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士塔高維奇第一交響曲

2支小號 中提琴 大提琴

作者簡介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維奇·蕭士塔高維奇肖斯塔科維奇1906年9月25日生於聖彼得堡(前蘇聯時期命名為列寧格勒),是蘇聯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當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遍及各種音樂體裁,特別是15部交響曲使他享有20世紀交響樂大師的盛譽。此外,他還培養了大批蘇聯當代著名作曲家,深受蘇聯人民的喜愛。1975年8月9日卒於莫斯科。

寫作背景

1919年,肖斯塔科維奇進入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同時學習兩門主科──鋼琴與作曲。他在創作上表現出高度的才能,在他畢 業之前就寫了十部作品,其中包括用普希金的《茨岡》寫的歌劇、鋼琴曲《三首幻想舞曲》和畢業作品《第一交響曲》(作品第10號)。《f小調第一交響曲》由布魯諾·瓦爾特指揮俄羅斯境外首演,引起了國際樂壇的注意。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蘇俄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工人每天僅得到一兩麵包,有時毫無所獲。此時,英、法、美、日、挪威等資本主義國家對蘇俄實行武裝干涉,國內戰爭爆發,使剛剛收益過的蕭士塔高維奇重新受制於流浪生活,於1919年6月(12歲)寫下這首交響曲。

樂隊編制

木管組

1支短笛
2支長笛
2支雙簧管
2支單簧管
2支大管

銅管組

4支圓號
2支小號
1支中音小號
3支長號
1支低音號

打擊樂組

3個定音鼓
三角鐵
小鼓

大鼓

鋼片琴

弦樂組

鋼琴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演奏時間——30分鐘)

概況

這首交響曲里傳統的四個樂章套曲處理的特殊性,同時作品的戲劇性結構的統一首先是由向終曲對比發展的目的性決定的。從前頭的三個樂章中的每一個樂章都一聲音驚慌不安地靜下來結束,好象避開解決不可避免的衝突,因此,它留給終曲部分去解決。整個交響曲的發展是從有很多獨奏的插部比較室內樂性的聲音,走向比較強大的豐滿的聲音,從感情的含蓄走向比較大的表現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