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方言概況
鄉鎮 | 方言種類 |
琴亭鎮 | 贛語 |
升坊鎮 | 贛語 |
神泉鄉 | 贛語 |
三板橋鄉 | 贛語 |
荷塘鄉 | 贛語、客家語 |
良坊鎮 | 贛語 |
湖上鄉 | 贛語 |
路口鎮 | 贛語 |
閃石鄉 | 贛語 |
南嶺鄉 | 贛語 |
坊樓鎮 | 贛語 |
高洲鄉 | 贛語 |
六市鄉 | 贛語、客家語 |
註:少數民族語言及其方言、國語、外來人口所用方言、外國語不計入上表。
蓮花縣內方言的形成,與歷史上的人口遷徙密切相關。據現有資料考證,本縣居民的先民基本上都是唐代以後陸續由外地遷來的。 遷入的人口中,省內以永新、安福兩縣居多,吉安、吉水、萍鄉次之(遷入的人口中大部分人的原籍地現屬吉茶片贛語區),他們自稱“土著”,說的是“本地話”。 久而久之,這種“本地話”成為了的“蓮花話”。
蓮花縣內的客家方言形成較晚。縣內的客家人清初才由粵東北,即現廣東省河源、梅州兩市及周邊地區遷來。
贛語
蓮花縣地處江西西部,通行贛語,縣內居民一般稱之為”蓮花話“。蓮花話包括19個聲母(包括零聲母)41個韻母(包括自成音節的n),其中:
1、除少數韻含鼻音韻尾ŋ外,大多數陽聲韻都以鼻化元音為主要元音,無鼻音韻尾m、n;
2、元音a包括a\ɐ\ɑ三個變體;
3、ai的實際發音為æi;
4、ao的實際發音為ɔo;
5、n含m\n\ŋ̟;
6、少數中古明母、疑母陰聲韻字讀陽聲韻;
7、古全濁聲母今讀塞音塞擦音,不論平仄都讀送氣清音;
8、年長的人說話幾乎沒有f聲母,國語中的f聲母字一般都讀成xǂu(近於∅),而中青少年說話時,一般都將中古非敷奉母和曉匣兩母合口韻字讀作f聲母;
9、中古泥來日三母字,如果逢陰聲韻,讀l聲母,如果逢陽聲韻,讀n聲母,亦有少數字讀零聲母;
10、n與啟齒、撮口韻相拼時實際發音為ne;
11、中古透定二母與開口韻母相拼時讀X;
12、X的實際發音稍後,接近h;
13、中古知、照母少數字白讀音為t;
14、中古疑、影、喻三母字讀零聲母。
聲調
聲調 | 陰平 | 陽平 | 陰上 | 陽上 | 去聲 |
調值 | 44 | 13 | 53 | 35 | 22 |
1、陰平包括中古平聲清聲母字、入聲清聲母字,及部分次濁聲母字;
2、陽平包括中古平聲濁聲母字;
3、陰上包括中古上聲清、次濁聲母字,及部分次江聲母字(原文如此) ;
4、陽上包括中古上聲次濁、全濁聲母少數字。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調類,但字數很少,而且有些字在不同條件下可有兩個調(如“冷”字,白讀讀[nɑ̃ ],文讀讀[nẽ ]);
5、去聲包括中古去聲字、全濁上聲字一部分和入聲濁聲母字;
6、結構助詞“咯”[ko]、時態助詞“哩”[li]及派生詞的詞綴大都念輕聲,但仍存在一定的高低升降,不另立調類。
同時,蓮花話存在一種連讀變調現象:
1、陽平字在前,調值由13變為11(但陽平+陽平可以不變調,如“硫磺”[liu uɔ̃ ];
2、去聲字在前,調值由22變為33。
語音特點
蓮花話屬於贛語吉茶片,如果再往下細分,則又可以劃入永新小片。根據地域劃分,蓮花話可分為礱西腔和上西腔兩大類。 礱西腔接近永新口音,上西腔則接近安福口音。語言的差異似乎比其它鄉俗明顯,更具有區域性、傳統性和凝固性,很少變異。一般通過語言即可判斷其所居地點。
對於上西腔來說,東面的路口、湖上兩個鄉鎮與西面的坊樓、六市大同小異。而對於礱西腔來說,則以距說上西腔鄉鎮的遠近分三個層次:良坊一帶受上西腔影響較大,以縣城為中心的中間帶次之,至三板橋鄉,因緊鄰永新,其腔調則與永新話無多大差異了。
礱西腔和上西腔的差別一是體現在語音上,比如礱西只有少數中古知、章兩母字讀t,而且只限白讀音,上西則知、章兩母洪音字都讀t,徹、澄、昌三母字讀tʰ以及上西陽上字較多,礱西陽上字少,三板橋鄉無陽上調等等;二是還體現於辭彙上,例如“做什麼”一詞,礱西腔叫“做哪 個”,上西腔則叫“做怎個”;“窗戶”一詞,礱西腔叫“朵子”,上西腔則叫“坎門”;礱西腔中用的廣泛的否定詞是“嘸”[n ](或作“唔”) ,上西腔中運用廣泛的否定詞則是“不”[pε ] 。儘管礱西腔與上西腔的差異絕非只限於以上幾點,但由此也可以看出這兩種腔調差別之大。
註:加外框的字為同聲字或發音相似的字,並非本字(一般找不到本字)。
字/詞語 | 礱西腔 | 上西腔 |
母親 | ai uo | m ma |
頭 | lao ho | lao pho |
男孩 | a li | ɕi ʨi |
哭 | tɕiao | kʰo |
捉迷藏 | ta pẽ | tsomi |
我們 | uo kuε | ŋo fu |
來不及 | lœ n iã | lœ pɛ iã |
註: 礱西腔以縣城為代表,上西腔以路口鎮為代表。
同時,蓮花話還有一種奇特的合音、減音現象:
詞語 | 不連音讀法 | 合(減)音讀法 |
不好(嘸好) | nhao | ao |
不是(嘸是) | n sε | lε |
不知道(嘸曉得) | nɕiao tɛ | iao tɛ |
未曾(嘸然) | nnẽ | nẽ |
辭彙
字詞 | 國際音標 | 漢語拼音(近似發音、不標聲調符號,加粗體為實際生活中的讀音) |
一天 | iε kuŋ | ye gong |
時間 | kuŋ hu | gong hu |
白天 | iε li | ye li |
晚上 | ia li | ya li |
一會兒 | iεha li | ye ha li |
現在 | kuaha | gua ha |
大腿 | hai kuε | hai guê |
胯下 | ka ha | ga ha |
左撇子 | tso pa li | zo ba li |
小孩 | ali | a li |
女孩 | m li | m li/mei li |
祖父 | laotia | lao dia |
伯父、伯母 | pa pa | ba ba |
雁 | ai o | ai ou |
癩蛤蟆 | lu kεmo | lu kê mou |
青蛙 | kεma | kêma |
蟑螂 | tsaoʨi | zao ji |
翅膀 | iε pi | ye bi |
膜 | i | yi |
鍋巴 | lao ka | lao ga |
鑰匙 | soo | suo ou/suo si |
鍋子 | uo | wo |
瓢 | ɕyo | xuo |
胡說 | ta ia ua | da ya wa/da ya wo |
烤火 | tsahuo | za huo |
黑 | u | wu |
小 | ɕi | xi |
知道 | ɕiao tε | xiao dê |
叮囑 | kaoh | gao hu |
發芽 | paoa | bao a |
結果 | tiokuo | dio guo |
永新小片
包括遂川、安福、永新、蓮花、井岡山市以及湖南省的攸縣、茶陵、炎陵。共同特點是古濁平、古清去今不合二為一(寧岡例外),古清去和古濁去今合為一個調類(寧岡、茶陵、炎陵例外)。永新泥來不混,[n][l]為不同音位。江西境內其餘各縣市泥來洪音相混,除蓮花縣有[l]無[n]外,其餘[n][l]都是自由變讀。
現狀
蓮花話是蓮花本地的主流方言,在縣內使用廣泛,而且大部分年長的人只會說蓮花話。
同時,蓮花話受國語的威脅還是比較大的,這種“威脅”尤其體現於孩子身上。比如說,在蓮花縣城,可以看到不少用國語互相交流的孩子們。甚至在年老的長輩和孩子們交流的時候,都是長輩用蓮花話,晚輩用國語。這樣一來,就可能導致“爺爺和孫子說話需要父母做翻譯”的情況發生。
客家話
來源
江西省的客家話有兩種情況,一種稱為“本地客家話”,大多是唐宋以來便生活在本地的居民,這些人集中分布在江西南部的中心地區;另一種客家話是明清以來從廣東、福建遷移到江西的人說的客家話,說這種客家話的人一般有強烈的“客家”意識,蓮花縣境內的客家話即屬後一類。 據《蓮花縣誌》記載,蓮花縣客家居民是清初從粵東北(即廣東省梅州、河源等地)遷來的。
分布
蓮花縣內客家話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荷塘鄉、西北部的六市鄉(均屬非純客家鄉鎮)的山區里,使用人數不多,只有幾十戶左右。 這些客家人主要使用所謂“客籍話”,屬於客家語的銅桂片。
語音特點
下面介紹“客籍話”的部分語音特點。
古全濁聲母今逢塞音、塞擦音不論平仄都讀送氣清音。
古曉、匣兩母逢合口韻母都讀[f-],如“花、灰、婚、紅”等。
有較多的輕唇聲母字讀為重唇。
除個別地方外,聲母f、v一般不與齊齒韻母相拼。
“知”的白讀音聲母為[t]。
複合韻母豐富,元音韻尾-i,-u很完整。
沒有撮口韻母。
有較多的古上聲全濁、次濁聲母字讀為陰平。
去聲多不分陰陽。
古入聲字仍讀入聲,並據古聲母的清濁分為陰入、陽入二調,陰入調值低,陽入調值高。
古平、上、去、入四聲都有部分次濁聲母字今讀隨清聲母字走向,而且這些字各地很一致。
“祖父”說“阿公”,“祖母”說“阿婆”,“父親”說“阿爸”,“母親”說“阿婆”,“哥哥”說“阿哥”,“姐姐”說“阿姐”。也就是說,在稱謂語中常用詞頭“阿”。
雄性稱“公”“牯”,雌性稱“嬤”,一些無雌雄之分的事物也往往加上“公”或“嬤”,如“索嬤”(繩子)、“杓嬤”(瓢)、“舌嬤”(舌頭)、“碗公”(大碗)。
“兒子”說“徠子”,“女兒”說“妹子”。
“這”說“底”或“已”,“那”說“該”。
表示“給”、“被”的意思用“分”[pun]或“畀”[pui]。
比較句用“比……過”的形式,如“佢比你過大”(他比你大)。
1.古全濁聲母今逢塞音、塞擦音不論平仄都讀送氣清音。
2.古曉、匣兩母逢合口韻母都讀[f-],如“花、灰、婚、紅”等。
3.有較多的輕唇聲母字讀為重唇。
4.除個別地方外,聲母f、v一般不與齊齒韻母相拼。
5.“知”的白讀音聲母為[t]。
6.複合韻母豐富,元音韻尾-i,-u很完整。
7.沒有撮口韻母。
8.有較多的古上聲全濁、次濁聲母字讀為陰平。
9.去聲多不分陰陽。
10.古入聲字仍讀入聲,並據古聲母的清濁分為陰入、陽入二調,陰入調值低,陽入調值高。
11.古平、上、去、入四聲都有部分次濁聲母字今讀隨清聲母字走向,而且這些字各地很一致。
12.“祖父”說“阿公”,“祖母”說“阿婆”,“父親”說“阿爸”,“母親”說“阿婆”,“哥哥”說“阿哥”,“姐姐”說“阿姐”。也就是說,在稱謂語中常用詞頭“阿”。
13.雄性稱“公”“牯”,雌性稱“嬤”,一些無雌雄之分的事物也往往加上“公”或“嬤”,如“索嬤”(繩子)、“杓嬤”(瓢)、“舌嬤”(舌頭)、“碗公”(大碗)。
14.“兒子”說“徠子”,“女兒”說“妹子”。
15.“這”說“底”或“已”,“那”說“該”。
16.表示“給”、“被”的意思用“分”[pun]或“畀”[pui]。
17.比較句用“比……過”的形式,如“佢比你過大”(他比你大)。
以上特點是客籍話語音特點中的 絕大部分,剩餘小部分內容,此處不再贅述。
銅桂片
銅桂片是客家語的方言片之一,江西省內分布在井岡山、永新、吉安、遂川、萬安、泰和、宜豐、萬載、靖安、銅鼓、高安、奉新、修水、武寧、蓮花、貴溪、弋陽、鉛山等地。此片的特點在於調值和調型相當一致。陰平為中升或中平調,陽平是低升或低平調,上聲是低降調、去聲是高降調或高平調,陰入是低短調而陽入是高短調。此片與梅縣為代表的粵台片聲調系統極為接近。
現狀
由於客家方言在縣內分布區域小,相關資料記載並不完善,並且縣內客家居民在琴亭鎮等贛民系居住的鄉鎮活動時也使用贛語,導致客家語在蓮花縣境內的適用範圍和影響力正在逐步縮小。 實際上,客家話作為一種方言,在蓮花縣已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