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痂圓孢
拉丁綱名 | Fungi Imperficti |
中文綱名 | 半知菌綱 |
拉丁目名 | Sphaeropsidales |
中文目名 | 殼霉目 |
拉丁科名 | Sphaeropsicaceae |
中文科名 | 殼霉科 |
拉丁名 | Sphaceloma rosarum |
中文名 | 薔薇痂圓孢 |
定名人 | (Pass.) Jenk. |
參考文獻 | Sphaeropsicaceae |
症狀
泡桐黑痘病症狀與炭疽病相似,葉上的病斑呈黑褐色,直徑0.5毫米至2毫米,病斑中間破裂成穿孔症,常沿葉脈發生。泡桐黑痘病是真菌病害。由泡桐痂圓孢菌侵染所致,每年的7月至8月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要避免苗床地連作或在泡桐樹附近育苗。埋根苗穗要注意檢疫,禁止從病苗上剪取根穗。播種地在播種前每畝撒1公斤至1.5公斤敵克松,進行土壤消毒。種子播前可用0.3%的敵克松原粉拌種。加強幼苗管理,留苗密度要適當,以利透光通氣;及時澆水施肥,促進苗木整齊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幼苗期每隔半月噴1次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進行預防。對發病苗木每隔10天至15天交替選噴50%退菌特800倍液或70%托布津1000倍液,連噴3次至4次,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