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粒種籽與由之長成的參天大樹迥然相異;孩子是母親生的,但長大成人後與母親大不相同,甚至有“代溝”。《原始意識叢書》從萌生意圖到現在成書亦如是。如前所述,我們是從資料開始的,可以說,是由於手頭有雲南少數民族的大量資料而想到研究原始意識的。可是,研究中卻發現,理論上問題太大,我們必須從理論開始;不先弄清楚什麼是哲學,什麼是道德,什麼是藝術,什麼是宗教,就根本無從著手其起源的研究,很可能在我們大談其哲學的萌芽時,別人卻認為所談者與哲學無關,根本就不是哲學的萌芽。而藝術與非藝術的分界亦是如此。於是我們回到理論,重新開始研究理論,但是這樣一來叢書的同仁們在理論上也就各走各的道了。對這種理論分歧,我無法統一,也不想去統一,覺得如此“百花齊放”、創見迭出,正是我發起原始意識研究的初衷。而當我們深入研究以後,進而發現,不僅理論觀點各異,而且對於資料的態度也有不同。有的作者認為,對於起源的研究,考古發掘的資料才是決定性的,而當代少數民族的資料是不足為據的。這就與我們的出發點大相逕庭了。但是,我仍以為是好事,它打破了我們對雲南少數民族資料的迷信,用一種更為清醒和冷靜態度去重新研究我們所熟悉的少數民族資料。現在四本書完成了,它們仍由同一緣起而來,仍屬同一叢書,但是,已長大成為風度各異、體態有別、水準不同的四個兄弟。我作為發起者,高舉雙手歡迎它們!
作品目錄
一個難度很大的研究課題(葉秀山)
第一章 對傳統上各種藝術起源理論的評說
第一節傳統的“模仿說”和近代的“表現說”
一、從古希臘到18世紀歐洲的“模仿說”
二、近代各種“心理表現說”理論
第二節 人的問題和藝術起源的問題
一、人的問題
二、席勒的“遊戲說”
三、民族學的興起與藝術起源“巫術說”
四、“勞動說”的種種嘗試
五、人類史前史的發現
第二章 藝術起源問題的符號論基礎
第一節 符號學的啟迪
一、當代哲學對語言的關注
二、符號學簡史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符號論是如何成為可能的
一、馬克思主義符號論的基本問題
二、從“感性”到(符號的)“意義”
三、馬克思使用的符號(“象徵”)概念及其方法論功能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