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作品
1971年,他在市政工程隊工作,每天扛石頭、拉大車,回到家裡累得骨頭象散了架一般,要在床里躺好一會兒才能爬起來吃飯。但即便如此,他晚上還要以床作凳、以床頭櫃作書桌,在一盞昏黃的電燈下孜孜不倦地讀書、寫文章,先後撰寫、彙編了《漢字構造》、《漢字的故事》、《俞曲園考據筆記選集》、《俞曲園年譜》等著作。
改革開放以後,蔡劍飛的學術生命獲得了新生。他主要從事地域文化、地方志的研究,不斷地著書立說,至今已出版編、著作20多本。他參與了《德清縣地名志》、《德清縣誌》、《莫乾山志》等的編撰工作,還寫了大量文章,彙編成了《雞肋集》、《雞冠集》、《羌山集》、《前溪集》等文集,這些書均為自費印製。
從1994年起,蔡劍飛至少每年印一部書。去年以來,他又出版了《民國德清人物誌》、《德清城鄉建設志》兩本新書。正如他的一位朋友在贈予他的詩中寫的一樣:“青青竹簡源源刻,淡淡寒花歲歲開。”寒花雖淡,卻自有其雋永恆久的幽香。
個人生活
蔡劍飛的專長是語言學,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其文字學專著《形聲字概論》就在上海東方書店出版發行。《語法圖解初步》在北京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並完成《詩經情詩今譯》及《漢語詞類和詞式》書稿。然而,時運不濟,由於某些歷史的原因,在1955年的肅反運動中,他被以抗拒交代罪逮捕入獄,判處管制兩年。出獄後,先後在當地的草包廠、煤球廠、軋花廠打工,還進建築社做小工、築路等,到1976年摘帽,到1986年正式撤銷當年對他的刑事判決。這二十多年裡,蔡先生受到壓制、審查,妻子也受他牽連而失去了工作,為了養家餬口,他不得不承擔起了繁重的體力勞動。
蔡劍飛的書籍或記載江南的風土人情,或實錄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述說家鄉的人文典故,許許多多的陳年往事,在他的腦海中卻鮮活如初。讀他的著述,舊時德清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均栩栩如生、歷歷在目,他由此被譽為德清的“活字典”。
蔡劍飛生前曾說:我研究鄉土文化多年,目的就是希望德清人民了解家鄉,了解家鄉的歷史,從而愛護她,發展她,使我們的鄉土文化得到繼承、發揚和繁榮。
人物評價
德清的“活字典”走了。但不管是誰,只要想深入地了解、研究德清的歷史,就繞不開蔡劍飛,繞不開他編撰的書。這,就是這位已故的老人在德清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分量。
優秀專家盤點05
各行各業都有傑出的人才,這個任務就是用來盤點這些專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