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應福

蔡應福別名“能追扒”,1942年出生於華坪縣通達鄉.他根據民間歌舞《牧歌》改編創作的《放豬調》被譽為“中國民族民間歌舞藝術中的一流精品”由他開發的華坪花傈僳歌舞已成為中國民間藝術中一朵亮麗的奇葩,他給華坪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人們尊稱他為——華坪花傈僳歌舞藝術之父。

人物介紹

點擊查看大圖
蔡應福,別名“能追扒”,男,傈僳族,1942年出生於華坪縣通達鄉,他從小酷愛藝術,十餘歲開始接受本民族豐富的神話傳說及傳統的歌謠、舞蹈的薰陶,此後的數十年,他悉心鑽研民族傳統文化,特別對花傈僳的風俗習慣、民間藝術了解甚多,且有一定的漢文化修養。從七十年代起,經他蒐集整理的《我的小羊羔》、《歡樂的傈寨》、《我唱阿依喲唱上了癮》、《苦歌》、《甜歌》等傈僳族民歌,由蔡學珍演唱到了首都舞台,民間故事《兩顆寶珠》、《青娃吐銀子》刊登於《上海民間故事選》。

個人簡歷

從1969年起,蔡應福在縣、鄉黨委、政府及文化部門的支持下,曾先後組織過三支花傈僳業餘演出隊,有兩支演出隊堅持到現在,仍開展演出活動。多年來,他自創自編花傈僳歌舞節目60個左右,其中30多個獲省、市、縣各級獎勵。他創作的歌舞作品保持了一種原始古樸的自然美及濃郁的傈僳族民間歌舞特色,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他根據民間歌舞《牧歌》改編創作的《放豬調》被譽為“中國民族民間歌舞藝術中的一流精品”,多次參加國際性文化活動演出,此節目由中央電視台文藝頻道錄製後在第三套節目中多次播出。
他創造了花傈僳文字,根據民間傳說記錄、整理了花傈僳史詩《創世紀》,後翻譯為20萬字的漢語長詩,陸續在省、市刊物上發表。得到省文化廳及有關專家的肯定。
蔡應福,一個普通平凡的傈僳漢子,懷著對花傈僳民間藝術的摯愛和執著追求,為弘揚本民族的藝術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他象一位博學而多情的慈父無私地把他的知識傳播給下一代的民間藝人,培養了一大批傈僳族民間藝術人才,桃李滿天下。蔡學珍、丁文蓮、王志芳蔡紅英、王嫦英、王林彬等,就是在他的指導下,因演唱他創作的歌舞而享譽國內外。由他開發的華坪花傈僳歌舞已成為中國民間藝術中一朵亮麗的奇葩,他給華坪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1998年7月,蔡應福不幸病逝。他的去世是華坪花傈僳民族文化的一大損失,人們尊稱他為——華坪花傈僳歌舞藝術之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