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荊芥

藍花荊芥

藍花荊芥,多年生草本;根纖細而長。莖高25—42厘米,不分枝或多莖,被短柔毛。產甘肅西部,青海東部,四川西部及西藏南部。

基本信息

藍花荊芥
Nepeta coerulescens Maxim. in Bull. Acad. Petersb. 27: 529. 1881, et in Mel. Biol. Acad. Sci. St. Petersb. 9: 306. 1881;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289. 1890; Kudo in Mem. Fac. Sci. Agr. Taihoku Univ. 2: 232. 1929; Hao in Engler, Bot. Jahrb. 68: 634. 1938——Dracocephalum coerulescens (Maxim.) Dunn in Notes Bot. Gard. Edinburgh 8: 166. 1913; 6: 168, 171. 1915; Sealy in Gurtis's Bot. Mag. 164: t. 9646, sub nota, 1943.

形態特徵

根莖

多年生草本;根纖細而長。莖高25-42厘米,不分枝或多莖,被短柔毛。

葉披針狀長圓形,
藍花荊芥
長2-5厘米,寬0.9-2.1厘米,生於側枝上的小許多,先端急尖,基部截形或淺心形,上面橄欖綠色,下面略淡,兩面密被短柔毛,下面除毛茸外尚滿布小的黃色腺點,邊緣淺鋸齒狀,紙質,脈在上面下陷,下面稍隆起;上部的葉具短柄(長1-2.5毫米)或無柄,下部的葉柄較長,長3-10毫米。輪傘花序生於莖端4-5(10)節上,密集成長3-5厘米卵形的穗狀花序,或展開長達8.5-12厘米,具長0-2毫米的總梗;苞葉葉狀,向上漸變小,近全緣,發藍色,苞片較萼長或近等長,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發藍色,被睫毛。

花萼長6-7毫米,外面被短硬毛及黃色腺點,口部極斜,上唇3淺裂,齒三角狀寬披針形,漸尖,下唇2深裂,齒線狀披針形。花冠藍色,長10-12毫米,外被微柔毛,冠筒長約6毫米,寬1.5毫米,向上驟然擴展成長3-3.5毫米、寬約4.5毫米的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長約3毫米,2圓裂,下唇長約6.5毫米,3裂,中裂片大,下垂,倒心形,長約3毫米,寬約3.5毫米,先端微缺,基部具隆起,被髯毛,側裂片外反,半圓形,長1.5毫米,寬2毫米。雄蕊短於上唇。花柱略伸出。小堅果卵形,長1.6毫米,寬1.1毫米,褐色,無毛。花期7-8月,果期8月以後。

分布及生境

產甘肅西部,青海東部,四川西部及西藏南部;生於山坡上或石縫中,海拔3300-4400米。模式標本采自甘肅西部黃河上游。

功能用途

醫藥:【藏藥】辛木頭勤:地上部分和種子主治血熱症,血熱上行引起的目赤腫痛,翳障,蟲病《中國藏藥》。

唇形科·荊芥屬植物及屬、系

荊芥屬(Nepeta Linn.),唇形科的一個屬,約250種,主要分布於歐亞溫帶,東自日本海西至大西洋東岸的西班牙、摩洛哥,分布中心在地中海、近東及中亞,在非洲自北非延至熱帶山區。我國產38種,1變種,主要分布於雲南、四川、西藏及新疆等地的山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