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陰蜜桃

蒙陰蜜桃

蒙陰蜜桃是山東省蒙陰縣特產,山東省地方標準DB37/T 2209-2012地理標誌產品。蒙陰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種植歷史,被評為“中國蜜桃之都”,所產蒙陰蜜桃色澤艷麗,果肉細膩,汁甜如蜜,個大味香,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歡迎。蒙陰蜜桃營養豐富。含糖高達13-18%,最多20%,果汁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蛋白質、維生素、胡蘿蔔素、鈣、磷、鐵等成份,以鮮食為主。 蒙陰蜜桃的主要品種有:砂子早生、早久保、倉方早生、朝暉、紅珊瑚、川中島、萊山蜜、秋紅、寒露蜜、綠化九號、中華壽桃、蒙陰晚蜜等。

基本信息

品質特點

蒙陰蜜桃因“色澤艷麗,果肉細膩,汁甜如蜜,個大味香”而得名。蒙陰蜜桃營養豐富。含高達13-18%,最多20%,果汁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蛋白質維生素胡蘿蔔素、鈣、磷、鐵等成份,以鮮食為主。

產地環境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果樹生長發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蒙陰縣屬純山區,平均海拔315.8米。

.蒙陰蜜桃

年日照時數為225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2%;年總輻射量為115.8千卡/平方厘米。大於或等於5℃積溫為4703.1℃,大於或等於10℃積溫為4380.7℃,年平均溫度12.8℃,年平均降水量為820mm,主要分布在5一9月份,8—9月份晝夜溫差平均9.6℃,10月份晝夜溫差平均11.1℃,無霜期200天。土壤主要以棕壤為主,土壤透氣性好,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高,土壤PH值在6.8—7.0之間。同時,由於蒙陰縣所處的地理位置優越,春天升溫快,桃成熟早,有利於提早供應南北方市場。

生產情況

“蒙陰蜜桃”栽培歷史悠久,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早在1672年的《蒙陰縣誌》就有記載,將桃列為所屬境內的重要物產之一。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蒙陰蜜桃經歷了三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其中1995-2007年是蒙陰桃大面積快速發展的時期,栽培面積由1995年的11萬畝發展到2007年的50萬畝,其中1995-2002年6年發展了24萬畝桃樹;2003-2007年新發展的15萬畝桃樹。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蜜桃之都”。

技術改進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後育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蒙陰晚蜜、晚九、秋紅等品種,引進良種夢富士、雙紅、春雪、夏雪、秋雪、魯星1號、金皇后、中油系列、金輝、新世紀、紅珊瑚瑞蟠2號瑞蟠4號萊山蜜、優系川中島、沙紅、早豐王、松森、超紅珠倉方早生等90多個,大力發展中早熟、晚熟品種,進一步調整最佳化了品種結構和生產布局,增強了果業發展後勁。實施果園沃土工程,增施有機肥、土壤酸化改良、果園生草、穴貯肥水、磚貯肥水、埋罐滲灌,測土配方施肥;實施病蟲害生態控制工程,搞好病蟲害預測預報,綜合運用農業、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病蟲害農藥減量控制;實施精品工程,嚴格花果管理,人工(壁蜂)授粉、疏花疏果、套用果實套袋綜合技術;實施郁閉桃園的改造工程,運用高光效樹形和長枝修剪等技術,實現寬行密植集約高效栽培。

基地建設

.蒙陰蜜桃

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促進“蒙陰蜜桃”產業最佳化升級。積極爭取和實施項目、課題,如:《果樹病蟲害農藥減量控制技術》、《優質無公害果品生產技術的研究與套用》、《果樹主要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名特優果樹新品種產業化開發》、《硬肉桃新品種引進及栽培技術研究與開發》、《果樹花粉授粉器》、《1萬畝黃桃生食加工兼用品種生產基地》、《果樹減本增效技術試驗示範與推廣》、農業部良種工程《山東省蒙陰縣果樹良種苗木繁育基地》等,實現“蒙陰蜜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狠抓精品建設,實施園區示範帶動戰略。統一規劃、統一基建、統一技術管理、統一品牌包裝、統一銷售,加強技術培訓,建立國家現代桃產業技術體系,帶動全縣蜜桃管理整體上水平,2003年以來全縣共建“蒙陰蜜桃”精品園區20餘個(含國家級標準桃園1個),面積5萬畝,通過套用新品種、新技術,實現“蒙陰蜜桃”管理規範化、標準化、現代化,綜合效益顯著。

品牌建設

蒙陰蜜桃蒙陰蜜桃

為提高“蒙陰蜜桃”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打造蒙陰果品文化產業,截止2010年,該縣已連續舉辦6屆桃花節,舉辦3屆全縣優質果品賽果會。成功承辦了兩屆“全國桃產業可持續發展論壇”和“全國桃產業發展現場觀摩會”。蒙陰縣榮獲“中國蜜桃之都”稱號,在2009年的“全國早熟桃評比會”上,“蒙陰蜜桃”一舉奪得兩金兩銀四優勝佳績,進一步確立了“蒙陰蜜桃”在全中國的中心地位;實現了蒙陰蜜桃的科技、文化雙提升。充分運用“中國蜜桃之都”、“蒙陰蜜桃”地理標誌的影響力,利用多種形式,多渠道廣泛宣傳蒙陰果品,提高“蒙陰蜜桃”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打開國際市場。對來蒙陰購銷果品的外地客戶,發放綠色通行證,開闢綠色通道。積極推行訂單農業,定向生產,走基地(農戶)與企業、市場、超市“三對接”的生產路子。截止2009年,桃園面積達到46.6萬畝,產量84萬噸,主要栽培品種60餘個,蜜桃產值達18.8億元,僅蜜桃一項農民人均收入4309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56.1%,“蒙陰蜜桃”已成為蒙陰縣農村和農民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成為蒙陰縣科技富民強縣的特色、優勢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主要品種

砂子早生、早久保、倉方早生、朝暉、紅珊瑚、川中島、萊山蜜、秋紅、寒露蜜、綠化九號、中華壽桃、蒙陰晚蜜等。

品牌榮譽

蒙陰縣舉辦的賽桃會蒙陰縣舉辦的賽桃會

2008年,蒙陰縣榮獲“中國蜜桃之都”稱號,在2009年的“全國早熟桃評比會”上,“蒙陰蜜桃”一舉奪得兩金兩銀四優勝佳績。2011年1月13日,中國農業部主辦的首屆中國農產品品牌大會在杭州召開,《2010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報告》,蒙陰縣“蒙陰蜜桃”進入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30強,果品品牌10強,桃品牌第一,品牌價值28.96億元。“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蒙陰縣舉辦的賽桃會蒙陰縣舉辦的賽桃會

蒙陰蜜桃地理標誌保護範圍限於國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相關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規定批准的範圍。即山東省蒙陰縣境內,地理坐標為北緯35°27′~36°02′,東經117°45′~117°15′,南北長64.9千米,東西寬45.8千米。主要種植區域為蒙陰鎮、聯城鎮、常路鎮、高都鎮、野店鎮、岱崮鎮坦埠鎮、桃墟鎮、垛莊鎮、舊寨鄉,總計464個行政村。(行政區域劃分如有變化,以政府行文為準)。
蒙陰縣果業協會申請的“蒙陰蜜桃”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申請材料已通過地縣兩級農業部門審核確認和省級農產品地理標誌工作機構初審合格,並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的登記條件,農業部準予登記,依法實施保護。

質量技術要求

⑴果實規格。按單果重劃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
⑵果實品質等級。蒙陰蜜桃的果實品質應符合:

項目名稱 等級
特級 一級 二級
基本要求 果實完整良好,新鮮潔淨,無果肉褐變、病害、蟲果、刺傷,無不正常外來水分,充分發育,無異嗅或異味,具有可採收成熟度或食用成熟度,整齊度良好
果形 果形具有本品種應有的特徵 果形具有本品種的基本特徵 果形稍有不正,但不得有畸形果
色澤 果皮顏色具有本品種成熟時應有的色澤,著色程度達到本品種應有著色面積的90%以上 果皮色澤具有本品種成熟時應有的色澤,著色程度達到本品種應有著色面積的80%以上 果皮色澤具有本品種成熟時應有的色澤,著色程度達到本品種應有著色面積的60%以上
可溶性固形物 (%) 極早熟品種≥11.0 早熟品種≥12.0 中熟品種≥13.0 晚熟品種≥14.0 極晚熟品種≥15.0 極早熟品種≥10.0 早熟品種≥11.0 中熟品種≥12.0 晚熟品種≥13.0 極晚熟品種≥13.0 極早熟品種≥9.0 早熟品種≥10.0 中熟品種≥11.0 晚熟品種≥12.0 極晚熟品種≥12.0
果a 面 缺 陷 1)碰壓傷 不允許 不允許 不允許
2)磨傷 不允許 允許輕微磨傷一處,總面積≤0.5平方厘米 允許輕微不褐變的磨傷,總面積≤1.0平方厘米
3)雹傷 不允許 不允許 允許輕微雹傷,總面積≤0.3平方厘米
4)裂果 不允許 不允許 不允許
5)蟲傷 不允許 不允許 不允許
6)藥害 不允許 不允許 不允許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為AGI2008-08-00102。
蒙陰蜜桃:在蒙陰縣轄區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生產的果型端正、成熟時具有本品種固有的色澤、果面潔淨、風味純正、果品質量符合本標準要求的鮮桃。包括普通桃、油桃和蟠桃。⑴普通桃:表皮有茸毛的桃。⑵油桃:表皮無茸毛的桃。⑶蟠桃:果實形狀扁平形的桃。無毛蟠桃,即油蟠桃包括在蟠桃內。
果實完整:果實無任何足以損害形態完整的破壞或嚴重損傷。
果面缺陷:由於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的果面損傷。
良好:果實無病蟲害、蟲咬或腐爛,完全適於食用。
潔淨:果實表面無明顯的塵土、藥物殘留及其他外來污物的污染。
新鮮:果實無失水皺皮、色澤變暗等。
異嗅或異味:果實吸收其他物質的不良氣味或因果實變質而產生不正常的氣味和滋味。
充分發育:果實在形態上的充分發育,自然地生成本品種應有的個頭大小和應有形狀。凡果實個頭尚未長足,果形不豐滿的果實,即未達到充分發育的症狀。
果形:具有本品種應有的形狀和特徵,主要的形狀有圓形、卵圓形、扁圓形、橢圓形和扁平形等。
果實色澤:包括果皮底色、果皮表色和著色程度。⑴果皮底色:果皮底色可分為綠白、白、乳白、乳黃、黃、橙黃和紅。⑵果皮表色:果皮表色可分為無、粉紅、紅和紫紅,著色程度按著色面積占果皮面積的百分比計算。
畸形果:外觀有不正常的明顯突起或凹陷的果實。
成熟期:果實特有的色、香、味充分體現,果肉質地達到吸引動物或昆蟲並利於食用的狀態。⑴極早熟:果實生育期小於或等於70天。⑵早熟:果實生育期71至90天。⑶中熟:果實生育期91至120天。⑷晚熟:果實生育期121至160天。⑸極晚熟:果實生育期大於或等於161天。
成熟:果實完成生長發育階段,體現出果實的色澤、風味等固有基本特徵。
成熟度:果實成熟過程中的不同階段。⑴可采成熟度:果實從果頂開始顏色開始明顯轉變,呈本品種應有的色澤,果面豐滿。⑵食用成熟度:果實呈現該品種應有的底色,有色品種著色面積占應有著色面積的四分之三以上,表現出品種應有的外觀、風味和口感。
果肉褐變:果肉色澤變為褐色,果實原有的風味改變。
整齊度:同一果實質量等級內果實大小的均勻程度。在同一包裝中,果重差異不超過果重平均值的百分之五,可視為整齊度良好。
不正常外來水分:果實經雨淋或用水沖洗後在桃表面留下的水分,不包括由於溫度變化產生的輕微凝結水。
病害:可分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有果肉褐變、冷害、缺素等。侵染性病害有炭疽病、褐腐病、瘡痂病、穿孔病、銹果病等。
蟲果:由桃蛀螟、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等害蟲危害的桃果實。
裂果:表皮上開裂並深達果肉組織的果實。
刺傷:果皮被刺破或劃破,傷及果肉而造成的損傷。
蟲傷:果實受有害生物危害引起果面傷痕。蟲害面積包括傷口周圍的已木栓化部分。
碰壓傷:受碰擊或外界壓力而對果皮造成的人為損傷。輕微碰壓傷系指果實受碰壓以後,果皮未破,傷面稍微凹陷,變色不明顯,無汁液外溢現象。
磨傷:由於果皮表面受枝、葉摩擦而形成的褐色或黑色傷痕。磨傷可分為塊狀磨傷和網狀磨傷,塊狀磨傷按合併面積計算,網狀磨傷按分布面積計算。輕微磨傷系指細小色淺不變黑的瑕疵或輕微薄層,十分細小淺色的痕跡可作果銹處理。
藥害:因噴灑農藥在果面上殘留的藥斑或傷害
雹傷:果實在生長期間受冰雹撞擊,果皮被擊破及果肉傷者為重度雹傷,果皮未破,傷處略顯凹陷,皮下果肉受傷較淺,而且癒合良好者為輕微雹傷。
容許度:達不到規定果實質量等級要求的果實的百分數。容許度規定的百分率一般以質量計算,如果包裝上標明桃的個數,應以個數計算。
可溶性固形物:果實汁液中所含能溶於水的糖類、有機酸、維生素、可溶性蛋白、色素和礦物質等,用手持糖量計(手持屈折儀)檢測,以百分率表示測試值。

保護範圍

“蒙陰蜜桃”農產品地理標誌劃定的地域保護範圍為山東省蒙陰縣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7°45′-118°15′,北緯35°27′-36°02′。

質量控制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為AGI2008-08-0010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