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上村

蒼上村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馬樹鎮孔家營行政村,屬於山區。國土面積1.58平方公里,適宜種植馬鈴薯、蕎子、燕麥等農作物。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雲南省蒼上村

村情概況

蒼上村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馬樹鎮孔家營行政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10.00公里,距離鎮14.00公里, 國土面積1.58平方公里,海拔0.00米,年平均氣溫0.00℃,年降水量0.00毫米,適宜種植馬鈴薯、蕎子、燕麥等農作物。有耕地520.49畝,其中人均耕地2.15畝;有林地369.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1戶,有鄉村人口180人,其中農業人口180人,勞動力11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5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0.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9.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截至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20.49畝(其中:田0.00畝,地520.49畝),人均耕地2.15畝,主要種植馬鈴薯、蕎子、燕麥等作物;擁有林地369.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無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47.2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1年底,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41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戶。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4.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該村到2011年底,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0.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66萬元,畜牧業收入53.28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26頭,肉牛0頭,肉羊201頭); 林業收入0.64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26萬元, 工資性收入10.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9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人 ,在省內務工19人,到省外務工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生豬養殖,馬鈴薯種植,主要銷售往雲南省。2011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0.25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生豬養殖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生豬養殖,馬鈴薯種植產業。

人口衛生

截至2010年底,該村共有農戶41戶,鄉村人口180人,其中男性95人,女性85人。其中農業人口180人,勞動力117人。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4.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孔家營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馬樹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00公里,距離中學14.00公里。截至2010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2人,中學生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0.2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11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5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截至2010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5人,女黨員0人。 團員11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相對滯後,學生上學太遠,民眾文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交通不便,農產品主要靠畜辦車運輸,經濟困難,醫療衛生條件差,產業基礎薄弱。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達到道路通暢,汽車能夠進村入戶,將農產品運出去;飲上清潔方便的自來水。電網改造,電價統一。辦一個校點,學生上學不用走太遠的路,轉變農戶思想觀念。

浙江省溫州市蒼坡村

概況

蒼坡村位於岩頭鎮北面仙清公路西側,為李姓聚居之地。始建於公元955年,原名蒼墩。現存的蒼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九世祖李嵩邀請國師李時日設計的,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雖經近千年的滄桑風雨,卻舊顏未改,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築的寨牆、路道、住宅、亭榭、祠廟、水池以及古柏等,處處顯示出濃郁的古意。
蒼坡村在村莊的布局構思上,非常注重蘊含文化的內涵。村莊是以“文房四寶”來進行布局:針對村右的筆架山,鋪磚石長街為“筆”,鑿5米長的條石為“墨”,辟東西兩方池為“硯”,壘卵石成方形的村牆,使村莊象徵一張展開的“紙”。這是“耕讀”思想在山村規劃建設中的充分體現。是宋代社會文化的一大特徵。

村落布局

村中街巷呈八卦形,以方形環狀的鼓盤巷為中心,向東南西北四方開八條路,經村寨的八道門通向村外。先後建東西兩方池及園堤勝景。同時以"文房四寶"作為規劃思想指導其布局,建長306米、寬2米的直街稱"筆街",對村西筆架山;以兩方池作"硯台";硯台兩旁擱置長4.5米、厚0.5米、寬0.3米、端頭打斜的條石以為"墨";村四周展開的3000畝平疇以為紙。意在激勵後代讀書入仕,光宗耀祖。李時日在村寨大門上題聯:"四壁青山藏虎豹,雙池碧水貯蛟龍",以寓此村為龍騰虎躍、名人輩出之地。
蒼坡的南門。此溪門形態優雅,頗具田園味。左右三段人字懸山屋檐,中間高,兩邊低。明間兩柱上前後出四跳大插拱,承托著櫞檁。整個溪門型制奇特,頭拱,月梁,大頭梁做工都極為考究,頗具宋代木構淳和之風。明間一道月梁橫跨,曲線富有彈性,如過江之龍,如上弦之弓。梁中懸一匾,上有“蒼坡溪門"四個字,梁下中間辟門,兩側設直欞窗。站在門內向外眺望,近處一片荷塘,蓮葉田田,遠處阡陌交通,綠野平疇。
溫州古台門現存下來的大多是清、民二個時期的建築,從建築風格上看可分為中式和中西結合二種。中式台門一般坐落在山區古村落民宅前。眼前顯然是箇中式台門,上面的橫匾的字已經模糊,檐頂上已是亂草叢生,早已失去往日的輝煌……
中西結合的台門多數立在軍政要員、社會名流、地方富賈的豪宅前,他們的豪宅一般都分布上溫州市區及經濟發達的城鎮中,也有少數一部分坐落在山區。也只能依稀看見“山水怡情”的字樣,班駁的日光更顯其滄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