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特文集

薩特文集

《薩特文集2》內容簡介: 《薩特文集3》內容簡介: 《薩特文集7》內容簡介:

薩特文集 中文名稱:薩特文集
【作 者】(讓-保爾·薩特(Jean-Paul Sartre)著;沈志明,艾珉主編
【叢編項】無
【裝幀項】精裝 20cm / 3475頁
【出版項】人民文學出版社 / 2000-10-1
【ISBN號】9787020032877 / 7020032877
【原書定價】¥350.00 
【主題詞】文學-作品綜合集-法國-現代 戲劇文學-作品集-法國-現代
【圖書簡介】
眾所周知,讓一保爾·薩特既是傑出的文學家又是著名的哲學家,從其文字生涯發端就雙管齊下,使文學與哲學相成。一九三八年十二月薩特作家和哲學家第一次接受記者的正式採訪,題為《讓-保爾·薩特,哲學小說家》一文中有一段薩特原話:“我想望只以美的形式來表達思想,即運用藝術作品:長篇小說或中篇小說。但我發覺這不可能。有些東西技術性太強,要求純哲學語彙。所以我不得不兩面出擊,幾乎一篇小說配一篇論文……”
《薩特文集1》內容簡介:
本卷收薩特的成名作《噁心》、《牆》和自傳體小說《文字生涯》。《噁心》第一次以文學形式提出了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命題:“沒有本質的存在等於虛無”。短篇小說集《牆》中所收的五篇作品提出了存在主義哲學的另一個基本命題:“人是自由的,人的命運取決於自己的選擇。”自傳體小說《文字生涯》則詼諧俏皮、妙趣橫生地講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認識和自我實現的過程,解釋了存在主義思想和整個學說的出發點。
《薩特文集2》內容簡介:
本卷收薩特長河小說《自由之路》的第一部:《不惑之年》。小說的中心人物馬蒂厄是個獨立不羈、崇尚自由的知識分子,而事實上他並不比他周圍的人更自由。他身不由己,陷入矛盾重重的生活泥淖中不能自拔,儘管已屆不惑之年,仍然處在困惑之中,從無果斷的選擇和行動,也一直不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這是一個苦惱的人,為了尋求“自由”,他還需要走一段漫長的路……
《薩特文集3》內容簡介:
本卷收薩特長河小說《自由之路》的第二部:《緩期執行》。本書以慕尼黑會議為背景,描寫戰爭陰雲籠罩下法國各地區、各階層人民的思想動態,以及被迫捲入備戰行動的情景。小說採用蒙太奇手法,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不斷轉換場景,真實的歷史人物和眾多的虛構人物交替出現……不管人們是否願意,面對一觸即發的戰爭,誰也無法置身事外,捷克已經岌岌可危,絕大多數法國人卻存著僥倖心理。慕尼黑協定簽訂了,人們鬆了一口氣,然而實際上戰爭僅僅是延緩而已……
《薩特文集4》內容簡介:
本卷收薩特長河小說《自由之路》第三部:《痛心疾首》。本書描繪二戰發生和法國慘敗後人們的心理狀態。馬蒂厄和他的夥伴們參戰以來,未放一松,法軍已全線崩潰。法國的慘敗收起馬蒂厄的反思,他意識到自己對戰敗並不是完全無辜的。正是自己和大多數法國人自私狹隘的精神狀態決定了當今法國的面貌。德國人進入了村莊,馬蒂厄在工人皮內特的帶動下,參加了鐘樓阻擊戰。從來不曾參加實戰的他也開槍射擊了,而且命中了德國軍官。他感受到空前的快樂,因為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意志,價值和力量——他自由了。
《薩特文集5》內容簡介:
薩特認為:“戲劇能表現的最動人的東西是一個正在形成的性格,是選擇和自由地作出決定的瞬間,這個決定使決定者承擔道德責任,影響他的終身。”
本卷所收的六部戲劇是薩特為“自由選擇”提供的六種範例。《蒼蠅》的主人公俄瑞斯忒斯不接受神的控制,自己作出決定,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恭順的妓女。的主人公卻屈服於統治者的威脅利誘,放棄了良知的選擇,不僅喪失了意志自由,甚至也失去了人身自由;《死無葬身之地》把人物置於極限處境,面對生死的考驗,他們和劊子手展開了意志的決鬥;《髒手》和《魔鬼與上帝》充滿薩特本人在社會革命中的兩難思考:個人與組織、自由與紀律、目的與手段、善與惡的矛盾;而哲理劇《隔離審訊》則點明了自由的障礙在於顧忌他人的評說。
《薩特文集6》內容簡介:
本卷收薩特戲劇三部:《涅克拉索夫》以諷刺鬧劇的形式抨擊了西方新聞媒體的反蘇反共宣傳;《阿爾托納的隱居者》則試圖通過一個不敢正視戰爭罪責的法西斯走卒在精神上所受的折磨,重溫德國發動侵略戰爭的歷史教訓,以啟發法國人民思考自己在阿爾及利亞殖民戰爭中應承擔的責任;《凱思》是薩特根據大仲馬的同名劇改寫的劇本,雖非原創,卻將主人公塑造成生動鮮活的薩特式人物,使之面對選擇的強烈挑戰,對劇衝突極為精彩。
《薩特文集7》內容簡介:
薩特不僅是二十世紀法國聲名卓著的思想家、哲學家、小說家和戲劇家,也是有創見的文藝理論家,他針對“為藝術而藝術”的傾向,提出了乾預現實生活的“介入文學”理論。
本卷收薩特的《什麼是文學?》等重要文論十八篇,較系統地闡明了作者有關文學的屬性、寫作的目的,為誰寫作等重大問題的觀點,特別是有關文學的批判職能及作家的獨立判斷權等觀點。
《薩特文集8》內容簡介:
恰如薩特本人所說,書信是他“直接的生活實錄”,是他“生活的一種見證”。這些寫給其終身伴侶西蒙娜·德·波伏瓦及幾個好友的信,真實且不加掩飾地記述了作者當時的日常生活和他對社會的觀察與思考,展示了他特立獨行的價值觀、婚戀觀和哲學世界觀。雖說書信不是小說,薩特的書信卻常常和小說一樣引人入勝;他周圍的諸色人等在其筆下亦如文學典型般個性鮮明、栩栩如生。而這所有的人物中,形象最飽滿,色彩最豐富,思想最充實的,無疑就是本書的主人公——薩特本人。讀者從這些秉筆直書的書信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活生生的薩特如何度過他的每一天,乃至每一個小時,了解到他如何積累生活,如何讀書、寫作,如何面對世界的動盪和巨變。對那些有興趣探究薩特其人、其思想的讀者而言,本書無疑是一份不可多得且無法替代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簡介】
讓-保爾・薩特(1905―1980),二十世紀法國聲譽最高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是戰後法國知識界的一面旗幟,享有“世紀偉人”、“世紀的良心”之盛譽。他的學說對法國及整個歐美的思想文化界曾產生深刻影響,至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薩特將他的存在主義解釋為“生活和行動的哲理”,“自我選擇”論即其基本命題。薩特認為人的命運取決於人們自己的抉擇,人的存在價值有待自己去設計和創造;他認為選擇的自由是人的基本權利;無論處理多么惡劣,人畢竟可以按自己的意味著獨立思考和對人的尊嚴和價值的追求。
薩特善於運用小說、戲劇等藝術手段形象化地圖解其化地圖解其思想、學說,使之更加清晰易懂,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薩特文學作品的最大特色是直接介入當代社會生活,展示人們共同的生活處境,將人們在臨的選擇提到哲理高度來啟發人們深思。特別是他的戲劇,往往將極限狀態下的人生選擇置於戲劇衝突的中心,具有很高的挑戰意義和強烈的藝術效果。本《文集》匯集了薩特創作的全部小說、戲劇及重要文論,基本上可以展示出文學家薩特的全貌。
【圖書目錄】
總序
第一卷 小說卷(1)
噁心

文字生涯
第二卷 小說卷(2)
自由之路第一部 不惑之年
第三卷 小說卷(3)
自由之路第二部 緩期執行
第四卷 小說卷(4)
自由之路第三部 痛心疾首
第五卷 戲劇卷(1)
蒼蠅
隔離審訊
死無葬身之地
恭順的妓女
髒手
魔鬼與上帝
第六卷 戲劇卷(2)
涅克拉索夫
阿爾托納的隱居者
凱恩
附錄:薩特談薩特戲劇
第七卷 文論卷
福克納的《薩托里斯》
關於多斯·帕索斯和《一九一九年》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先生與自由
德尼·德·魯日蒙的《愛情與西方》
關於《喧譁 與騷動》·福克納小說中的時間
《局外人》的詮釋
被捆綁的人
什麼是文學
《一個陌生人的肖像》序
《藝術家和他的良心》序
紀德活著
阿爾貝·加繆
關於《家中的低能兒》
七十歲自畫像
提倡一種處境劇
鑄造神話
布萊希特與古典主義戲劇家
作者,作品與公眾
附錄 薩特生平、創作年表
第八卷 書信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