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形影青瓷碗

蓮花形影青瓷碗

蓮花形影青瓷碗南宋。胎薄,口沿呈蓮花狀,通體施釉,有小冰裂紋。

概述

南北朝青瓷中一種特異作品。器高一般為50—70厘米,侈口,長頸,圓鼓腹,高底座。頸部以粗弦紋間隔,其上貼四組龍紋,其下貼四組龍紋或飛天。肩部出六個粗壯的複式耳。自肩部經腹部至底座,刻劃或堆貼俯仰呼應的蓮瓣,並飾花穗。灰白胎,青釉,有委強的玻璃質感。蓮花尊是在佛教流行的背景下產生的。

外型

這件北朝青瓷蓮花尊,高59.5厘米,口徑12.2厘米,底徑20.2厘米。長頸直口,外沿飾一對橋形耳,流肩,頸、肩部有六個雙系環耳。貼塑六團花,六獸面紋,器身以多層仰、俯蓮瓣堆雕,釉色瑩潤,積釉處呈淺綠色。器蓋雕飾蓮瓣紋,由於受佛教影響,青瓷上盛行蓮花紋裝飾。

這件北朝蓮花尊器型為早期北方青瓷的代表作。

1出土時間和地點

1948年河北省景縣封氏墓出土,

館藏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2出土時間和地點

南京東郊麒麟門外靈山南朝梁墓出土。

(圖)蓮花形影青瓷碗蓮花形影青瓷碗

青瓷蓮花尊是南朝時期青瓷的代表佳作。出土一對,大小、紋飾相同,造型雄偉莊嚴,裝飾富麗華貴,是目前發現的最大、最精美的六朝青瓷器,受到國內外考古界和史學界的廣泛矚目,贏得了“青瓷之王”的美譽。

外型

蓮花尊的造型與裝飾帶有濃厚的佛教色彩。蓋為僧帽形,蓋頂有方形鈕,四周為三角形鋸齒狀的變形蓮瓣。口部為侈口,呈喇叭狀,口沿外有對稱的兩個橫系,頸部裝飾分三段:上段貼附五個飛天,中部堆塑六個一腿前伸一腿後屈的人物形象,下部貼附對稱的二龍戲珠及忍冬、蓮花紋構成的圖案各二組。肩部有寬厚的六個橋形復系,腹成橢圓狀,上腹部由二層模印的雙瓣覆蓮,一輪貼花菩提和一組刻劃瘦長的復蓮組成;下腹部為一組雙層單瓣仰蓮,蓮瓣尖端略微上卷。圈足似一喇叭座,表面有兩層單瓣的覆蓮。  

蓮花紋飾簡介

靈動又端莊的蓮花飾青瓷靈動又端莊的蓮花飾青瓷

蓮花紋飾出現在我國瓷器上面,首見於六朝青瓷魏晉南北朝是中華文化大融合的時代。中國的漢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與來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互相融合。受佛教藝術的影響,東晉晚期,瓷器上開始出現了簡單的蓮瓣紋。南北朝時期,佛教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和扶持。隨著民間信佛者的劇增和大量寺廟、石窟的修建,佛教藝術的影響已深入到各個領域。在各種工藝品中,蓮花題材幾乎無處不見。它從東晉時期的初露端倪發展到了鼎盛時期。蓮紋此時不僅大量裝飾在盤碗類圓器上,也廣泛用於罐、尊等琢器上。裝飾技法大為拓展,更為豐富,除了延用重線淺刻外,還採用浮雕堆塑模印貼花等多種技法。 
隨後,蓮花題材的瓷器隨著佛教華夏大地上的發展不斷增多,工藝更日趨成熟。佛教藝術發展到唐代,從題材到風格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幻想的宗教世界已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並把外來藝術的精華水乳交融地融入本民族的傳統藝術之中。”蓮紋此時已逐漸失去了宗教色彩,日益表現出富有生活氣息的民族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