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薛靛民,男,漢族,1959年1月生,山西省河津市北方平人,無黨派,1976年5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企業管理培訓班結業,高級經濟師。
工作經歷
參加工作後在河津縣老夭頭煤礦、玻璃廠工作;1986年創辦西鐵商貿清澗洗煤廠;1990年應聘為河津市焦化廠副廠長;1992年組建山西陽光焦化集團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1997年後任省政協八、九屆委員;2002年任省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
;2003年任省民營企業家協會副會長、運城市工商聯會長、河津市政協副主席、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2004年3月在政協第一屆運城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被選舉為運城市政協副主席;2006年5月在政協第二屆運城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運城市政協副主席。
主要事跡
總述
薛靛民,這個出生在山西省河津市黃河岸邊的農家子弟,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進程,以他特有的睿智、膽識和堅定,追“風”趕“浪”,搏擊“商場”,經過近三十年的艱辛奮鬥,他親手締造的山西陽光焦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發展成為擁有員工5000餘名,集原煤洗煤、煉焦化工、自備發電、鐵路發運、煤氣外供、物流運銷、自營進出口等為一體的享譽全國的大型焦化集團。
青春華章 選擇艱苦創業
薛靛民和他的陽光集團走過的每一個腳步,都應和著時代前進的鼓點:1979年,當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打破極“左”思潮的“冰凍”,在神州大地徐徐吹起改革開放春風之時,時值二十歲的薛靛民,在父母親友的一片反對聲中,憑著敏銳的政治嗅覺和對富裕生活的嚮往,在多數人還處於迷茫之中時,他便毅然夥同幾個夥伴一起“下海”搞運輸,邁出了他棄農從商的第一步。1986年,當“鄉辦、村辦、聯辦、戶辦”各式各樣的小作坊、小工廠正在興起的時候,他又開始了集資興辦實體企業的大膽嘗試;1992年,當鄧小平同志南巡談話掀起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熱潮的時候,又不失時機地在河津市清澗鎮率先組建起了當時全市最大的民營企業——山西陽光焦化集團。進入21世紀,薛靛民眼見落後的焦化設備已經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瓶頸”,2001年下半年,他在全省焦化行業中毫不吝嗇率先拆除了小洗煤、小焦爐、小水泥等。為此,河津市委、市政府專門在陽光集團召開了“關小上大”現場會。
“十五”期間,薛靛民率領下的陽光集團,以出手不凡的大策劃、大調整和超常規思維,跨越式發展的驚人之舉,再造出一個嶄新的“陽光”。集團投巨資先後上馬了兩座大型焦爐技改項目。一座重介質選煤、一座煤矸石發電。自備鐵路一期、二期擴建工程等一大批頗有影響的項目投產和竣工。在項目建設中,薛靛民注重煤焦化的產業布局,最大限度地實現了產品的綜合利用,八大產業鏈條相互策應,有機補充:煤矸石用作發電,煤氣淨化後全部外送兄弟企業工用和生活所需;煤焦油嚴格按照國家環保要求進行深加工,為醫藥、化工行業提供原料來源;凸顯環保大局意識,在全國焦化企業焦化行業中率先使用AO法生物脫氮技術,建設了地面除塵站,實現了焦爐無煙裝煤,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環保效益。陽光人將損耗和污染轉化為有形效益,發展腳步年年提速。
科學決策 亮出企業家膽識
加快發展,做強做大,把陽光集團建設成為全球一流的煤焦化生產基地,一直是薛靛民矢志不移追求的發展目標。為此,“十一五”期間,集團一個更宏偉、更壯觀的發展藍圖正在加速實施之中。總體目標是,“十一五”期間,通過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延伸產業鏈條、擴大化工產業,力爭把陽光集團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清潔型煤焦化工業園區。多年來,陽光集團先後被運城市命名為“明星集團”,被山西省政府確立為“全省三大焦化工業園區”之一,被國家鄉鎮局授予“大型鄉鎮企業”等榮譽稱號。
薛靛民因貢獻突出,先後獲“全國勞動模範”、“山西省特級勞模”等榮譽,被推選為省政協常委,省工商聯(總商會)副主席,運城市政協副主席、運城市工商聯主席等職。
人是企業振興之本,活力之源。辦企興業多年的實踐,使薛靛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家大型企業,要使企業做強、做大、做久,就必須吸納各種人才為己所用,並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薛靛民頗有愛才之心、用才之膽、惜才之情、護才之誠,格外器重人才。根據他們的能力和才幹,科學配製、合理使用,以儘可能發揮這些人才的效益。特別是對外聘的高、中級管理人員,像總經理、副總經理、各部室主任、各直屬單位的廠長、副廠長等,他不僅任之以職,更授之以權,全力支持他們放手大膽地開展工作。
在陽光集團,薛靛民有一句頗暖人心的口號:“進了陽光門,就是一家人。”他不僅這樣說,更注重為員工辦好事、辦實事,大家深切感受到陽光大家庭的溫暖。
陽光集團在其創業發展的初期,即形成了“艱苦奮鬥、勇於奉獻的創業精神;團結拼搏、不怕困難的團隊精神;務實求真、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 。正是靠著這三種精神的鼓舞和支撐,陽光人走過了艱難曲折的創業歷程。之後,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薛靛民把上述三種精神進一步概括升華總結為“自強不息、發展報國”的精神。八個大字,字字含義深,字字力千鈞。一經提出,便得到上上下下的一致認同。
他從建章立制開始,從點滴瑣事抓起,培育出一支思想、作風、技術都過硬的煤焦化專業的員工隊伍。經過不到三年的時間,一套以《管理規章》、《職掌評價》、《四·一管理模式》、《標準化車間管理模式》等近十本約100餘萬字的管理法典便應運而生,這些企業法典,看起來像“束縛”人手腳的“條條框框”,實際上是在引導人、改造人、激勵人、鼓舞人。使人人發揮潛能,人人爭創最佳,從而使陽光集團這架龐大的“機器”,時時都處於高效有序的運行中。同時,職工“五險一金”制度在企業全面實施,每一個陽光人都享受到企業發展的成果,職工在民企也同樣和在國企一樣安身立命,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
他常說:“企業做大做強,關鍵在管理,關鍵在落實,嚴謹務實的作風是企業形象和素質的最好展現。”如今擁有5000員工、12個職能部室和6個直屬單位的陽光集團,無論是一線生產環境,員工崗位操作,還是機關的辦公場所、指揮系統,甚至包括迎來送往的一套繁雜的接待程式等,都職責清楚、條理分明,事事處處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從2001年到2007年,集團員工總數、利稅總額、產業規模均實現了近十倍的翻番,2006年納稅額躍居全國民營企業第二位,2007年達到全國民營企業第一位。
情系社會 奉獻與榮光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富而思源,不失赤子之心”。這是熟悉和了解薛靛民這個農家子弟由窮致富的優秀企業家傳奇經歷和高尚品格的人們對他的由衷讚嘆。陽光集團這些年以它的輝煌業績已贏得了眾多的榮譽:“全國焦化行業十佳效益企業”、“全國雙愛雙評先進企業”、“省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特級(AAA)信用度企業”、“光彩事業、再就業工程先進單位”、“特級模範納稅戶”等。這些來自國家、省、運城、河津兩市政府部門的榮譽,在陽光集團達百項之多。作為陽光集團的舉旗人,薛靛民由於精通管理,善於決策,還被國家、省、市授予“光彩事業先進個人”、“鄉鎮企業優秀經營管理者”、“優秀青年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薛靛民濟困助難、樂於奉獻的事例不勝枚舉:1996年,陽光集團長期合作的南方一用戶發生資金困難,薛靛民一次讓利150萬元,讓對方得以走出困境;本地一小煤礦原煤積壓,資金難以周轉,薛靛民一次拉煤5000噸,並及時付款,使這家小煤礦起死回生;2004年冬,由於天氣奇冷,鐵路發運困難,致使陽光集團的大客戶——唐山鋼鐵集團公司由於焦炭供應不及時而生產告急。陽光集團考慮到對方的困難,不提客觀的艱難,不計成本的負擔,立即組織長途汽車運輸隊,晝夜兼程,千里迢迢運送焦炭,為唐鋼解決了燃眉之急。正因為如此,陽光集團與客戶的關係一直都很“鐵”,一直都在既是供銷關係又是商業夥伴的雙重意義下相扶相伴。多年的發展,市場從來沒有成為陽光的問題。薛靛民說:我們與客戶打一次交道就成了朋友,誠信經營是重要理念,我們在考慮自己利益的同時一定也要考慮客戶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與客戶建立長久的關係。
“陽光”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已連續五年納稅額位居河津市地方企業首位。為發展運城,乃至山西的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而對於社會,薛靛民也從來是“富而思源,不失赤子之心。”多年來,他盡其所能,積極資助社會光彩事業和公益事業。譬如捐資興建了北方平村國小教學樓,為修建“鑫光大道”、“侯家莊鐵路立交橋”、“河津第二高中建設”、“永濟姚源村飲水工程”、“平陸西寒窯村國小”等,牽頭髮起了工商聯扶貧基金會、老區愛國主義基地等,協辦第29屆世模小姐總決賽,為“5·12汶川大地震”捐款等等。
針對社會上再就業難的問題,他把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和下崗職工,當作自己為國分憂義不容辭的責任。陽光集團已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2380名,下崗失業人員達850餘人。同時企業的不斷壯大,也帶動了當地農村運輸業、服務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使附近村鎮近萬名農民從中受益。2000年至今,累計用於光彩和公益事業捐資達12590萬元。為此,薛靛民這些年多次被國家、省、市授予“光彩事業先進個人”和“優秀建設者”稱號。
一個內心充滿陽光,周身披滿陽光的人,在他所創建的企業和他生活的周圍,又怎能不到處充滿陽光?在呂梁山下,已然是規模宏大、氣勢非凡的陽光集團與山西鋁廠為鄰,傲然挺立於黃河岸邊。集團的生產區廠房座座,焦爐歡唱,職工在快樂地工作,鐵路專線如蜿蜒而行的巨龍,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陽光生活區高樓幢幢,綠樹掩映,萬紫千紅的花兒在陽光的溫暖照耀下姿態各異,溫馨而優雅地點綴在一座座樓房之間。下班的職工正歡快地走在綠樹下、花叢中,他們的臉上漾溢著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