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泉寶

蔡泉寶

蔡泉寶,1939年8月出生於浙江省德清縣武康鎮上柏村石羊橋,自號苕溪茶人。1956年3月入伍,1999年從德清縣農業局退休。現為中國茶葉學會、中華茶人聯誼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員,吳覺農茶文學思想研究會理事,湖州和德清陸羽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和副會長兼秘書長。

曾編輯出版過《茶人之家》(浙江省茶葉學會,1982年)一書,該書被稱為國內第一本縣級專業志,是國內最早研究我過近代名人、偉人愛茶史實和最早提倡茶館文化的書籍。蔡先生已編著出版茶業和茶文化專著七種,包括《德清茶葉志》(1986)、《德清縣茶葉史》(德清縣農業志編寫組,1988年)、《苕人話茶》(1991)、《茶經掠影》(台灣王家出版社,1995年)、《中國茶館》(香港福華茶行編印,1999年)、《陸羽遺風——浙江德清茶禮研究》(東方名人文化出版社,2001年)。還參加《浙江省茶業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編寫和提供史料;參加1992年第一版《德清縣誌》中“生產關係變革”和“茶葉生產”章節。2004年以來,蔡泉寶主要探索德清縣內的村史文化,已有包括對河口村、楊墳村(《楊墳的故事》)、何村(《莫乾山鎮何村及周邊村村史文化》)、城頭村(《新安鎮城頭村村史文化》)在內的七種村史問世,以供愛好鄉土文化的朋友共同切磋交流。
文章有:
《間作一邊倒,茶糧雙豐收》,《茶葉》,1959年第3期。
《德清開展茶場普查》,《茶葉》,1983年第3期。
《東苕溪中遊人民愛喝茶——訪浙江省德清縣三合公社人民的喝茶》,《茶業通報》,1983年第5期。
《水鄉茶店》,《茶葉》,1984年第2期。
《德清縣組織制茶技術巡迴宣講》,《茶葉》,1984年第4期。
《杭嘉湖地區茶葉市場信息》,《茶葉》,1985年第1期。
《茶葉產銷環境還是寬鬆一點好》,《茶葉》,1987年第2期。
《立足本職,開動腦筋,寫出特色——采寫有關茶館報導的一些體會》,《新聞記者》,1987年第5期。
《提高鄉村茶場經濟效益的探討》,《茶葉通報》,1988年第1期。
《早園筍及其栽培》,《農業科技通訊》,1988年第4期。
《江南的茶館文化》,《農業考古》,1991年第2期。
《德清縣莫乾山茶葉市場即將開業》,《茶葉》,1992年第1期。
《湖州的陸羽之路》,《陸羽茶文化研究》第二期,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2年3月。
《鬥茶圖漫說》,《陸羽茶文化研究》第二期,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2年3月。
《茶文化的延伸——東衡茶業經濟的思考》,《農業考古》,1992年第4期。
《茶葉文化與茶業經濟的探討》,《農業考古》,1993年第2期。
《天目金秋觀茶禮——記臨目鄉邀請的茶禮表演》,《農業考古》,1993年第2期。
《產茶成本知多少?——德清東衡茶場調查》,《茶葉》,1994年第1期。
《十二生肖與茶趣》,《農業考古》,1994年第2期。
《面向市場,搞活推廣——浙江德清東衡茶場走向市場的啟迪》,《茶葉》,1995年第1期。
《我搞茶機推銷的做法與體會》,《茶葉機械雜誌》,1995年第2期。
傳奏湖州紫筍來——唐代的貢茶與貢水》,《農業考古》,1995年第2期。
《熏豆茶的考證》,《農業考古》,1995年第4期。
《茶相》,《農業考古》,1996年第2期。
《茶竹之緣》,《農業考古》,1996年第4期。
《恩師的教誨——追憶與莊晚芳教授交往的片斷》,《農業考古》,1996年第4期。
《弘揚茶文化,增添旅遊點——德清新立三塊茶文化碑文》,《茶葉》,1996年第4期。
《台灣茶農評大陸茶葉》,《台灣農業探索》,1996年第4期。
《弘揚茶文化,促進茶業經濟——兼說“茶會”》,《農業考古》,1997年第4期。
《論茶文化與茶葉經濟》,《陸羽茶文化研究》第七期,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7年。
《茶機與茶文化關係芻議》,《茶葉機械雜誌》,1998年第2期。
《鐵路茶文化——長沙鐵路職業培訓中心高級服務師培訓班茶藝會活動記實》,《農業考古》,1998年第2期。
《德清烏龍茶》,《農業考古》,1998年第2期。
《濃濃工夫茶,悠悠潮汕情——汕頭茶市掠影》,《農業考古》,1999年第2期。
《陳望道與茶也有緣》,《茶葉》,1999年第3期。
《德清緣何茶館多?》,《農業考古》,1999年第4期。
《<中國茶館>的聯想》,《農業考古》,1999年第4期。
《群體種烏龍茶採制工藝探索》,《中國茶葉加工》,2000年第1期。
《茶文化與老年事業的關係》,《中國茶葉加工》,2000年第2期。
《山東茶市面面觀》,《中國茶葉》,2000年第3期。
《德清茶禮的文化定位》,《中國茶葉加工》,2001年第2期。
《新世紀新茶品嘗後的反思》,《茶葉》,2001年第4期。
《別開生面的苕溪茶會》,《農業考古》,2001年第4期。
《莫乾山麓的兩種特產名“茶”》,《食品科學》,2001年第11期。
《查一查傳統“茶葉病”》,《農業考古》,2002年第2期。
《南洋茶情,別有情趣——馬來西亞見聞錄》,《農業考古》,2002年第4期。
《陸羽與武康小山寺》,《農業考古》,2003年第2期。
《湖州的紫茶、白茶和黃茶》,《農業考古》,2003年第2期。
《桑茶治高血壓》,《浙江科技報》,2003年12月21日。
《一份新春厚禮》,《茶博覽》,2004年第2期。
《湖州的茶館》,《茶葉經濟信息》,2004年第8期。
《“茶為國飲”的初步實踐和思考》,《茶葉經濟信息》,2005年第1期。
《採茶工“荒”瓶頸茶葉生產》,《茶葉經濟信息》,2005年第5期。
《村史文化亟待重視》,《聯誼報》,2005年9月15日。
《防風古國的茶文化》,《茶葉經濟信息》,2005年第10期。
《譜寫茶人的美好人生——茶業工作者應當融入到茶文化研究中去》,《茶葉》,2008年第1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