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觀明

1917年任江蘇省立第七中學(南通中學)國文教師。 1930年,分別在省立如皋中學和南通中學任高中國文教員。 1947年,又回到南通中學任教。

簡介

蔡觀明(1894―1970),原名達官(後改名達),又名爾文(一說爾文為號),字處晦,筆名孤桐(因居處前曾長一梧桐,遂名其室為“孤桐館”,嘗自稱“孤桐先生”。章士釗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辦《甲寅周刊》時,有取義桐德,因易字“孤桐”,蔡觀明號“孤桐”,當早章十餘年),號觀明識博室主人,江蘇東台�茶鎮(今屬如東縣) 人,少時聰穎,名聞鄉里。一生敦品力學,涉獵頗多,擅長古文辭,精曉目錄學、音韻、文字、文史, 兼擅金石書畫中醫,著述頗豐,涉及詩歌、小說、文史、醫藥,然多未行世,先生同時又是一位文化教育家。
中文名:蔡觀明
出生地:江蘇東台�茶南鄉蔡家樓
出生日期:1894年7月
逝世日期:1970年1月17日
職業:文史學家、金石書畫家、醫家、文化教育家 
入讀學校:通州國文專修科
任職院校:上海聖約翰大學、光華大學、如皋扶輪學院、省立如皋中學和南通中學
代表作品:《知非錄》《綠波傳》《遊俠外史》《孤桐館詩選》

生平事跡

1894年7月出生於�茶南鄉蔡家樓。其父蔡煌,字星伯,一字子香,清附生,著有《青玉堂詩》。蔡觀明五歲即延師就讀,1909年入張謇主辦的通州國文專修科,師從屠寄(清末史學家、教育家、社會學家,光緒十八年進士,劉海粟姑父)習古文。15 歲時,浣雪先生教其臨摹碑帖,同時研讀包世臣的《藝舟雙楫》,開始講究執筆。16歲後得到蘇州汪鼎丞的指授,書法日有所進,30歲左右,主攻“蘇、米”兩家,旁習《書譜》《爭坐位》。蔡觀明臨寫的碑帖甚多,在書法上下過苦功。他亦好刻印,初師鄧石如,後又逼近吳昌碩的印風,別具風味。兩人多有唱和,其詩刊於1925年南通報的《文藝附刊》中,惜吳《缶廬集》和蔡《孤桐館詩存》皆未收入。
20歲(一說22歲)在如皋主編《皋鳴報》。1917年任江蘇省立第七中學(南通中學)國文教師。時有文名, 與梁啓超、錢基博、姚�雛等游。1924年至1927年,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光華大學任教。後去如皋創辦扶輪學院,任教務主任。1929年回鄉任�茶行政局局長,對地方文化建設貢獻良多。1930年,分別在省立如皋中學和南通中學任高中國文教員。1938年,日寇侵略通如,回�茶協助徐一朋在�茶國中增設高中部,教高中國文。同時創辦國故專修學社(任社長),出版《國故叢刊》。1941年,日寇侵占�茶,蔡觀明避居南鄉教書、行醫。1947年,又回到南通中學任教。史料記載,民國間還曾任福建第一區行政督查專員公署科長。解放後,歷任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南通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南通市政協委員,長期在南通市圖書館工作。

常見著作

勤於著述, 惜多未正式出版。在1936年出版的《�茶史料・�茶藝文略》“蔡觀明”條目中,就明確記載,蔡觀明著有《綠波傳》、《遊俠外史》等。藝文類除了小說之外, 還有《孤桐館文甲編》《孤桐館詩》《知非錄》《孤桐館餘韻》等多種;學術著作有《文學通義》《中國文學史》《經學指津》《中國文字學》《孤桐館語言學論叢初集》《吳嘉紀年譜》《金滄江年譜》《談談桐城文派》等十餘種;另有《國醫蠡測》等醫書多種。 
錢鍾書先生之父,著名學者錢基博先生,在其《國學必讀》之四十九篇即為《蔡觀明詩之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