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博·尼哥羅起義
正文
起義軍以斯拉朗為中心,採用游擊戰術,不斷粉碎荷軍的圍剿,同時還乘勝進攻日惹。1825年10月,蒂博·尼哥羅建立了伊斯蘭封建王國,自稱爪哇蘇丹。1826年4月,起義軍分別開闢東北部、中部和南部 3個新戰場。荷軍被迫龜縮在日惹、梭羅的幾個軍事據點。10月,起義軍領導集團出現矛盾,部分封建主反對依靠人民開展游擊戰,主張陣地戰。10月15日,起義軍在卡窩克地區戰敗。反荷起義轉入相持階段。
在相持階段,荷蘭殖民者在軍事上實行堡壘戰術,使起義軍處於被分割和包圍狀態。1827年 8月,荷蘭殖民者收買起義軍首席顧問奇阿依·摩佐,削弱了起義軍力量。卡窩克戰役後,蒂博·尼哥羅重新恢復游擊戰術,並且整頓軍事組織。1827年11月末,起義軍發動南望戰役,消滅大量荷軍。1828年 3月,荷軍殘酷鎮壓南望地區的起義軍。起義進入低潮。
在困難時期,由於荷蘭加緊誘降活動,封建主紛紛叛變。1829年8月,起義軍被迫轉移到格利爾山區。1830年3月28日,荷蘭假意談判,誘捕蒂博·尼哥羅。5月3日,蒂博·尼哥羅被流放到萬鴉老。起義終於失敗。
這次起義使荷蘭殖民軍傷亡 1.5萬人,耗費約2000萬荷盾,從而加深了荷蘭殖民統治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