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韻簡介
【葫蘆韻】亦稱「葫蘆格」。詩韻術語。與進退格同為用韻的一格。葫蘆韻者,先二後四。如「東」、「冬」通押,先二韻「東」,後四韻「冬」。先小後大,有似葫蘆,故稱。
【葫蘆韻】律詩通押二韻,先二韻甲、後四韻乙的韻法。其韻式像葫蘆形狀,先小後大,故名。黃朝英《湘素雜記》:“鄭谷與僧齊己黃損等共定今體詩格云:凡詩用韻有數格:一曰葫蘆,一曰轆轤,一曰進退。葫蘆韻者,先二後四;轆轤韻者,雙出雙入;進退韻者,一進一退,失此則謬矣。”如律詩中“東”、“冬”通押,先二韻“東”,後四韻“冬”,此體作者極少,遍閱齊己、鄭谷集中未得一例。
葫蘆韻詩詞
《次韻楊宰葫蘆格》
宋代 陳造
生常信流坎,老不嘆漂零。
雪後菊未死,雨餘山更青。
仍煩析塵語,遠寄打包僧。
政績隨詩價,多君日日增。
蠶叢詠懷(葫蘆格)
網友 紅葉經霜
巴山楚水淒涼地,蜀道雖難將暢通。
雲雨巫山神女在,水鄉五月石榴紅。
僧無大小皆通佛,君有高低盡屬龍。
總攬天下男女事,版圖何必擴和充。
七律 月夜登山(葫蘆詩)
網友 戴笠人
登臨似與素娥期,月生遠岫景如詩。
寺堂坡上參禪便,更鼓聲中觀斗移。
多近仙園方覺妙,少聞塵事始知僖。
喜同華發隨風擺,罷賦夜歸步履遲。