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陰八景

蒙陰八景

蒙陰這個地方非常美,山清水秀,煙霧繚繞。特別是在早上,但那是可能有點冷,注意保暖。

蒙陰八景

◇劉發厚

清朝康熙年間的《蒙陰縣誌》所載之蒙陰八景 :

1.南山仙洞 在城南五里蒙陰山巔,即漢承宮隱處。(出自漢代)。

2.蒙山疊翠 在城南三十里,山綿亘三百餘里,歷費、蒙、沂諸境。邑(指蒙陰)居山之陰,遠眺岩巒,蒼翠欲滴。

3.汶水拖藍 在城東三十五里蘇家堠之西與桃曲河匯流處,其中獨有方廣數丈,嚴冬不冰,其下必泉脈之所出也(出自元代)。

4.堂阜遺址 在城西北三十里西高都莊,世傳管子脫魯囚處。舊有夷吾亭,今久廢(出自春秋)。

中山晚照 中山晚照

5.龍泉漱玉 在城西四十里汶南村,水勢噴薄,淙淙作碎玉聲。夏月臨之,冷然忘暑。

蒙陰八景之六:中山晚照 蒙陰八景之六:中山晚照

6.中山晚照 在城東北六十里坦埠集之西北,有中山古剎,昔年金碧輝煌,今就傾頹也(出自漢、唐、金)。

7.張子書堂 在城東北三十里莫莊之西北,即北麓書院也,久廢,傍有洗硯泉(出自明代)。

8.敖峰卓筆 在城西北四十里,跨新泰縣界,一峰插雲,望之如削。

以上是清康熙二十四(1685)年版《蒙陰縣誌》所載當時的蒙陰八景之全部資料。

顯然,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意識形態的轉變,以及人為的緣故,自然的作用,其中一部分已經無法成其為一景了!

誠然,蒙山疊翠之景觀,一直是蒙陰旅遊的主要景點之一。在不斷升級的開發下,逐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賞。它在所有舊八景中,可謂獨占鰲頭,依然煥發著青春。

敖峰卓筆,由於不在蒙陰境內,《蒙陰縣地名志》不曾收錄,所以很多人尚不熟悉。其實,它是從蒙陰西部向西觀看新泰東部之青雲山的景象。

敖山,現名青雲山,又叫錐子山,東南部山勢陡峭。在蒙陰西部遠眺,奇峰突兀,形似尖錐,如巨筆卓立聳入雲霄,很是壯觀。因山在新泰,看在蒙陰,故有:“新泰嶺,蒙陰景”之說。現在仍然不失為一景。

南山仙洞,在蒙陰山(城南邊2.5公里,海拔417米)之陽懸崖上,因古時有齊魯名士隱居,故又稱仙人洞,為一天生石洞,深19米,寬15米,高4.5米,四壁奇麗,頂部穹窿。西壁雕有人物圖畫,還有諸多殘碑,洞頂常年滴水,洞內冬暖夏涼。仙人洞尚未被人們完全遺忘,不時還有三三兩兩的遊人前來觀賞。

汶水拖藍,只能留在人們的記憶里了。在蒙陰縣界牌鎮蘇家堠村西,距離我的出生地僅有幾公里,就是位於當年東汶河與桃曲河匯流處,有數丈水面,嚴冬不冰,霧氣騰騰,天晴時,水平如鏡,水色湛藍,映上天空,群山倒影其中,天水渾然一色,十分美麗。據老人們講河上還有一座月牙橋,更添色彩。但是1959年,岸堤水庫(今雲蒙湖)建成蓄水後,早已不復存在了。

堂阜遺址,誰也說不清究竟位於何處了。八年前,筆者懷著濃厚的興趣到西高都村自西向東的小河旁,尋覓所謂的堂阜遺址,沒有訪到一個知情人!實在大失所望!什麼夷吾亭、八愣碑更是不知在多少年代前就早已毫無影蹤了。只剩下春秋時代管仲在此由魯國的囚犯一耀變為齊國上卿的故事,還在少數文人之間流傳著。可以說,已經無景可言了。

龍泉漱玉,由於所在地汶南,早已劃歸新泰市,且世事變遷,已經無從查找--實為名存實亡。

中山晚照,出處就是中山寺林場, 遠近聞名的蒙陰八景之一“中山晚照”,古時吸引的歷代文人墨客趨之若鶩。但是,如此之奇特景觀,只有在特定的氣象條件下,下午寺周山林存在大量雲霧,而西方晴朗,太陽就要落山之時,雲霧經夕陽照射、折射的作用,出現奇異的光學現象,使得整個青山之上霞光滿天。照亮山谷,非常壯觀。這種奇觀實際就像海邊的海市蜃樓一樣,只有在多種條件都具備的前提下,才能偶然看到,且時間短暫,故很少有人看到。由於極為罕見,所以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啊!中山晚照,只是虛無的想像罷了。
不過這裡的中山古剎,和對面“文革”時期的地下掩體工程,還是吸引人的地方。

張子書堂,在舊寨西北10公里的司馬寨山前,莫莊河北的書堂村有北麓書院遺址。是元朝張墊變賣家產,教書育人的地方,由於張子教學認真,學生成績斐然,桃李滿天下。他官府授官不就。晚年貧病交加、步履維艱,仍是循循善誘,教導學生。過去尚且有些文人墨客前來緬懷他,但是如今已是門可羅雀啦。

這些就是蒙陰舊八景目前的現狀,其中除蒙山疊翠、敖峰卓筆外、南山仙洞,不失為景以外,其他的景觀與現在的完莊地下銀河、孟良崮、雲蒙湖、岱崮地貌等比較,實在不能相提並論了。因此,隨著時代的飛躍發展,和人們思想意識的不斷更新,所謂的舊八景,應該重新審定了,新八景,應該推陳出新了!

(注)是:中山晚照;張子書堂;南山仙洞;堂阜遺址;汶水拖藍。

作者為山東省蒙陰縣崮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