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村

蓬萊村

蓬萊村隸屬於海山鎮、邊上有坂上村、陳厝村、浮任村、上港村,山清水秀,人好,人勤物豐;村內企業:食品、鉛筆廠;主要農產品:綠蘋果、櫻桃、青豆、榴槤、小青南瓜、無花果、蕹菜、橙子;村內資源:紅寶石、煤礦、沸石金紅石、銅;村里單位:蓬萊村村委會、蓬萊村黨支部、蓬萊村廣播站。

基本信息

1、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海山鎮蓬萊村

在鎮政府駐地北偏東4千米。分2個村民小組,共291戶,人口1330人,有李、林2姓,李氏於宋末元初從福建省莆田遷此創村。聚落於大水溝的轉彎處,取名溝郁。後人因此處依山臨水,景色迷人,故以海山古稱蓬萊作為村名。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築多為花崗岩石基礎,磚瓦木結構和少數鋼筋混凝土結構的2層樓房。有耕地392畝,其中常用耕地172畝,臨時性耕地220畝;山地902畝。海、淡水養殖面積150畝。現勞力主要從事種養業,主種水稻、地瓜,兼種四時蔬菜,飼養家禽。淡水養殖為牛蛙、淡水魚等。有個體和聯戶企業5家,經建設築、建材、珠繡及農副產品加工等。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34萬元,人年均收入3777元。有國小1所,衛生站1所。電話程控化,村民普遍以石油氣作燃料,飲用井水,用電燈照明。黃海公路從村前經過。

2、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匡遠鎮蓬萊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宜良縣匡遠鎮 ,地處城郊結合部,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3公里。東鄰北古城鎮,南鄰永新村委會,西鄰溫泉村委會,北鄰寶洪村委會。轄黑希村 、蓬萊村、蘭家營、蘇羊村、瓦窯村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2210 戶,總人口7364人,農業人口7364人,勞動力5255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90人。
全村國土面積6.77平方公里,海拔1530米,年平均氣溫16.5℃,年降水量 898.2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花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3723 畝,人均耕地0 .51 畝,林地1732.5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05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二三產業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了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擁有電視機農戶54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9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50戶。
該村到街道辦道路為柏油路面;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8輛,拖拉機4輛,機車169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5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13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49.5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8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9 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9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2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1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房屋。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78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45萬元,占總收的3.39%;畜牧業收入833萬元,占總收入的11.94%(其中,出欄肉豬1350頭,肉牛36頭,肉羊217頭);第二、三產業收入3763萬元,占總收入的 84.60 %;工資性收入929萬元,占總收入的5.23%。農民人均純收入5229元,農民收入以畜牧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2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8人(占勞動力的43.64%),省內務工602人,省外務工6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40戶,總人口1703人,其中男性821人,女性882人。農業人口1703人,勞動力112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3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03人,享受低保7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蓬萊國小,中學生就讀到蓬萊一、二中。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1人,其中小學生212人,中學生89人。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地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

3、福建泉州永春縣達埔鎮蓬萊村

永春縣達埔鎮蓬萊村委會概況
【地名含義】
古名扶內,是“駙萊”的諧音。在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2年)尤存忠在軍中工作派守“蓬萊”,為紀念尤氏始祖尤恩禮駙馬都尉,而得名“駙萊”,尤存忠是蓬壺尤氏十三世裔孫,後來人們為紀念尤存忠由蓬壺遷來,而改稱“蓬萊”。
【歷史沿革】
宋至清屬八都。1949年前屬達西實驗鄉蓬萊保。達埔鄉延壽保,新中國成立後稱第七區延清鄉,蓬壺區延清鄉,1958年公社化時稱蓬萊大隊;1984年10月改為蓬萊村民委員會。
【行政隸屬與地理位置】
蓬萊村位於達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