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草[中藥]

蓬萊草[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蓬萊草,中藥材名。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過江藤的全草。夏、秋採收,鮮用或曬乾。功能主治為:祛風,清熱,消腫,解毒。治咽痛乳蛾,癰疽腫毒,熱痢,淋病,牙疳,帶狀皰疹。①《國藥的藥理學》:消腫止痛。內服治月經不順及淋病。②《泉州本草》:清熱,祛風,解毒。治癰疽腫毒,咽喉腫痛,熱痢,瘋狗咬傷等證。

來源

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過江藤的全草。夏、秋採收,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

①《泉州本草》:味酸甘微苦,性寒,無毒。

②《福建中草藥》:微苦辛,平。

《泉州本草》:入肺、心、小腸諸經。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消腫,解毒。治咽痛乳蛾,癰疽腫毒,熱痢,淋病,牙疳,帶狀皰疹。

①《國藥的藥理學》:消腫止痛。內服治月經不順及淋病。

②《泉州本草》:清熱,祛風,解毒。治癰疽腫毒,咽喉腫痛,熱痢,瘋狗咬傷等證。

形態特徵

一年生匍匐草本,長15~90厘米。莖分枝,被小粗毛,節上生根。葉對生;近無柄;倒卵形,長1~2.5厘米,先端鈍或渾圓,基部楔尖,邊緣在中部以上有利齒。穗狀花序卵形或圓柱形,極稠密,長1~2.5厘米,寬約6毫米;花序柄直立,腋生,長2~6厘米;苞片卵形或倒卵形;萼小,2裂;花冠長約3毫米,粉紅色,管柔弱,肢2唇形,擴展;雄蕊4,2長2短,內藏,著生於花冠管中部;子房2室。果實直徑不及2毫米。花期夏季至冬季。

分布區域

分布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北、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田邊、堤岸。

生長習性

宜於溫暖濕潤和向陽的環境。以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為好。

繁殖方式

分枝繁殖。

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用分枝繁殖,在5-6月間,將匍匐莖及新蔓扯起,每隔3-4節剪成1株,按行株距25-30cm開穴,深6-7cm,每穴栽植2株,將1-2莖埋壓於土中,以利生根。田間管理種苗成活及每年早春返青後,進行中耕除草與追肥。病蟲害防治病害有葉斑病,可用波爾多液或代要森鋅藥劑防治。

病蟲防治

病害有葉斑病,可用波爾多液或代要森鋅藥劑防治。

藥材性狀

莖細長,多分枝,直徑約2mm;表面黃綠色或淡紫紅色,有經從絕紋,具顯著的節,節處有棕色鬚根。葉對生,無柄,葉片皺縮,完整葉片呈1-3cm,寬0.5-1.5cm,先端鈍成近圓形,基部狹楔形,葉緣中部以上有鋸齒,淡綠色,兩面均有毛,紙質,易碎。有的在葉腋中可見短圓柱形的穗狀花序或果。氣微,味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相關配伍

①治咽喉紅腫或單雙喉蛾:鮮蓬萊草每次一兩,搗汁內服,症重者次日再服。

②治癰疽腫毒:鮮蓬萊草合飯粒搗敷患處。

③治瘋狗咬傷:鮮蓬萊草二兩。搗爛絞汁泡酒服,渣敷患處,以傷愈為度。(①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④治牙疳:鮮過江藤二兩,鴨蛋一個。水燉服。

⑤治口角療:鮮過江藤加烏糖少許,搗爛外敷。

⑥治帶狀皰疹:鮮過江藤搗爛取汁,調些雄黃末敷患處。

⑦治痢疾:鮮過江藤四兩。水煎服;或搗爛絞汁,調糖或蜜溫服。(

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化學成份

全草含黃酮成分過江藤素、β-谷甾醇葡萄糖甙和豆甾醇葡萄糖甙。又含過江藤定A、過汪藤定B。

相關論述

1.《藥理學》:消腫止痛。內服治月經不順及淋病。

2.《泉州本草》:清熱,祛風,解毒。治癰疽腫)毒,咽喉腫痛,熱痢,瘋狗咬傷等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