擂台四座技驚
本次大賽的參賽作品形式、題材和表現手法不受限制。比賽過程中,選手們充分發揮了各自的想像力和表現力。既有傳統題材,也有現代題材,更有反映主鏇律的題材;既有古樸渾圓的圓雕,也有精美雅致的平雕,還有造型獨特的根雕……經過激烈角逐,福建莆田的吳金良和福建閩侯的首邑木雕廠脫穎而出、力壓群雄,分別獲得大賽的個人賽和團體賽的金獎。二者的參賽作品各具特色,廣受好評,可謂實至名歸。
如獲得個人賽金獎的福建莆田選手吳金良的作品《愛是無疆》就是一件反映主鏇律的好作品,作品刻畫了一位女警察在抗震搶險環境下為遇難者遺嬰哺乳的情景,充分體現了這位女警察勝似母愛的大愛和挺身奉獻的大義。作者刀法老到,功力深厚。這位莆田木雕界公認的一流高手在賽後回憶道:最後沖剌定格的5000刀是歷來沒有過的發揮。所以評審對這件作品的評價是:該作品題材內容較好,富有時代感。三角形構圖結構較為協調穩定。人物的轉折自然,表情刻畫細膩。
當然,世間少有十全十美者,這件作品是有瑕疵:兒童形象刻劃不夠理想。評審們從最初的有所爭議到最後的一致同意評為金獎,說明不論是學院派專家或來自民間的國家級大師,觀察角度再不同或評判標準再有異,也會有一種審美的契合點。打個比方,第三屆選手們“個子”雖然都比往屆高,但也不都是全國最高的。即使他們中間找不出一位特別非常高的,也應該有一個比較抜尖的才對。
而首邑木雕廠的參賽作品《天倫》,則巧妙地利用杉木瘤的紋理和天然的斑點,刻畫了三隻豹子一家其樂融融的情景,意喻保護自然,呼喚社會和諧。作品採用寫實手法,豹的形體準確,體塊之間過渡自然圓滑,強調三者之間的親密關係。對比中既突出了不乏柔情的雄剛之美,又蘊含著深切的人文關懷。
評審對這件作品的評價是:該作品充分利用材料的紋理特點來進行雕刻,顯得自然灑脫。作品整體結構協調、自然,三隻豹子之間的神態呼應非常到位,頗有動態感。
當然,獲得其他獎項的作品也是各有千秋。個人賽方面,獲得銀獎的來自浙江樂清的鄒啟壽的作品《搏》,以兩隻雄獅爭霸相鬥的表現形象顯示生命的力量與生機。以寫實和誇張相結合的手法運用多種刀法來表現獅子。
另外一位獲得個人賽銀獎的來自福建的李接輝的作品《戲味人生》,則以創新的表現形式,刻畫了具有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底蘊的京劇人物造型,以此意喻現實人生中每個人扮演的不同角色,表達對多彩人生的感悟。
又如獲得銅獎的來自福建詔安的吳海彬創作的《古城新韻》,刻畫一堵略弧的殘牆上,一組絲瓜沿藤而下。牆的沉寂古老與瓜的盎然生氣形成強烈對比。作品造型簡潔、主題明顯。古與新、靜與動形成視覺衝擊,點、線、面有機組合,以鏤傳神,猶如一幅國畫。充分體現了兼工“指畫”的作者本身的繪畫功力。
團體賽方面,獲得銀獎的來自浙江東陽的樓衛東創作室的作品《突突》,以諧音“突突”(兔圖)構思創作了兔圖,祝願偉大祖國社會經濟發展一帆風順,人民生活幸福美滿。該作品為 “壁掛”形式,套用淺浮雕、深浮雕、鏤空雕的多種技法來表現出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在和諧的社會中生活幸福美滿。
同樣獲得銀獎的來自福建莆田的丹桂傳奇雕刻創作室的作品《天路》,通過刻畫援藏軍人的汗水和藏族老阿媽送奶茶到工地的動人情景,作品主題新穎,體現了民族團結的美好心愿。
此外,本屆大賽也湧現出了一些實力強勁、潛力巨大的業界新秀。雖然有些年輕選手沒有獲得理想的成績,但其創作的作品都頗有獨到之處,在創意、題材、雕工等方面都有較大創新。這些年輕選手若能謙恭兼學,再加磨礪,其中必將出現下屆奪魁黑馬。
群英薈萃:大師展演助陣台灣高手添彩
為了進一步擴大業界交流與合作,展現各地豐富多彩的雕刻藝術,本次大賽邀請英國木雕藝術家貝·馬丁和莆田籍福建省工藝美術(竹藝)大師郭禮鳳前來現場表演。大師表演區內,貝·馬丁大師和郭禮鳳大師的身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前來觀賞大師精湛技藝的人們絡繹不絕。
貝·馬丁畢業於英國東倫敦大學建築藝術系研究所,是英國皇家雕刻家協會會員。他為本次大賽創作的作品《由內而發》頗為獨特,作品由兩部分構成——貝殼及正在浮現的生命形態。作品探索了種子、化石及貝殼的關係,即三者有一個共同點:保護生命使得其得以延續及成長。這件作品寓意作者、木料與環境的深層關係,更牽繫著對地球文化的情感。
竹藝大師郭禮鳳多年刻苦研創,頗有建樹。他為本次大賽創作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野渡無人舟自橫》、《萬綠叢中一點紅》等竹藝精品。每件作品都是精巧雅致、活靈活現,兼具觀賞性和藝術性。可謂小僅盈掌,大氣可人。
本屆大賽也有台灣的6位木雕高手前來參賽,他們中有2位選手參加個人賽,2個團隊參加團體賽。最終台灣三義甲隊以作品《夢想飛翔》奪得團體賽銅獎,該作品形體表現為人在夢想思考的空間。作品上方用翅膀的造型表達飛行到更廣的地方的夢想。試圖通過木雕作品,傳達對夢想的渴望和追求。評審對此件作品的評語是:作品富有新意,形式獨特。人物形象可處理得更為虛幻些,以突出“夢想飛翔”的主題。
台灣選手的參賽作品構思向來較為自由、奔放、前衛且獨特,如獲得個人賽入圍獎的來自台灣苗栗三義的官當雅的作品《生機》,就是通過刻畫一些廢棄物,呼籲人們應當增強環保意識,減少垃圾量,回收可再生資源,以重創生機。評審認為該作品題材新穎,樹疤的處理也很好。
美中不足:賽場紀律有待加強 選手心態亟需調整
正所謂碧玉微瑕,本屆大賽的整體水平較高,無論是參賽選手的創作功力,還是作品的藝術水平,抑或是大賽的組織,都是較為出色的,但大賽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值得我們去反思、改正。其中兩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是:賽場紀律和安全措施有待加強,個別選手的心態不是很端正。
“藝鼎杯”大賽規定觀眾必須在安全線以外觀看比賽,不得跨入安全線以內。但有個別觀眾跨線與選手攀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比賽的安全性與公平性。因此,比賽的賽場紀律有待進一步加強。
比賽結果公布後,個別參賽選手因為成績不很理想,心態不是很端正,在諱忌自己作品短處的同時,專盯他人作品的缺點。在點評會上,甚至有個別選手竟對評審當面反問,使點評會的氣氛不是很融洽。對此,筆者認為,拋開比賽的成績不說,作為參賽選手首先應當尊重評審,不應有失禮或過激的言行。其次,成績固然重要,但相互尊重和交流學習的機會更為重要,評審為每一位選手點出作品的好與壞,尤如點穴,點到要害處實可終生受益,使自己的創作技藝得到更大的提升。
綜合海峽兩岸業界權威人士、選手等的種種議論、批評和建議,筆者認為“藝鼎杯”大賽需要從以下幾點不斷加以完善:
一、大賽可嘗試命題創作,如大賽評審會主任莊南鵬建議的“兒童題材”作品。
二、進一步加強比賽的賽場紀律和安全防護,嚴禁觀眾進入安全線以內的比賽區域。
三、團體賽宜分設圓雕、平雕和根雕系列,分別評獎。
結 語:
作為中國木雕行業公認的第一品牌賽事,“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已經成功在莆田工藝美術城舉辦了三屆,參賽的選手地域代表性廣,都是從當地層層選拔出來的木雕高手,年齡跨度為40後——80後。大賽在業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其採取的“現場獨立創作”的比賽形式備受推崇。第三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大賽在前兩屆大賽的基礎上再上新台階,廣獲業界好評,必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工藝美術木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海峽兩岸同行的交流合作!
優秀作品圖集
首屆“藝鼎杯”大賽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