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東海漁民徐福被漁霸何仁齋逼租,慘死海上後,其妻又被迫當奶 媽抵債。十年以後,何仁齋之子子英由徐媽哺育長大;徐媽的孿生子女小貓小猴兄妹倆也由祖母撫養到十歲。一天,徐媽聞知婆婆病危,失手打破何家一件古董,被逐回家。又過了八年,小貓小猴已經成人,繼承父業,仍租何家漁船出海捕魚。子英則秉承父命出洋攻讀漁業。他與徐家兄妹從小在村里長大,臨行到海邊告別,小貓小猴唱《漁光曲》相送。徐媽夜間補漁網,漸漸發現自己看不清東西,未幾即雙目失明。不久,東海漁村遭海匪洗劫,徐家兄妹偕盲母流落上海,兄妹倆找不到工作,出去拾垃圾。偶然發現傻傻的哥哥有喜劇臉,妹妹唱歌也很好,於是跟舅父賣唱度日。何仁齋也遷居上海,與梁月波合辦華洋漁業公司,續娶交際花薛綺云為妻。兩年以後,子英學成回國,遇見徐家姐弟,正巧他們剛被無罪釋放,買了肉準備給媽媽補補,誰知道回家發現一片廢墟,媽媽和舅舅都死了,子英掏出百元鈔票相助,妹妹不要,於是他把他們帶回自己家。何父回來,把他們趕了出去,子英和他大吵。他上樓後,想著梁串通薛綺雲席捲何家資財潛逃,又怕被問責,又氣又急,拿出手槍自殺了。子英深悟自己改良漁業的主張無法實現,決定與徐家姐弟同到漁船勞動。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魚受重傷致死,臨死,他央求姐姐唱《漁光曲》訣別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王人美 | 徐小貓 | |
韓蘭根 | 徐小猴 | |
羅朋 | 何子英 | |
袁叢美 | 梁月舟 | |
王桂林 | 徐福 | |
湯天繡 | 徐妻 | |
傅憶秋 | 徐母 | |
尚冠武 | 何仁齋 | |
陳太太 | 鄰婦 | |
洪警鈴 | 二爺 | |
王默然 | 何妻 | |
朱耀庭 | 鄰老 | |
刑少梅 | 洋顧問 | |
談瑛 | 薛綺雲 | |
錢鍠 | 何子英(幼年) | |
聶耳 | 漁夫 | 簡介 客串 |
職員表
監製 | 羅明佑 |
導演 | 蔡楚生 |
編劇 | 蔡楚生 |
攝影 | 周克 |
配樂 | 聶耳 |
錄音 | 司徒慧敏、譚宏達 |
劇務 | 孟君謀 |
布景師 | 方沛霖 |
( 參考來源: )
角色介紹
| |
| |
| |
|
( 參考資料: )
音樂原聲
曲目 | 作詞 | 作曲 | 演奏 | 演唱 |
《漁光曲》 | 安娥 | 任光 | 聶耳 | 王人美 |
( 參考資料: )
幕後花絮
•王為一因擅長拉二胡,被挑選為《漁光曲》配樂,這是他第一次接觸電影 。
•1933年底,《漁光曲》還在拍攝中,20歲的王人美突然宣布與金焰結婚。剛結婚就被聯華影業公司解除了契約,理由是女演員一旦結了婚,追捧影星的影迷數量就會大大減少。但王人美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堅持無報酬地把《漁光曲》拍完。
•該片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有私人贊助廣告的影片 。
•《漁光曲》創造了連映84天的最高票房紀錄 。
•《漁光曲》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並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
•由於韓蘭根真實自然的表演深深地打動了觀眾,他因此也得到了一個雅號"瘦皮猴",而且越叫越響 。
•1940年,安娥母子在褒城因著急趕路買通了拉“黃魚客”的司機,正要上車卻被一名軍官厲聲攔住。眼看一切難以挽回,那位軍官卻態度陡變,滿臉謙恭地連說“久仰久仰”,並熱情邀請安娥母子上車。原來他無意中得知,這位女子就是《漁光曲》的詞作者。車隊到達成都之後,軍官又聯繫好另一列車,送安娥母子繼續行程 。
•2010年時,一張《漁光曲》的老海報可賣到500多元 。
•2014年12月26日,中國老電影修復基金會舉行“向經典致敬——中國老電影修復基金啟動儀式”,《漁光曲》等5部影片成為第一批被捐資修復的經典電影。
獲獎記錄
時間 | 頒獎典禮/活動 | 獎項/榮譽 |
1935-02 |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 第九名 |
2005-12-27 | “中國電影百年百部名片”評選活動 | 百年百片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影片之所以在當時廣受歡迎,在於影片的立意與創作者的態度。“為民生請命、為時代立言”是任何一位有良知的藝術家所無法逃遁的責任,更是成就佳作與傑作的必要先決條件。童年時,蔡楚生在海邊生活的經歷,使他對漁民的日常生活十分熟悉,也對漁民所遭受的苦難寄予著深厚同情。在這種真實飽滿的熱情鼓舞下,蔡楚生創作了《漁光曲》的劇本並投入拍攝,向我們展示了一種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底層苦難人生 。
音樂創作
電影同名主題歌《漁光曲》在片中出現多次。在為影片配樂之初,任光譜寫了一首《漁村之歌》,但是導演認為歌曲的旋律太過優美,與影片的基調有些出入,後特意與任光一起深入漁民的生活,體會漁民內心的疾苦。任光帶著對漁民生活現狀的悲憫與憤怒,創作了這首《漁光曲》 。
作詞人安娥是經任光介紹進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歌曲部工作。1933年,蔡楚生約請安娥為《漁光曲》創作歌詞,早年在大連的漁民生活和自己的坎坷人生使安娥有感而發,落筆成金 。
拍攝製作
《漁光曲》因採取外景實拍,並採用國產設備錄音,使得拍攝周期達18個月之久,這在當時實屬罕見,其精良程度在三十年代看來絕對算得上大片。
影片在浙江象山縣一個叫石浦的漁村實地拍攝。為了儘可能地還原真實、增進感受,1933年9月,蔡楚生率三十多人去體驗生活,出主演和工作人員,聶耳作為《漁光曲》的配樂人員也一起來到了石浦。原本準備工作一個多星期,不料卻被陰雨困住,一下子逗留了一個多月。劇組在石浦租了一條捕魚的船,稍稍有點風浪就顛簸起伏翻騰不止。因自然條件惡劣,擔任影片攝影的周克身體欠佳,出海後吐得起不了床,故拍的鏡頭少得可憐。王人美還跟著一位漁家姑娘學習搖單櫓船,為了拍電影,胳膊練腫了她也沒停下。聶耳本來沒有演出任務,但有演員水土不服病倒了,他就頂了上去,演了一個遭遇海上風暴倖存的漁民,雖是客串,也演得相當出色 。而船主橫徵暴斂、附近海盜橫行、地方國民黨黨棍滋事騷擾,無形之中更加豐富了全體演職人員的創作體驗,對漁民所遭受的自然災難和重重壓迫感同身受 。
《漁光曲》剛上映時反響並不大,是上海一位姓胡的富商之子觀影后覺得國產片可與外國一流影片媲美,不成功是宣傳不夠所致,便說服父親自費刊登廣告,他在上海《新聞報》上匿名用兩個大張版面,印下超級大的“漁光曲”三個字,每個字尺寸足有一部電話機那般大 。
影片評價
藝術價值
《漁光曲》無論是在藝術結構與鏡頭運用上,都突破了早期中國電影的影戲觀念,格調淒婉而壓抑,節奏緩慢而抒情。在保持了蔡楚生前幾部作品中的故事感人、情節曲折、悲喜交織、情趣盎然、觀賞性強等特點外,又突出了真實與細膩。通過貧苦漁民的悲慘遭遇,以淒婉的筆調描寫了當時居民的苦難生活,顯示了導演藝術技巧的成熟。作為配音片,《漁光曲》可以看作默片向有聲時代轉變的特殊時期的產物,既保持了中國默片視覺表現上的高水準,也體現出一些對於聲音手段的有益探索。
影片以現實的題材、動人的情節、通俗的手法和精煉的技巧,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在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結合上,畫面造型的美感追求上以及對待意境界的營造上,都有所探索和創新。影片表現手法質樸,卻有很大的藝術感染力,開頭和結尾尤為動人,前後對應配以清新真摯的主題歌,達到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中國網 )。
《漁光曲》另一特徵在於其鮮明的民族風格。包括前半段對於漁海風光的展示,尤其是合著《漁光曲》的旋律所插入的想像畫面。而影片信手拈來的“比興”手法,深得中國傳統美學意蘊的旨趣。影片同名曲由俄羅斯一首古老喪歌改編而來,體現出突出的民族風味。歌曲在影片中前後出現三次,情境皆有不同,透過樸實旋律和歌詞唱出了漁民沉重的勞動和被剝削的貧困生活,表達了他們心中的悲憤,有力地渲染了影片的主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同時,影片塑造了相對豐滿的人物形象。傳統農業文明滋養下的青年徐小貓與徐小猴,被現實的鐵壁無情地擊碎了夢想,由農民向城市無產者的身份轉換,也無力幫助他們阻擋猝不及防的現實擠壓。而何子英顯然是編導所鍾情的對象,但他儘管滿腔報國熱忱、一肚人道心腸,面對這個世界也同樣茫然無措。子英父何仁齋的冷酷雖為觀眾所唾棄,但在這一人物身上,也體現出地主階層面對新興商業社會的幼稚狹隘和無所適從的心態( 新浪影視 )。
現實意義
影片以漁民徐家的家庭悲劇為主線,描繪了在經濟恐慌、民生凋敝的社會狀況下,漁民災難重重的生活,表現出作者對窮苦漁民的無限同情,貫穿了1930年代中國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同時,也圍繞著這個漁民家庭的悲慘遭遇,深刻揭示了造成漁民深重苦難的原因:軍閥混戰,盜匪橫行,漁業資本家的剝削和帝國主義的經濟掠奪等,真實地反映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漁村的社會面貌。又通過船主之子何子英這位新工商從業者的形象,探討了“實業救國”的理想問題。影片上映之後,觀眾對農民的悽慘生活深表同情,對實業人士的認識也發生了巨大轉變( 新浪財經 )。
如果說影片立足於現實的厚重感是時代所稟賦於創作者,那么通過精巧的構思和設計將現實傳達至銀幕之上則體現出創作者的智慧。在《漁光曲》中,可以清晰地感知到青年一代的成長印記、貫穿鄉野凋敝、城鎮淒楚的社會實景,苦情的渲染與悲憤的鬱積從銀幕上彌散到銀幕外,創作者的那份拳拳赤子之心得以顯露,對“為富不仁”的痛斥與譴責、對社會良知的珍守與呼喊,無不在強化著觀眾的心靈痛楚的同時發人深省( 新浪影視 )。
成功元素
《漁光曲》可說具備了三十年代商業電影的必要元素,編導蔡楚生,主演韓蘭根,配樂聶耳,這種陣容已經為影片的成功打下了基礎。加上蔡楚生眼光獨到,大膽啟用剛加入聯華不久的王人美,她演繹的漁家女兒帶著活潑、樸實、健康的“粗獷美”,為影片增色不少,也為當時“病態美”的電影界吹來一股新風( 新浪音樂 )。
蔡楚生反對口號式的宣傳灌輸,他清楚大眾愛看什麼樣的劇情,那個年代的觀影民眾並不是高層次“白領”,“向大眾走,把每個社會、每個集團的痛苦,表現出來“,反映現實的“苦情片”最能引發一般市民的共鳴。
其次,《漁光曲》的藝術追求與商業壓力並不矛盾,蔡楚生倡導的都市寫真與強調的電影技巧並不是故作深沉、遠離觀眾的晦澀。《漁光曲》中樸實的畫面銜接、口語化的人物對白、複雜而又充滿巧合的故事情節、烘托劇情的背景音樂以及旋律優美的主題曲等元素都是在當下欣賞水平內引導觀眾審美的升級( 李多鈺主編《中國電影百年》 )。
社會影響
《漁光曲》是中國電影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以該片為代表的中國早期電影
關注社會底層,將他們悽慘的生活藝術化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作為中國最早的有聲影片之一該片同名主題曲也成為傳唱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主題曲《漁光曲》十幾萬張唱片一搶而空。《漁光曲》的問世,在中國電影界引起了巨大反響。20世紀20年代末期,中國電影大都是神怪武俠這樣脫離現實的商業片。1931年9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開始關注中國電影,從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左翼電影運動,試圖擺脫中國電影膚淺庸俗和譁眾取寵的現狀,《漁光曲》則首次在銀幕上展示了那個年代中國底層勞動人民的悲苦人生。
1934年6月14日,《漁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戲院( 上海北京東路780號,現名黃浦劇場)首映,正逢60年未遇的酷暑,人們照樣端坐在沒有空調的金城大戲院觀看。該片連映84天,創下票房奇蹟,不僅在上海引起轟動,也受到歐美人士關注。法國作家聯合會副會長德瓦勒氏重金購取了全歐放映權。1935年2月20日,莫斯科舉行國際電影展覽會,《漁光曲》受邀參展,獲得了由主席蘇密德斯基頒發的“榮譽獎”,評判委員會的評語是“以其勇敢的現實主義精神,生動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的現實生活” 。導演蔡楚生本人雖未能到場,但這份殊榮使他成為第一位享譽世界的中國導演。各大媒體紛紛報導,將其譽為“衝破中國電影圈向世界邁進、中西人士同聲讚美的世界巨片”( 央視網 )。
獲獎爭議
關於《漁光曲》在莫斯科電影展覽會獲獎,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國際獎的電影”一事,王人美在《藝壇生活漫憶》一文中寫道,“《漁光曲》獲得了榮譽獎,成為我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
然而,南京電影史學者陳智女士提出了異議,經她多番查證,《漁光曲》於1935年2月參加蘇聯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在參展27部影片中獲得的名次是第九名,有1935年3月7日的《中央日報》為證。但那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明確規定“第四名以後無獎”,因此第九名的《漁光曲》不能算獲了獎。同時,她查到了電影教育家魏學仁先生的文章《中國教育電影與教學電影》,其中寫道,《農人之春》於民國廿四年( 1935年)7月25日參加在比利時舉辦的國際農村電影比賽,獲得“特獎第三名”,評審們給出的理由是“描寫中國農村生活,極為優美”,李多鈺主編的《中國電影百年(上編):1905-1976》 也記錄了這點( 網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