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Cyprichromis:藍劍沙產地:坦湖(特有種)
種類:共有4種,-C. leptosoma(最常見、最多變異)
環境
空曠的水域,底部為石塊身長:C. leptosoma約9公分,其它約在12公分,人工飼養下可達14公分
食物:
浮游生物、小動物,人工飼養可用薄片、小型魚顆粒或豐年蝦水質:23~27℃,硬水10~20dh(15),pH7.5~9(8)
魚缸:100公升以上,至少3尺缸,可以有沙子及扁石塊(但要保留中上層空曠),要加蓋以防跳出
性別:雄魚顏色較鮮艷,雌魚則多為灰褐色
特徵:
魚體色為長型尖嘴,魚鰭部分多有藍或黃色習性:習慣聚集成群行動及覓食、繁殖但母魚常多於公魚,個體數可能超過10000隻,靜止時多以頭朝
下貼近石塊表面或魚缸壁,多於中上層活動
繁殖:口孵繁殖,採集體求偶交配,發情公魚通常會在水體中聚集形成三度空間的領域區,和其它不同種的藍劍沙群彼此相距1公尺以上,同種的母魚會受到吸引並在水中和群中的公魚交配,公魚在母魚身旁彎曲身體並張開魚鰭(特別是腹鰭),腹鰭末端有黃斑會吸引母魚去咬,雄魚也可因此排出精子,且黃斑也可能引導母魚在水中產卵的位置,接下來公魚會游至母魚後上方以完全伸展的嘴輕推母魚,母魚即開始產卵併到退回去將卵拾起,公魚再因母魚推咬而排出精子,重複數次之後母魚會游至繁殖群邊緣,而後再度被引領回繁殖群中再度產卵,產完卵的母魚會離開並和其它口孵的母魚組成群體,大約經過3周后所有母魚同時釋出子魚,子魚很快在水面聚集成一大群而成長
描述:藍劍沙群是坦湖中最不像慈鯛的種類,其行為也大異其趣,他可說是最喜歡集體行動的坦魚了,不但同種聚集還會和其它同屬甚至是相近的Paracyprichromis屬的魚相混而形成一大集團,因此在人工飼養中是最適合群養、混養的坦魚,他們的群體可能有三種形式:覓食群-主要由成熟母魚及尚無領域性的公魚(同種或不同種);繁殖群-靠近岩石表面,由占有領域的公魚和準備產卵的母魚組成(同種);孵育群-由口孵的母魚組成(同種較常見)。
由於他們常以直線方式運動,因此大一些的缸子是較好的選擇,最好能超過100公分,深度則較無限制,但缸子上需要加蓋以免受驚擾或被追趕的藍劍沙跳出。若進入繁殖狀態則可置於較小的缸子,可避免發情的公魚驅趕其它未成熟個體並方便管理,但成魚通常不會吃幼魚,因此可以任母魚自行口孵而不用隔離,也不用采人工孵化以免因采子時機不對而造成損失,養一大群是最好的飼養方式,但雄魚的體色可能需要較低的水溫才能顯現,所以儘可能保持在22~24℃
地域型:除了三種以外,在野外中或許因為雜交而造就了二種未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