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高中狀元
蔡齊祖籍洛陽(今河南省鞏義市芝田鎮蔡莊村人),徙居萊州膠水(今山東平度)。其曾祖父蔡綰曾為萊州
膠水(今山東平度市)縣令。蔡齊生於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少年時成了孤兒,依託外祖父劉家過活。大中祥符八年(1015)以萊州貢士身份赴汴京應中央禮部試。時值宋王朝鼎盛時期、朝廷用人之秋,宋真宗十分重視此次科考,親自命題《置器賦》,試畢由考官從一萬份答卷中選優秀者呈真宗親閱,蔡齊卷中“安天下於復,其工可大”的語句令宋真宗大為讚賞,認為有“宰相器”,後“召其高第三四人,並列於庭,更察其行神磊落者”,見蔡齊“堂堂英偉,進退有度”,當即親點為第一,並連稱“得人”,詔令金吾衛士七人,“清道傳呼以寵之”。後世狀元“跨馬遊街”之殊榮,自蔡齊始。
不畏權貴
蔡齊登第後,先任將作監丞,繼任兗州和濰州通判。在濰州任上,他果斷地清理了一起已經拖延十餘年、株連成百人的“刻偽稅印”的積案,使十餘人得免死罪,大批無辜者得釋。天禧二年(1018)被召還京,任集賢院著作佐郎。
天聖元年(1023),年幼的宋仁宗即位,劉太后垂簾聽政。蔡齊歷任右司諫、禮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給事中、起居舍人知制誥、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等職。他剛正廉明,不避權貴,在擔任尚書禮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時,當時率部駐守河陽(今河南孟州市南)的錢惟演,請求朝廷額外給他增加一些錢餉。章獻太后擬準奏。蔡齊勸諫道:“皇上新登大寶,錢惟演作為外戚,請求格外賞賜以示私恩,不應該批准。”還上表彈劾錢惟演。
任翰林學士時,劉太后派太監羅崇勛主持建設景德寺,並命蔡齊寫一篇記事頌德的文章。羅崇勛派人告訴蔡齊:“快把文章寫好,可望升任參知政事。”蔡齊卻故意遲遲不寫。羅崇勛向劉太后進了讒言,蔡齊被免了翰林官職,出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當時密州一帶連年荒旱。蔡齊到任後,奏請朝廷免除百姓積年所欠稅糧,並請準開放“鹽禁”,以此救活了無數饑民。再後,調任南京留守,入京升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
宋明道二年(1033),劉太后病死,遺命由其親信楊太妃繼續“聽政”。蔡齊表示反對,說:“皇上年富力強,熟知天下情況,現在剛剛開始親政,豈宜再次使女後干預朝政!”百官已準備進宮朝賀,蔡齊去找宰相們力爭,避免了太后“垂簾”的重演。蜀地(今四川)有個大紳士叫王齊雄,因為殺人受到處理。但王齊雄是太后娘家的親戚,不久便被赦免,官復原職。蔡齊知道後氣憤地說:“如果照這樣下去,法律還有什麼用!”第二天,蔡齊入宮見駕,奏道:“王齊雄仗勢殺人,不處以死刑,反而又授以官職,這是以恩廢法!”仁宗試探著說:“官降一等可以吧?”蔡齊依然當“仁”不讓,道:“如果下邊都仿效朝廷,以恩廢法,天下會成什麼樣子!”皇帝只得勉從齊意,依法治了王齊雄之罪。
多謀善斷
宋景祐二年(1035),蔡齊升任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副宰相),成為朝廷的宰執重臣,人稱狀元宰相。此時黃河潰決北流,朝議多主張堵塞決口,恢復舊道。蔡齊則認為舊河道以北地勢低洼,倘順水勢疏導之,既可久免再潰之患,又能把貝州、博州(今冀南、豫北一帶)等廣大地區改在黃河以南,於國於民都十分有利。其主張被採納後,果然收到了預期的效益。
契丹祭天於幽州,以兵屯境上,朝廷震驚,宰相們在宋仁宗面前聚議,多數主張發兵備邊,以備不測。蔡齊卻冷靜而全面地分析了北宋與契丹兩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了“契丹必不叛盟”的結論,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應變三策,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和應付的辦法。事實證實了蔡齊的判斷和主張是完全正確的。
身後榮享
宋景祐四年(1037)夏,蔡齊因與權臣意見不和,辭去宰相職務,以戶部侍郎歸班。鏇又出知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據明·正德《潁州志》記載:蔡齊被貶到潁州,並沒有消極避世,而是積極為百姓、為地方辦實事、辦好事。他看到潁州的教育比較落後,而仁宗景祐四年正月剛剛下詔:“非藩鎮不立學”(不是親王的封地不準設立學校),限制了地方教育事業的發展。蔡齊上書認為:潁州地處畿內(距京城開封較近),且是大郡,應該仿照“藩鎮”的例子設立學校。仁宗也知道蔡齊出知潁州是被冤枉的,於是就“特批”同意了蔡齊的意見,在潁州設立了儒學,這是宋朝第一個地方儒學。宋寶元二年(1039)四月四日病逝於潁州,享年51歲。贈兵部尚書,謚“文忠”。不僅是朝廷褒獎,地方官和百姓也非常愛戴他。史載:“及卒於官,故吏朱寀至潁,吏民見寀,泣指其所嘗更歷施為,曰:‘此蔡使君之跡也。’其仁恩感人如此。”(在他病故於潁州後,他以前的下屬朱寀到潁州料理後事,官吏和老百姓見了朱寀,都哭泣著指著他建設和工作的地方,說:“這些都是蔡知州的遺蹟啊!”他的仁德和恩惠感人到這種程度)歐陽修為他寫行狀,范仲淹為他寫墓表。歐陽修稱頌他“在大位,臨事不回,無所牽畏,而恭謹謙退,未嘗自伐,縉紳倚以為重。”范仲淹讚美他“浩然示至公於內外,以進賢為樂,以天下為憂。
見佞色則疾,聞善言必謝。”歐文和《元史》都說他“生平喜薦士”,他所薦拔的楊偕、郭勸、龐籍、段少連等都成了北宋的名臣。史稱蔡齊“精學博文”,平生所著詩文甚多,可惜以後都散佚了。現僅存《小孤山》七律一首,有“月生西海初三夜,潮到東吳第一關”之句,可略見其文采。
蔡齊是平度,也是膠東歷史上唯一的狀元,他的墓地在今平度城西北十里處,民國二十四年(1935)曾重修過,遺址尚存。
宋史文載
蔡齊,字子思,其先洛陽人也。曾祖綰,為萊州膠水令,因家焉。齊少孤,依外家劉氏。舉進士第一。儀狀俊偉,舉止端重,真宗見之,顧宰相寇準曰:“得人矣。”詔金吾給七騶,傳呼以寵之。狀元給騶,自齊始也。除將作監丞、通判兗州,徙濰州。以秘書省著作郎直集賢院。
仁宗初,為司諫、修起居注,改尚書禮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錢惟演守河陽,請曲賜鎮兵錢,章獻太后將許之。齊曰:“上新即位,惟演外戚,請偏賞以示私恩,不可許。”遂劾奏惟演。以起居舍人知制誥,入為翰林學士,加侍讀學士。太后大出金帛修景德寺,遣內侍羅崇勛主之,命齊為文記之。崇勛陰使人誘齊曰:“趣為記,當得參知政事矣。”齊久之不上,崇勛讒之,罷為龍圖閣學士、知河南府。參知政事魯宗道固爭留之,不能得。以親老,改密州,徙應天府,召為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
太后崩,遺詔以楊太妃為皇太后,同裁製軍國事。閣門趣百官賀,齊使台吏毋追班,乃入白執政曰:“上春秋富,習知天下情偽,今始親政事,豈宜使女後相踵稱制乎!”遂罷預政。復為龍圖閣學士、權三司使。有飛語傳荊王元儼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者,捕得系獄,連逮甚眾。帝怒,使齊按問之。齊曰:“此小人無知,不足治,且無以安荊王。”帝悟,遽釋之。拜樞密副使。交阯虐其部人,款宜州自歸者八百餘人,議者謂不可內。齊曰:“蠻人去暴而歸有德,卻之不祥,請給荊湖閒田使自營;若縱去,當不復還舊部,必聚而為盜賊矣。”不從。後數年,蠻果為亂。蜀大姓王齊雄坐殺人除名。齊雄,太后姻家,未更赦,復官。齊曰:“果如此,法撓矣!”明日,入奏事曰:“齊雄恃勢殺人,不死,又亟授以官,是以恩廢法也。”帝曰:“降一等與官可乎?”齊曰:“以恩廢法,如朝廷何!”帝勉從之,乃抵齊雄罪。錢惟演附丁謂,樞密題名,輒削去寇準姓氏,雲“逆準不書”。齊言於仁宗曰:“寇準忠義聞天下,社稷之臣也,豈可為奸黨所誣哉!”仁宗遽令磨去。
郭皇后廢,將立富人陳氏女為後,齊極論之。拜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契丹祭天於幽州,以兵屯境上。輔臣欲調兵備邊,與齊迭議帝前,齊畫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王曾與齊善,曾與夷簡不相能,曾罷相,齊亦以戶部侍郎歸班。尋出知潁州,卒,年五十二,贈兵部尚書,謚曰文忠。潁人見其故吏朱采會喪,猶號泣思之。
齊方重有風采,性謙退,不妄言。有善未嘗自伐。丁謂秉政,欲齊附己,齊終不往。少與徐人劉顏善,顏罪廢,齊上其書數十萬言,得復官。顏卒,又以女妻其子庠。所薦龐籍、楊偕、劉隨、段少連,後率為名臣。始,齊無子,以從子延慶為後。既歿,有遺腹子曰延嗣。
現存詩作
【小孤山】
危峰屹立長江上,勢折華胥限百蠻。
鰲背孤撐青玉柱,斗杓斜插翠雲鬟。
月生西海初三夜,潮到東吳第一關。
安得扁舟多載酒,放歌擊楫浪花間。
小孤索用黃士殷同賦
纜舟宿松縣,我友愛奇觀。
愛登小孤山,千里瞰江岸。
窄塞峽浪喧,微茫渚沙漫。
臨深看泳魚,思歸聞啼雁。
茫茫吊千古,俯仰亦嗟嘆。
君侯金玉章,貽我舟中玩。
注釋:
①渚(zhǔ):水中小塊陸地。
②君侯:秦漢時稱列侯而為丞相者。漢以後,用為對達官貴人的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