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端

學佛30多年的蔡文端居士是馬來西亞萬撓佛教會會長,他利用業餘僅有的少許時間,無師自修梵文,靠著一部《梵和大辭典》,20多年來轉譯出無數梵文陀羅尼(咒語)。

簡介

他已經默默的從事佛教梵文咒語的轉譯二十多年。在這些日子來,沒有任何一個佛教機構,對他的這一份努力給予肯定;知道他能夠看懂梵文字的人也不多。平時,就只有和他交往密切的佛友,向他索取一些已譯好的羅馬字型梵文密咒而已。他說,他在二十年前進行這個工作時並沒有考慮轉譯咒語有什麼困難,當年也沒有機會學習梵文,而必需靠自己努力摸索才將梵文搞通。

蔡居士是因為生活上遇到一件不能以人力解決的問題,試圖進入大藏經搜羅大悲咒的原典,尋找解決問題的"秘方",而開始了他翻譯梵文咒語的旅途。他研究的梵文是舊式“悉曇體”(Siddham),比現有的新式梵文“天城體”(Deva Nagari)簡單得多,筆劃比較少。

古時候的咒語都是靠師口傳,有些咒語傳到後期會有紕漏或錯誤,即使是手抄本,也會有抄錯的時候,古時又沒有藏經可供參考,也沒有專人在作這方面的研究,所以收集在藏經里的咒語很多都有紕漏或錯誤。轉譯的對錯,就要每個字每個字去和《梵和大辭典》核對或參考別的版本。

轉譯咒語最好是能夠找到最早期的版本,因為會比較準確。最大的困難是,梵文有如英文,是由字母組成,一共有44個字母,句子沒有標點符號,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或停頓,早期轉譯咒語的時候,單單是分句子就花費了不少的時間。為了確保準確地翻譯咒語,蔡居士過後也買了一本《密教大辭典》作為研究工具。他靠著一股精進力,仔細的檢查辭典,對照咒語的不同版本,一點一滴的將大藏經的咒語,全部轉譯為羅馬字型的梵文佛咒。

“大部份時間都花在轉譯咒語上,我想,轉譯的同時無形中也在持咒吧!曾經有過一段日子精神衰弱,嗜睡、無精打彩,後來持誦【佛頂尊勝陀羅尼】情況才改善過來,現在多是念佛號。每星期六也會在佛教會共修尊勝咒。咒語實在是太多了,成千上萬,無法每一個都持誦,而佛號比較之下就簡單得多,一句阿彌陀佛可以讓你往生淨土。”

蔡居士雖然轉譯梵文咒語多,但他沒有學習密法,平時以念佛為常課。他說,念佛是最穩當的方便法門,現代人不修淨土法門,要脫離三途苦,並不容易。當初因為修持地藏名號的太太,替人們超渡怨親債主或解除黑法,有時會遇到干擾,所以就發願持誦金剛咒輔助。金剛咒之威力不可思議。個人持咒所體會的一點心得是:咒有分柔軟、剛烈者。柔者如【尊勝陀羅尼】,剛者如【楞嚴咒】及各種【金剛咒】,其中猶以金剛咒的力量較為猛烈,通常用以降魔。據《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七載,“誦持楞嚴咒者,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一切惡星並諸鬼神不能對持者起噁心。若心散亂,不住三摩地,心憶口持此咒,則為金剛藏王菩薩眷屬隨從護衛,乃至求長壽、求果報、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事,無一不能實現。”有佛友持楞嚴咒後凡事比較能夠聚精會神,神智清明而靈感不斷。楞嚴咒本身就有開智慧的功效。

他覺得以羅馬化梵文念誦咒語會比較快有感應,華文版的咒念起來好像沒有一個標準,因為不曉得以前的高僧大德是用哪一種語言來翻譯,華語、廣東話還是福建方言?音的準確性忽略不得。音若不準,功效會打折扣,事倍功半。而所謂的多念,並非一天念七、八個咒,而是誠心地專念一個咒,誠意會更勝一切。只要念到一定程度,就會“一通全通”,念其他的咒也一樣可以發揮其效用。 誦咒最重要是心誠,而且要做功課,持續念誦,最少要念上幾萬遍,但不需要每個咒語都念。你必須要念得勤,念得誠。對咒生起強烈的信心,那種感應只能體會,不能言喻。念咒之餘,還要守戒及修定,而且持誦者必需要有很好的戒德和慈悲心,才能感動護法。戒律不好,一旦生起不善的念頭,將會對人或對己造成很大的傷害。

蔡文端學佛三十年,曾經有過許多障礙,也曾經體驗過學佛的利益。但是他冷眼旁觀,卻感嘆世人只求近利,不求遠功,而錯過學佛的機會。他說,佛教會要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接引信眾並不容易,許多人認為學佛是沒有利益的,而拒絕參與佛教會的活動;所謂的“利益”,是以金錢和財富進行衡量的。

蔡文端認為,佛教會的生機在年輕人,如果佛教會不能吸收年輕人參與,難免會老化而名存實亡。在接引年輕人學佛時,也要注意年輕佛友的需求,不能一味以念佛為主要的活動項目,而忽略了年輕人對念佛所持有的見解。有許多人批評佛教會搞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是消極的,其實也有他們的理由。人活得好好的,為什麼一天到晚想著要死,而且死了之後,要到極樂世界去。這個謎底,一定要打開,才能讓人信服,誠心誠意的接受佛教和學習佛理的。

體悟和見解

在學佛的路途上走了三十多年,蔡文端也有本身的體悟和見解。他說:“學佛必需明白佛的本心,理解經文的義理,才有意義。學佛是要學習佛教的教義和精神,只有如理修行,依經起意,才能淨心,而使自己獲得改變氣質的功德,同時獲得修佛的法樂。”

蔡文端也欣賞佛光山星雲上人慈悲度世的熱誠。他說,星雲大師是以彌勒菩薩的法門接引眾生。以富貴莊嚴,體現佛教的大精神,讓人覺得學佛和修佛並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彌勒菩薩的道場是莊嚴美妙的,他未來成佛之後所成就的世界,也是非常壯麗和充滿福樂的。”美國萬佛城宣化上人的法門,卻和星雲大師的法門成正對比,宣化上人是以苦修見稱。“這兩種法門各有殊勝之處,都是在應機設教,以不同的方便接引信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