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和烏蘇蒙古族鄉

蒙和烏蘇蒙古族鄉

蒙和烏蘇蒙古族鄉(Menghewusu Mengguzu Xiang)位於縣境最北部,老哈河上游,距縣城32.5千米。面積114平方千米,人口1.20萬人(2002年)。轄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溝門村。平(泉)大(青河)公路過境。2010年5月5日撤銷蒙和烏蘇蒙古族鄉建北五十家子鎮。

基本信息

簡介

烏蘇蒙古族鄉是位於平泉縣最北部的少數民族鄉,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接壤,東與平房鄉隔河相望,南與黃土梁子鎮相鄰。1956年置蒙和烏蘇鄉,1958年併入黃土梁子公社,1961年析置蒙和烏蘇公社,1984年置蒙和烏蘇蒙古族鄉。位於縣境最北部,老哈河上游,距縣城32.5公里。面積115.2平方公里,人口1.2萬。平(泉)大(青河)公路過境。轄北十家子、高家溝、槐鹿溝、南坡、溝門、二道營子、頭道營子、南梁、北大廟、單營子1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瑩石、木材加工、農機修理等業。農業主產玉米、高粱、穀子、豆類,盛產蘑菇、杏。古蹟有遼代大長公主墓。 共轄10個行政村,100個居民組,總面積11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296畝,3493戶,總人口12569人。我鄉堅持“工業強鄉,產業富民,市場興鄉,開放活鄉”的工作思路,採取工、農、商、貿齊頭並進的工作策略,加大開放引資力度,以項目為支撐。我鄉擁有豐富的鐵礦、螢石資源,中國北方最大的杏仁交易市場座落此地,年交易額在2億多元,形成“買三北,賣全國,部分出口”局面。全鄉共發展食用菌600萬盤袋,以落地錯季式滑子菇為主。現在有礦山開採、食品加工、建材、造紙等產業企業16家,年完成財政收入1200萬元的縣北經濟強鄉。

歷史

歷史悠久。它的哈薩克語名字叫“蒙古庫熱”,漢語名字叫“喇嘛昭”,是“蒙古廟宇”的意思。
昭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萬年前遠古時期的新石器時代,那時就已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著燦爛的古遊牧文化。從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護府到滿清王朝設定伊犁將軍府的2000餘年中,儘管封建政權更迭頻繁,但在歷史上西域始終是祖國大家庭不可侵害的部分,這是有史可證的。從18世紀到19世紀袂,沙皇俄國勾結英國,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蠶食侵占了我國西部約51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昭蘇也深受其害。
新疆和平解放後,昭蘇成為伊犁地區行署管轄的一個縣,後又歸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1995年後,又歸伊犁地區行署管轄,屬伊犁地區8縣1市之一。昭蘇縣現有行政事業單位254個。在縣內行政區域上劃分為9鄉、1鎮和6個國營牧場,以及8個駐昭團級單位。隨著昭蘇縣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鄉鎮企業的崛起,昭蘇縣的企事業單位正在繼續增加。我們可以預言,昭蘇縣的明天將更加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