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世翼

薛世翼

瑞蚨祥當今掌門人薛世翼。上世紀90年代末,市場競爭進一步激化,瑞蚨祥的"中華老字號"招牌並不能直接轉化成銷售利潤。

人物簡介

薛世翼薛世翼

老字號瑞蚨祥在改制與否這個岔口,做出了重大抉擇。然而作為瑞蚨祥的當今大掌柜,薛世翼在很長的時間內都在猶豫中選擇,選擇中猶豫。

"頭戴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踩內聯升,腰纏四大恆。"老北京曾流傳著向別人諞福的一首歌謠。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瑞蚨祥的當今大掌柜薛世翼。

讓薛世翼作為瑞蚨祥人最為驕傲的,不是因為他們是全世界連鎖企業的開山鼻祖,也不是在毛澤東語錄中那句"瑞蚨祥的名字要保留一萬年",更不是他們從1893年建店至今115年來經久不衰的經營創奇,而是新中國成立時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的面料就是出自瑞蚨祥。"那是瑞蚨祥真的驕傲",薛世翼說此話時,為這個百年老店豎起了大拇指。而巧合的是,薛世翼正出生在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那一年。

由於父輩就是瑞蚨祥的員工,所以薛世翼打小就跟瑞蚨祥結下了親密的感情。1981年,薛世翼從陝西一個汽車測試廠調任到瑞蚨祥。工作努力且"根正苗紅"的他,在8年後當上了北京瑞蚨祥的經理。薛世翼在瑞蚨祥這一乾就是27年,看似平坦的3/4歷背後卻隱藏著曲折的故事。他帶領著瑞蚨祥在社會經濟體制轉型,企業改制的改革十字路口面前做出了艱難的抉擇。

醞釀改革的風暴

在物資短缺的20世紀80年代,薛世翼形容計畫經濟體制下的瑞蚨祥"過得很舒服"。"什麼東西都是憑票購買,拿著瑞蚨祥的票,只能到瑞蚨祥買。"薛世翼在剛當上經理的時候顯得遊刃有餘,從上游的紡織品批發站拿到專供瑞蚨祥的布料,然後運到店裡,賣給拿著布票排著長隊的百姓。

"瑞蚨祥在計畫經濟時代生意就比較忙,畢竟是專業店。"薛世翼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末商品稀缺時段的搶購風潮,然而在他剛當上經理後,市場逐漸開始了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物資儲備逐漸豐富後,以瑞蚨祥為代表的北京工商業者有了很大的壓力。在薛世翼看來,這種不適應主要源於在轉型期各方並未做好準備。而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多的老字號正是因為沒有做好轉變而逐漸走向了衰落,甚至滅亡。

"痛苦歸痛苦,總還是要熬過去。"薛世翼在重壓之下積極轉型,不斷努力推出適應市場的新品。轉瞬之間過去了近10年,沉寂中的瑞蚨祥在市場的風雨中面臨著一場大風暴。

瑞蚨祥走到十字岔口

上世紀90年代末,市場競爭進一步激化,瑞蚨祥的"中華老字號"招牌並不能直接轉化成銷售利潤。作為經理的薛世翼,為了上百號人的生計四處奔走。然而這種奔走並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生意的蕭條使得所有的瑞蚨祥人有了思想上的變動。原本私下的議論逐漸形成了聲勢,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這種聲音直指瑞蚨祥的背後體制。

瑞蚨祥在1893年建店之時,是純粹的私人企業。在建國後的一段時間內,老字號統編後成為了全資國有企業。而正是這種體制禁錮了瑞蚨祥的發展。事實擺在面前,薛世翼面臨著幾種選擇。

一是延用過去舊有的企業體制。"瑞蚨祥作為中華老字號,受到政府的大力保護和支持。"在薛世翼看來,正是這種支持,這種"溺愛",使得瑞蚨祥這個已經成年後的"孩子"難以施展拳腳,去衝到市場的汪洋大海中鍛鍊自己。在那個時代,擺在薛世翼面前的只有四個字--計畫指標。每年完成上級制定的銷售任務,並沒有成為他唯一的目標。"如何帶領全體職工走出這個困境,能夠讓老字號大刀闊斧的往前走,成為了我作出抉擇的關鍵要素。"

有的員工提出了第二種改制方案,將瑞蚨祥完全進行私有化改制。當薛世翼聽到這種方案後頗為震驚,但也並不是全無道理。"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包括瑞蚨祥在內的所有老字號原本就都是私人制企業,只不過在後來的特殊歷史背景下收歸了國有。"但是這種方案顯然過於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第三種方案正是以上兩種觀點的折中:保留部分國有股,剩下的股份由所有員工所有。機會和風險並存的這個方案,一方面使得員工自己做主,擺脫了以前計畫經濟上級攤派,企業不能自主發展的僵持局面,另一方面保留了國家的股份,防止了國有資產的流失。最重要的是,這避免了瑞蚨祥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三種選擇,亦如三個岔路口。要不要對瑞蚨祥進行改制,如果改又該怎么改。薛世翼並沒有輕易做出抉擇,而是不斷的跟員工溝通,與上級政府探討此事,不僅如此,他還走訪了其他轉型後的老字號,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當時真的不敢輕易下決定啊,商業企業不像工業企業一樣,他是一個易碎品,一旦遭受了失敗,人氣很難在短時內恢復。"薛世翼小心翼翼地不斷摸索著出路,是否將實行史上的第二次改制,又能否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生存,百年老字號何去何從就在一線間。

老字號做出生死抉擇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薛世翼都在猶豫中選擇,選擇中猶豫。

作為老字號的掌門人,薛世翼一直在避免著"吃老本"。他曾經無數次對員工說,"跟不上潮流,沒有效益,瑞蚨祥就只能被放進博物館裡。"而在原有體制下,如果想要趕潮流,進行產品溝通調整,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向上級進行層層匯報。影響到薛世翼選擇的還有"人"的因素。然而瑞蚨祥大多是老職工,他們都希望自己做主人,自己去決定自己的命運。

權衡再三後,薛世翼在三岔口前作出了重大抉擇:選擇第三種方案進行瑞蚨祥歷史上的第二次改制。他放棄了每年只要完成任務就算稱職的輕鬆環境,他放棄了國家每年撥給瑞蚨祥的"老字號專項資金",他放棄了任命制下穩定的經理職位,而他拿起的是多年來在舊體制下殘留的485萬外債,拿起的是瑞蚨祥存亡的生死大旗,拿起的是全體職工的重託。

然而改革並非一帆風順,意外的是遇到的最大阻力來自於政府。"在瑞蚨祥做出抉擇後,我們一次次的向政府提出了申請。"薛世翼非常能夠理解政府的苦衷,作為老字號中為數不多的營利企業,上級自然不想放下這個"績優股"。但如果不改制,職工難以有"話語權",企業就像一頭笨重的大象,對於市場反應的不敏感,使得瑞蚨祥失去了很多機會。這一切都看在員工的眼中,更是時時迴蕩在薛世翼的腦中。

幸運的是,宣武區政府站在了瑞蚨祥改制的一邊。"原來我們完不成任務,國家是會給補貼的。"盈虧自負後的瑞蚨祥成為了一個全體員工持股70%的市場化企業。

改制後,薛世翼首先踩下了企業發展的"油門"。豐富產品種類及樣式,註冊瑞蚨祥商標,申請中國馳名品牌,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了今天。在薛世翼選擇了這條道路的7年內,不僅不斷刷新著銷售額的新紀錄,瑞蚨祥人還把之前的485萬的外債徹底還清,變成了一個沒有包袱的企業。

今天的瑞蚨祥總店,隨著北京新八景之一"前門大街"的開街,原來了一個新的篇章。日均三萬的客流量,開店一個月被客戶踩壞了兩塊腳墊。由於人多工作繁忙,剛招入店的幾個"90後"售貨員紛紛"逃跑",這一切的花絮都讓我們欣喜。百年瑞蚨祥作出了正確的選擇,轉變的是體制,沒有變的是瑞蚨祥原創的"至誠至上,貨真價實,言不二價,童叟無欺"16字經營方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