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楚生的漁光曲

蔡楚生的漁光曲

英文片名:Son 演員: gen

[中國解放前無聲片專輯]蔡楚生的《漁光曲》(聞名中外的左翼現實主義傑作)
中文片名:漁光曲
英文片名:Song Of The Fishermen
導演:蔡楚生 Chusheng Cai
編劇:蔡楚生 Chusheng Cai
演員:
王人美 Renmei Wang
韓蘭根 Langen Han
羅朋 Peng Luo
袁叢美 Congmei Yuan
湯天繡 Tianxiu Tang
尚冠武 Kwah-Wu Shang
攝影:周克 Ke Zhou
影片類型:劇情
片長:80分鐘
年份:1934年
國家/地區:中國
色彩:黑白
混音:默片
製作公司:聯華影業公司 Lianhua Film Company [中國]
劇情介紹:
漁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對孿生子女小猴、小貓。一場暴風雨奪去了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剛生下的兒女,隻身到了船王何家做了奶媽。
十年後,何家少爺子英和小貓、小猴都長大,由於三人從小在一起長大的,所以相互非常要好。又過了八年,小貓、小猴繼承父業,租了何家的漁船,以捕魚為生。何家少爺子英出國留學,主攻漁業,臨行時三人聚在一起,子英表示將來回國後要出力改良中國的漁業。在此之後,漁民的生活很不平靜,盜匪橫行,徐家生活依舊十分貧困,而且家裡遭劫,徐媽雙目失明。何家又同外國人一起辦了一個漁業公司,小貓、小猴捕魚更加困難,他們只得帶著母親到上海去找舅舅。但舅舅也只以在街頭賣唱為生,小貓、小猴只好和舅舅一起賣唱。巧的是,在上海他們遇到了回國的子英,如今子英進了父親的公司。好心的子英給了小貓、小猴一百塊錢,沒想到這些錢反倒讓他們被誣陷是搶劫而得的,因而被捕入獄。他們出獄後,家裡發生了火災,徐媽和舅舅葬身火海。小貓、小猴無家可歸。何子英希望小貓、小猴到何家去,但父親也因漁業公司的破產自殺了。目睹這一切的子英放棄了他那改良的計畫,跟著小貓、小猴一起到海上捕魚。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魚受重傷致死,《漁光曲》的歌唱聲響起……
影片評價
影片以現實的題材、動人的情節、通俗的手法和精煉的技巧,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在上海連映84天,創當時影片賣座最高紀錄。影片的主題歌,也成為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之一。《漁光曲》顯示了蔡楚生導演藝術技巧的成熟和他藝術風格的進一步形成。在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結合上,畫面造型的美感追求上以及對待意境界的營造上,都有成功的探索和創新。影片表現手法質樸,卻又有很大的藝術感染力;開頭和結尾尤為動人,前後對應地配以清新真摯的主題歌,達到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轟動效應:
《漁光曲》於1934年6月在上海公映後,連映3個月,造成轟動效應。主題歌《漁光曲》十幾萬張唱片一搶而空。
1935年2月,《漁光曲》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從而使本片編導蔡楚生一躍而成為世界性的電影藝術家。
1934年9月16日出版的《聯華畫報》報導:“因為這部片子有了這驚人的收穫,於是引起歐美人士之極大注意。最近,已為法國文學家法國作家協會聯合會副會長德化勒氏以重金購去全歐放映權……不久的將來,在歐洲的名城大埠可以看見《漁光曲》的燦爛奪目的廣告燈牌。”
數十年前拍攝的這部黑白故事片,居然令中外電影觀眾如此陶醉,並至今魅力不減,時間證明,《漁光曲》確實是我國電影史上一部頗有建樹的影片。
《漁光曲》向我們展示了一種真實的人生。這種真實的人生,得益於編導對生活的真切感受。蔡楚生從小生長的海邊,對漁民的生活比較熟悉,從小就對漁民的悲慘遭遇寄於同情。他1933年加入左翼組織“中國電影文化協會”並被選為執委會委員。他的力作《都會的早晨》,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並以階級觀點觀察生活,分析社會、分析人生。
他在**加緊文化“圍剿”的白色恐怖中,堅定地站在左翼電影運動的前列,產生強烈的創作欲望,要繼續實踐“最低限度要做到反映下層社會痛苦”的諾言,於是編導了《漁光曲》,“在泥濘中作戰,在荊棘里潛行”。為了表現出影片的真實人生,蔡楚生親率攝製組去浙東象山縣一個漁村石浦體驗生活、拍攝外景。當時的石浦,環境十分惡劣,海盜時常出沒,生活條件極差,天熱、水土不服,許多演職員病倒了。但蔡楚生知難而進,帶病堅持拍攝,為了影片的真實,一直拍完全部拍攝計畫。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蔡楚生藝術創作取得成功的保證。
《漁光曲》拍攝周期長達18個月。1934年6月14日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時值盛暑,觀眾如潮,連映84天,創造了當時國產影片最高上座紀錄。1935年2月,《漁光曲》參加了蘇聯電影工作者俱樂部為紀念蘇聯電影國有化15周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電影節,並獲得“榮譽獎”。成為我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它不僅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也受到世界影壇人士的讚賞。日本電影評論家岩崎昶認為《漁光曲》“是一部社會意識非常濃厚的新傾向的影片”。
電影插曲:
安娥詞,任光曲。作於1934年,是同年上映的影片《漁光曲》的主題歌。任光為作此曲,特赴漁民區觀察漁民生活與勞動。質樸真實的歌詞的委婉惆悵的鏇律鮮明地描繪了30年代漁村破產的淒涼景象。音樂中飽含了漁民的血淚,感情真摯,展示了舊中國漁民苦難生活的悲慘遭遇,抒發了勞動人民心中不可遏制的怨恨情緒。歌曲是單一形象的三段結構,各段音調雖有變化,但由於統一的節奏型,相同的引子和間奏,使音樂成為一個整體。它然採用了宮詞式,但調性色彩並不明朗,似乎是在曠遠之中表露出一絲哀愁和壓抑。它還通過貫穿全曲的舒緩和節奏,刻畫出漁船在海上顛簸起伏的形象。這些都增添了作品的藝術魅力。
歌詞:
1、
雲兒飄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
早晨太陽里曬魚網,迎面吹過來大海風。
潮水升,浪花涌,魚船兒飄飄各西東。
輕撒網,緊拉繩,煙霧裡辛苦等魚蹤。
魚兒難捕船租重,捕魚人兒世世窮。
爺爺留下的破魚網,小心再靠它過一冬。
2、
東方現出微明,星兒藏入天空。
早晨魚船兒返回程,迎面吹過來送潮風。
天已明,力已盡,眼望著漁村路萬重。
腰已酸,手也腫,捕得了魚兒腹內空。
魚兒捕得不滿筐,又是東方太陽紅。
爺爺留下的破魚網,小心還靠它過一冬。
蔡楚生(1906——1968)
中國電影編劇、導演。生於上海,原籍廣東潮陽。1925年在汕頭參加店員工會,組織進業白話劇社,擔任戲劇演出的編劇、導演、演員,並試寫文章和繪畫,1929年到上海,曾在華劇、民新、漢倫等影片公司當臨時演員、劇務、美工、宣傳、場記、置景、副導演、編劇。1929年入明星影片公司,任助理導演和副導演。1931年夏入聯華影業公司,任編劇、導演。編導了《迷途的羔羊》、《漁光曲》、《新女性》、《共赴國難》。1933年參加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導演了影片《都會的早晨》。1934年,編導影片《漁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轟動影壇,創造了當時中國影片賣座的最高紀錄。本片在1935年2月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抗日戰爭前他先後導演了《新女性》、《迷途的羔羊》和《王老五》等影片。同時,還創作了《飛花村》、《兩毛錢》和《歌舞班》3個電影劇本,1937年到香港,與司徒慧敏編寫了《血濺寶山城》和《游擊進行曲》兩部粵語影片劇本。1945年在上海參加聯華影藝社和崑崙影業公司的創建,並任崑崙的編導。1947年與鄭君里合作編導《一江春水向東流》。1949年出席北平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解放後,先後任文化部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席和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職。
從30年代到60年代,蔡楚生的電影創作,緊扣時代的脈搏,吸取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結構特點,影片的故事內容豐富、情節曲折、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引人入勝。同時,他善於運用對比、呼應的藝術手法,把貧與富、美與醜、善與惡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場景組接成有鮮明對照意義的鏡頭,使其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以及細膩的細節刻畫,又都使他的電影創作顯出獨特的風格。
蔡楚生除編導、拍攝影片、擔任電影領導工作外,還發表過散文、雜文、電影理論、電影評論和回憶錄文章多篇。其中,《對分鏡頭劇本和文學劇本的一些看法》及《創作四題》等,闡述了他的實踐體會和對電影藝術的精闢見解,具有重要意義。
王人美(1914--1987) 
中國電影女演員。湖南長沙人。自1931年步入影壇後,相繼主演了《野玫瑰》、《共赴國難》、《都會的早晨》、《漁光曲》、《風雲兒女》、《壯志凌雲》和《長空萬里》等多部具有反帝反封建內容的進步影片。
新中國成立後,她參加了《兩家春》、《猛河的黎明》、《青春之歌》等影片的拍攝。年長者,凡看過她主演的影片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中青年觀眾,因很少看到她主演的影片,所以對她了解的不多。事實上,她是一位深受中外觀眾喜愛的早期女明星,卓有成就的藝術家。 《野玫瑰》香飄萬里,紅遍神州影片《野玫瑰》是王人美主演的第一部影片。內容描寫一個水鄉姑娘小鳳與一個青年畫家(金焰飾)相愛,但因不是門當戶對,而未能結成伴侶。王人美把一個水鄉姑娘演得活靈活現,她那健美的形象、天真無邪、粗獷潑辣、純潔樸實、細膩自然的表演,具有誘人的魅力,給觀眾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息和充滿青春活力的感受。1932年4月28日在上海首映引起轟動。接著又在各地上映。從此,“野玫瑰”就代替了王人美的名字,她像一朵盛開的野玫瑰,香飄萬里,紅遍神州。 《都會的早晨》走出國門,羅馬展映 1933年由王人美主演的《都會的早晨》(編導:蔡楚生),影片以對比的手法,揭露了資產階級生活的腐朽、沒落,歌頌了勞動人民的純樸、堅強,展示出光明的前途。在滬首映18天,破當時最高映出記錄。不久,《都會的早晨》走出國門,參加了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的法國人發明電影紀念活動影展。這是中國進步電影首次進入國際影壇。王人美也一躍而成為國際上知名的電影演員。 《漁光曲》轟動中國,譽滿全球由王人美主演的《漁光曲》(編導:蔡楚生),獲得了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它為中國電影史寫下了光彩奪目的一頁。《漁光曲》當年轟動了國內外。故事是寫漁民們在漁主的封建剝削和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下,為了生存,在風浪里,在城市中,困苦掙扎的悲慘情景。影片一開始是東海的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朝霞映照著動盪的波濤,漁民們在海上捕魚,傳來了《漁光曲》的主題歌聲。這首歌以淒婉而動聽的曲調,通過王人美宏亮的歌喉,唱出了悲憤感人的情懷,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漁光曲》在上海首映,連映18天,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給予很高的評價,被譽為“衝破了初春的霜雪”,“具有偉大未來性的萌芽”。《漁光曲》接連又在上海上映84天,創國產片映出最高記錄。法國人以重金購去《漁光曲》影片在全歐的發行放映權。王人美演唱的“漁光曲”主題歌十多萬張唱片,也被搶購一空,成為左翼電影歌曲中最流行的歌曲之一。《漁光曲》在國內外上映數年後,一家日文版電影刊物上登載評論界的文章稱:“聯華作品《漁光曲》在國內外上映數年後,中國電影被世界電影所承認。在中國國內,《漁光曲》對中國以後的電影產生了影響和發展。”
《風雲兒女》、《壯志凌雲》道出抗戰的呼聲早在1932年,由王人美等主演的《共赴國難》(編導:孫瑜、蔡楚生等)影片以上海“一·二八”之戰為背景,描寫十九路軍英勇抗戰,保衛大上海,打擊日寇的事跡,並通過一個家庭的變化,喚起民眾團結一致,共赴國難。這部影片於1932年8月19日在滬首映,號召同胞共同抗日。 1935年,在我地下黨領導下的電通公司完成了由袁牧之、王人美、談瑛、顧夢鶴陸露明等主演的《風雲兒女》。此片聚集了眾多的革命藝術家,如原著:田漢;編劇:夏衍、許幸之;導演:許幸之;攝影:吳印鹹;錄音:司徒慧敏等;詞曲:田漢,聶耳;音樂:賀綠汀等,陣容相當強大。王人美飾歌舞團演員,在她演唱的《鐵蹄下的歌女》的感動下,在東北同鄉好友(顧夢鶴飾)抗敵犧牲後,詩人辛白華(袁牧之飾)終於從迷戀愛情中覺醒,走上了抗日前線。他在長城腳下民眾抗日隊伍中,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聲中前進!這是一部直接宣傳抗日,鼓舞鬥志的好影片。緊接著,王人美於1936年又主演了《壯志凌雲》道出了共同抗日的呼聲。《壯志凌雲》由新華影業公司於1936年攝製,是在我黨電影工作者幫助下,由吳永剛編導完成的。當時,國家正處於內憂外患民族危亡的嚴重時刻。“九·一八”事變,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使東北的大好河山和三千萬同胞丟給了日本帝國主義,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愈來愈烈。而《壯志凌雲》在這個時候攝製,則受到反動當局“抗日有罪”的限制與刁難,比如不準在片中**本帝國主義,不準出現“東北”等等。在檢查影片高壓的情況下,編導者只好以“匪賊”影射日本強盜,以“北方”來代替“東北”。儘管如此,廣大觀眾還是心領神會,懂得作者的意圖。王人美、金焰、田方較好地塑造了人民鬥爭的英雄形象,喊出了團結抗戰保衛家鄉的呼聲,表達了共同對敵的願望。 王人美為人正直,是一位具有民族氣節,熱愛祖國的進步藝術家。在抗戰期間,她痛恨日本法西斯,拒絕為日本人拍片,她參加演出了話劇《保衛蘆溝橋》。在重慶她除參加攝製中國空軍抗日影片《長空萬里》(編導:孫瑜),還演出了不少話劇,如在郭沫若的歷史劇《孔雀膽》中成功地扮演了阿蓋公主,還演出了《天國春秋》等劇。抗戰勝利後,她重返上海,拍了《關不住的春光》。為防反動當局對進步藝術家的迫害,在我地下黨的關懷下,王人美等一批影劇名人避居香港。 1949年12月,王人美隨港澳電影界觀光團回廣州參觀,並為解放軍戰士演出話劇。虛心向部隊文工團員學習,跳紅綢舞、打腰鼓、扭秧歌。當時,廣州市長葉劍英、司令員陳賡專門設宴招待他們。席間,葉劍英同志將王人美叫到身邊問長問短,還帶頭歡迎她唱《漁光曲》。王人美熱淚盈眶為大家高歌一曲。這次回國觀光,使她親身感受到祖國的溫暖,祖國才是她溫暖的家。於是她暗下決心,積極準備回國。在她準備回歸中,有人勸她去台灣,還有人誘騙她拍反共影片。都被她拒絕了。1950年初,王人美毅然回歸,來到了上海。在《兩家春》中飾婦女主任靈巧。不久,王人美被調到北影演員劇團。1956年,劇團到天津楊柳青演出話劇《家》,謝幕後,觀眾不肯離去,鼓掌要求王人美演唱《漁光曲》,她從幕後走出,激動地唱了這支歌。並向觀眾表示:“過去,我拍過一些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影片,但都不理想,希望今後能再拍一個真正屬於勞動人民的角色。” 健美的形象,美麗的心靈,使她更加光彩照人。新中國成立後,她在《兩家春》飾婦女會主任靈巧,《猛河的黎明》中飾軍醫蘇紅,在《青春的腳步》中演一個被人遺棄的婦女淑芸,在《青春之歌》中飾教授的夫人,王曉燕的母親,雖然都是配角,但她都演得到位,看起來讓人感到真實、自然。 王人美的成長,是與她的家庭影響和自身努力分不開的,她1914年生於湖南長沙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是有名的數學老師,喜愛文學和書法,哥哥和姐姐也都是有知識的青年,可以說是書香門第。王人美在父親的影響培養、家庭的薰陶下,自小不僅喜愛古典文學和書法,還喜愛歌舞,養成了既文靜又活潑的性格,既正直又有高雅的文化素質。不幸的是,年少的王人美,父母雙亡,靠哥哥姐姐供養上了師範學校,終因經濟困難條件所限而失學,只好自謀生路,由其二哥王人路將她介紹到上海美美女校學習歌舞。通過勤學苦練,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成為明月歌舞團的明星。“明月”併入“聯華”後,她一躍又成為電影明星。主演了多部優秀影片。但自五十年代後,多年來,只當了配角,未能讓她再主演影片,令人遺憾。 1987年4月12日去世。
左翼電影
在倡導文藝大眾化的時候,左翼作家除了在戲劇領域進行演出宣傳活動外,還將目光對準了剛剛起步的電影業,力圖以這種最大眾化的藝術形式,啟發民眾的階級覺悟和民族意識。當時在上海的黨的文藝領導人瞿秋白支持夏衍等人提出的利用資本家的物質力量發展左翼電影事業的主張。左翼劇聯的《最近行動綱領》指出:“除演劇外,本聯盟目前對於中國電影運動實有兼顧的必要。除產生電影劇本供給各製片公司並動員加盟參加各製片公司活動外,應同時設法籌款自製影片。”
日益高漲的民族情緒和資本家唯利是圖的特性,為左翼影劇工作者在電影界打開局面提供了機遇。在20世紀30年代,國際上法西斯勢力開始擴張,而國內,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民族危機日益加深,愛國意識高漲,觀眾需要反映現實矛盾和民族精神的影片,對那些“處處惟趣味是尚”的神怪武俠、鴛鴦蝴蝶電影產生了厭倦,迫切需要能夠反映人民現實生活和願望的影片。一些民營電影公司老闆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也想改變從前的電影風格,以便適應現實民眾的欣賞要求。民營電影公司老闆要經濟效益,左翼作家看重電影的政治影響,雖然他們的出發點並不一致,但都需要電影反映時代情緒,吸引觀眾的視線。特殊的時代氛圍,為他們合作提供了可能性。20世紀30年代,左翼作家大量進入私營電影公司,創作、拍攝了一些反映時代情緒的影片。
1932年,夏衍、阿英、鄭伯奇應邀擔任了明星公司的編劇顧問,與鄭正秋、洪深等人組成了編劇委員會,對影片拍攝內容全面負責。1933年3月,在黨的文化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成立了由夏衍、阿英、塵無、石凌鶴、司徒慧敏組成的黨的電影小組,有意識地將進步勢力滲透到一些電影公司,利用電影的影響力傳播進步思想。在這些進步電影工作者的影響下,明星公司在1933年就拍攝了二十多部具有進步傾向的影片,其中有夏衍編劇的《狂流》、《春蠶》、《上海二十四小時》、《脂粉市場》、《前程》;陽翰笙編劇的《鐵板紅淚錄》;沈西苓編劇的《女性的吶喊》;洪深創作和改編的《壓迫》、《香草美人》;夏衍、阿英、鄭伯奇合編的反映時代知識青年的《時代的兒女》等作品。“明星”的成功轉向也使得其他一些電影公司開始尋求與左翼文藝家合作,田漢為“聯華”公司寫了《三個摩登女性》、《母性之光》,為“藝華”編寫了《民族生存》、《肉搏》等抗日主題的劇本,這些影片的拍攝放映,對人們了解現實中國,激發人們的抗日情緒起到了推動作用。
左翼電影的湧現,加深了人們對現實的認識程度,激發了民眾的愛國熱情,也引起了**的恐慌,一些有進步傾向的電影公司受到威脅、滋擾。1933年11月出現了“藝華”被搗毀的事件;而**的“劇本審查委員會”和“電影檢查委員會”加緊對劇本創作、電影拍攝、放映的限制,但左翼作家沒有放棄電影這塊陣地,在1934年11月到1935年12月間,他們利用可能的機會,用曲折的隱晦的手法將進步意識反映到電影中,這期間,夏衍創作了《同仇》、《女兒經》(與人合作),鄭伯奇的《到西北去》、《華山艷史》,沈西苓編導的《鄉愁》、《船家女》,洪深的《劫後桃花》,蔡楚生的《漁光曲》、《新女性》,田漢的《黃金時代》、《凱歌》,陽翰笙的《生之哀歌》、《逃亡》,仍以進步的思想主題產生強烈的社會反響。1934年,左翼電影工作者還建立了自己的陣地——電通影片公司,由夏衍、田漢領導電影創作。公司攝製了《桃李劫》(袁牧之編劇)、《風雲兒女》(田漢、夏衍編寫)等影片。其中,《風雲兒女》的主題歌,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在抗戰時期起到極大的鼓動作用,後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左翼電影的思想內涵
左翼電影以強烈的社會使命感展現民族危機,反映處於底層的工人、農民、婦女的命運,用電影藝術形式真實地再現了30年代的社會生活。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反映工人、農民所受的壓迫 30年代初,卷襲世界的經濟危機也影響到了中國,我國農村經濟破產,城市工人失業,民族資產階級也面臨危機;而另一方面,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轉嫁經濟危機,加緊對殖民地的侵略,國內地主、官僚資產階級也加緊剝削,使階級矛盾激化。苦難激發了工人、農民樸素的階級覺悟,他們由順從、忍耐逐步意識到抗爭的意義。夏衍編劇的《狂流》就是以“九?一八”事變後發生在長江流域的洪水災害為背景,表現在水災與地主的欺壓這些天災人禍面前農民與地主進行的抗爭。《狂流》是我們電影界有史以來第一個具有鮮明的社會意義和時代意識影片,開始了中國電影界新的路線。由於大量的外國穀物的輸入,江南農業豐收沒有給農民帶來任何好處,反而使他們陷入了更沉重的經濟危機中,豐收成災的主題在小說《春蠶》、《多收了三五斗》、《豐收》、戲劇《香稻米》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夏衍根據茅盾小說《春蠶》改編的同名電影,用電影畫面的形式再現這一時代命題,這也是五四新文學在熒幕上的第一次表現。此外,《香草美人》、《壓迫》表現工人失業釀成的家庭悲劇,《上海二十四小時》、《壓歲錢》展現了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生活圖景,揭示了民眾不幸的社會根源。
反映人們高漲的愛國主義激情 左翼電影充分發揮了電影快速複製生活的特質,使30年代激化的民族矛盾在銀幕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民族生存》中從關外逃難到上海的一群逃難大軍和從破產農村流落城市謀生的一群人,在“一二?八”炮火聲中,決定“為民族生存”而戰鬥。《中國海的怒潮》(陽翰笙編劇)中漁民不堪侵略者和劣紳的欺壓,在海上掀起了反抗的怒潮。《肉搏》中青年學生從個人的利益得失中掙脫出來,參加義勇軍,投入實際戰鬥。《肉搏》將熱河淪陷這樣剛剛發生的事件反映到電影中,緊密結合時政,真切感人。
反映女性的苦難以及覺醒歷程 女性,特別是都市中職業女性的命運,是左翼電影關注的重點。女性爭取經濟上的獨立和人格尊嚴的要求,與時代精神一致。她們所受到的壓迫最深,激發她們的思想覺悟也顯得尤其重要。《良宵》通過兩代寡婦所受的封建禮教的束縛,展現了女性肉體上精神上受到的摧殘。《三個摩登女性》、《脂粉市場》、《女性的吶喊》等影片展示了女性的命運,以及女性在壓迫中為自身的解放和社會的解放所進行的努力和鬥爭。《女兒經》則通過一對夫婦舉行宴會,賓主講述自己或他人的故事,表現了形形色色的女性生活。《神女》塑造了一個被迫靠賣笑為生的偉大的母親。她無法擺脫流氓惡霸的糾纏,難以找到正當的職業,但她卻以柔弱之軀,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美好的將來,她的沉淪與反抗、軟弱和堅強,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阮玲玉扮演的“神女”成為20世紀30年代銀幕上最動人的女性形象。此外,《姊妹花》、《女人》、《花花草草》、《四千金》等影片,都從不同角度塑造了不同類型的女性形象。
藝術特點
左翼電影在票房上的成功,顯示出他們能夠正確把握民眾審美情趣和電影藝術的特質。具體表現為:
一、注重社會意識的呈現,具有鮮明的理性分析色彩。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強調強調個人主義、唯美主義等非理性的思想觀念的20世紀20年代電影,被更具有社會使命感和社會意識的20世紀30年代左翼影片代替,田漢、歐陽予倩、史東山等編劇、導演紛紛從小資產階級的個人意識向工農民眾群體意識靠攏,20世紀30年代的左翼電影以大量生動的社會事件、生活細節,真實地反映廣大人民的現實處境;同時又以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為電影增添昂揚向上的精神,鼓舞人民為改變階級命運和民族命運而奮鬥。“‘意識’不僅成為創作者評論者,而且也成為一般電影觀眾普遍的審美要求。”電影界要求“兼有進步的意識和動人的情節的劇本”。劇本的思想性受到空前的重視,電影不僅要真實地揭示現實問題,而且以藝術的手段對社會各階級、階層的命運進行細緻的分析,細膩地表現人物的經濟政治地位與人物行為的關係,將個人命運與整個階級、社會聯繫起來。《船家女》中,純潔的愛情受到惡勢力的踐踏,愛情悲劇中透視出強烈的政治主題。《姊妹花》中不同環境中成長的親姐妹之間再現了階級壓迫和階級鬥爭,左翼作家無意表現單純個人性的恩怨糾葛,而是在時代風雲中再現人物的命運浮沉。
二、注重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典型理論,是現實主義敘事文藝常用的藝術手法,左翼電影作為現實主義的電影流派,十分注重表現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思想變化,通過集中塑造不同追求、不同命運的幾個典型人物,他們的沉淪與奮進、忍耐與抗爭、善良與邪惡,勾勒出不同階級、或者同一階級在大時代中的表現和內部演變。《三個摩登女性》中虞玉、陳若英、周淑貞三個女性分別代表了追求享樂的資產階級、耽於幻想的小資產階級和經歷家國變故而“真能自食其力、最理智、最勇敢、最關心大眾利益”的優秀工人階級,三個人物的塑造直接與資產階級在特定時代的分化密切相連。《華山艷史》中三個大學生,在北伐戰爭到九一八這樣的歷史時期,一個積極投身革命,在國民革命軍北伐時英勇犧牲;一個善於鑽營,成為統治者的幫凶;一個不斷動搖、彷徨,最終溶入抗戰的洪流,顯示了知識分子階層的幾種追求。左翼作家往往在時代和人的關係上大做文章,特定時代要求人做出人生選擇,人們的不同追求也反映出了他們的階級特點和個性要求。
左翼電影善於運用多種手段來增強電影的藝術感染力,大量對比蒙太奇的運用,有利於創作者意圖的傳達,也強烈的衝擊觀眾的視覺和心靈。聶耳、任光等一批優秀的作曲家譜曲,為電影增添了藝術感染力,《漁光曲》中的“漁光曲”,《馬路天使》中的“四季歌”、《桃李劫》中的“畢業歌”等一些鏇律優美,內涵豐富的電影插曲,更是為人們廣泛傳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